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治体会何琴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治体会何琴芳

何琴芳

何琴芳

(湖州市吴兴区埭溪医院内科313023)

【摘要】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及早正规治疗。方法对本院诊治3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体会。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有特殊的临床特点。结论临床医生应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提高认识,掌握其诊断标准,及早明确诊断。

【关键词】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标准临床特点误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3-0321-01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又名咳嗽型哮喘,隐匿性哮喘或过敏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或慢性咳嗽,临床无感染表现,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咳嗽发作缓解。由于CVA表现特殊,常被忽视或误诊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等,以致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现将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之间所诊治的30例CVA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0例慢性咳嗽患者符合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1-24个月,胸部X线片示两肺纹理增粗20例,10例正常,无喘息,在夜间清晨发作性咳嗽。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前,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6例,支气管炎5例,咽炎4例,依那普利药物副作用2例,误诊率达56.7%。

1.2诊断标准:根据《内科疾病诊断标准》和《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制定标准。①反复发作的顽固性咳嗽,体检肺部无哮鸣音或湿罗音。②有过敏性疾病史或家族过敏史。③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a.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b.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5%以上,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c.最大呼气流量(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d.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效果好;e.除外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疾病。具备以上5项中的任何2项即可诊断。

1.3治疗与转归:本组在误诊期间,使用各种抗生素和止咳药、祛痰药等治疗效果不佳。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后,停用抗生素、止咳药,给予吸入万托林气雾剂、糖皮质激素气雾剂、口服氨茶碱、酮替芬。大部分病例经口服氨茶碱、酮替芬,吸入万托林气雾剂、糖皮质激素气雾剂后咳嗽均在2-5天内逐渐缓解,2-4周症状基本消失。8例患者需口服泼尼松后症状消失。

2讨论

2.1发病机理:多数学者认为CVA与哮喘发病机理十分相同,99-100%的患者表现为持续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AHR),但比典型哮喘程度为轻,其气道痉挛多发生于末梢气道,因而无或很少闻及哮鸣音,而哮喘的痉挛发生于小气道,常伴有肺内哮鸣音。咳嗽的产生可能与气道炎症和气道平滑肌收缩刺激咳嗽反射感受器有关,也有认为,并无明显平滑肌痉挛。

2.2临床特点:①无明显诱因持续性咳嗽(时间>3周),不伴有喘息和呼吸困难,常在夜间或清晨阵发性剧咳,无痰或少量稀薄白色痰,剧烈活动、受冷空气刺激或上呼吸道感染时加重,常常有呼吸性刺激物(如烟雾)、冷空气、大笑或咳嗽本身诱发。多数情况下一次咳嗽就可以引起一系列剧烈的持续数分钟的咳嗽,并导致疲劳。深吸气或用力呼气也可以导致咳嗽,这可做为有效的床旁试验。②多有较明确的家族过敏史或有其他部位的过敏性疾病史,如变应性鼻炎、湿疹等。③发作大多有一定的季节性,以春秋气候冷热交替季节出现,且反复发作为多。④支气管激发试验或扩张试验阳性。⑤胸部X线显示正常或肺纹理增加,无发热、白细胞增高等征象,肺通气功能检查无阳性发现。⑥抗生素和阵咳剂治疗无效,而用抗组胺药、B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等支气管扩张剂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症状。

2.3误诊分析:由于CVA是以长期慢性咳嗽为主要甚至为唯一表现的疾病,缺乏特异性,故临床上很容易误诊。究其原因分析如下:①没有仔细询问病史。大部分患者有过敏史,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吃鱼虾过敏等,对这类患者应做变应原检查,对有阳性结果者进行脱敏治疗。②认识不足。基层医院医生、非呼吸专业的门诊、社区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认为咳嗽是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反复使用抗生素治疗,当抗生素效果不佳时,认为是耐药而不断更换抗生素,给患者思想和经济上造成极大压力;还有甚者,某些个体诊所用抗生素时习惯加用糖皮质激素预防过敏,使CVA患者有一过性好转,但因应用不规范而反复发作,延误治疗。③患者本人对此病不够重视。只要胸片正常,无肺结核和肿瘤,就不积极,只往返于个体诊所和社区医院,而没有找有经验的专科医生诊治,延误治疗。④有些基层医院实验室不完善,缺少肺功能测定,给诊断带来困难。如能排除胃食管反流症、鼻后滴漏综合征、肺结核、肺癌、支气管异物、急慢性支气管炎、咽炎、支气管内膜结核等,可试验性用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如有效,应提高警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发展成典型的哮喘。

参考文献

[1]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02.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3,26(3):13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