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秀(温州市龙湾区状元三小,浙江温州325000)
摘要:民工子女则由于种种原因,在人际交往中存在很多困难,自卑感强,缺乏自信心。在学习、生活过程中,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通过平日的训练和有效的人际交往活动,采用多种不同的评价方式因材施教,发挥教师团体和家长等因素,能有效的培养民工子女的自信心,促进他们的人际交往。
关键词:民工子女;自信心;人际交往;心理辅导;家校联系
1问题的提出
小学时期是儿童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然而据青少年服务咨询服务中心对6万多人次的调查表明,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占51%,而学习方面的问题占30%。在笔者近期对一到六年级学生抽样调查中发现,有48%以上的学生都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来自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和问题,因此,增强小学生对人际交往的自信心,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人际交往的活动中,是时代的需要,是个性发展的需要,应当成为教育者的责任。
2概念界定
小学生人际交往自信心不足,一般指小学生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的不完善,不自信的状态,如自卑,狭隘,逃避,焦虑,行为对抗等,并难以和他人相协调。
3理论依据
3.1心理学的理论依据:元认知理论:其核心是强化个体的自我意识,如自我认识、自我指导、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等。还有情感教学心理学。
3.2教育学的理论依据:交往可促进教育,可以强化教育对个体人格的整体陶冶作用。
4人际交往自信心不足的现状分析
我校800名左右的学生,87%是民工子女。他们在学习、生活、性格、行为习惯等方面与本地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差别,在生活中受到的歧视,使他们有强烈的不公平感,也缺乏幸福感和满足感,孤独、自卑心理普遍较强,缺乏对人际交往的自信心。主要原因大致有:
4.1学生自身的不良心理原因。民工子女多半来自贫困地区的农村。面对陌生的一切,其不愿启齿求助。心理上自我封闭,行为上自我孤立。如,班级布置老师让其去借些工具,很多同学“不敢”去。调查发现有28.5%的孩子遇事感到苦恼不安,21.5%的孩子感到同学不愿和他玩,23.4%的孩子感到有人在嘲笑他,10%的孩子感到老师不喜欢他,还有16.6%的孩子感到邻居不喜欢他。因自卑而不愿交往的占10%。
4.2师生沟通不顺畅。民工子女很多是插班生,其对新老师有一个熟悉过程。有时会造成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畏难情绪,担心会被耻笑。使之没有主动进行人际交往的信心。调查发现有26%的孩子担心上课被老师“叫到”,45%的孩子在老师找他时,会感到紧张,68%孩子希望老师能多关注一下自己。
4.3家庭的原因。民工子女家长的工作变动性很大,其大多从事当地人不愿干的脏、累、重的工作,父母自身的生活信心不足,其对子女教育不太关注。教养方式多为放任型和专制型。极大的压制了孩子主动交往的意识,渐对与长辈沟通失去信心。如,黄×女12岁,有一晚,竟因怕家长问及期中不理想的成绩而躲在同学家里不肯回家。
5人际交往的自信心培养策略
在新课程理念的带领下,我力求以多方面的合力,培养我校民工子女人际交往的自信心,从而逐步使其在其他方面树立起自信。具体做法有:
5.1发挥教师团队及班集体的引导作用,促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从智力或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上讲,民工子女和本地的学生是一样的。所以首先要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笔者积极和其他任课老师一起,利用“班会课”、“心理活动课”、“综合实践课”等对学生进行自我认识的心理辅导,帮助其发挥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价值。提醒任课老师在任何活动中都要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培养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5.2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1)丰富课内外活动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人际交往活动是一个多样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时多运用实物或者幻灯片、视频进行演示,并设计学生精彩的课外活动,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以充分的自信、主动地进行合作探究。(2)循序渐进地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个体需求呈现多样化,我们在活动的过程中经常穿插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多种多样的有效的活动,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不同程度地培养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如,清明节我带领学生包粽子、做香囊、编蛋网、写研究报告,元宵节引导学生包汤圆,在包、煮及请大家品尝他们的劳动成果及在活动中的采访、请示等的过程中,学生要和很多人进行交流互动,兴趣浓厚,逐步增强信心。活动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展开,并时时运用激励性语言进行督促和鼓励,充分调动了学生人际交往的热情,培养了学生自信心。(3)通过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多亲近、多鼓励表扬,让学生找回自信。
对我校民工子女的评价中体现多样化,以提振他们的自信。
余雄狮平时总是独处,但是我发现他的优点后,就推荐他做小组长,写活动方案、记录、总结……“你的字和写作水平真棒。”“你们组的活动成果很突出。”通过多次多样的评价之后,他主动和同学交流了,显得自信满满,其他学科的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5.3因材施教,对缺乏自信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我对那些在学习、交往上不自信的学生进行了个别辅导。一帮一结对子,采用“自信转移法”使学生的自信产生迁移,将对完成别的任务的自信转移到当前的任务上;采用“补救”的办法,给予学生补救性的指导,使之完成任务;采用“创造条件训练法”给予缺乏自信的学生更多的帮助;还要帮助学生正确的对待失败,分析失败的原因等等。
如,帮助张琴从“跑步”的自信转移到人际交往上来,如今,她的周围经常围着很多同学,这让他进一步巩固了对于人际交往的自信。
以下列举的是辅导因自卑、自我封闭而影响人际交往的个案:
【案例再现】小东是个内向又爱钻牛角尖的孩子,平时不敢举手发言,与同学、教师交往时总是退缩的,他总觉得什么都不如别人。
在对这一类孩子进行疏导的过程中,我分别运用:语言暗示法、改变形象法、预演交往法、降低追求法、逆向比较法等。现在,他能真诚地展现自我,调控自卑心理,并强化自己的优势,从而增强人际交往的自信心……
5.4发挥“心理信箱”的作用,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学生把自己在生活、学习、交往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给老师来信的方式,与“知心人”进行沟通与交流。
小敏同学是个“课外书迷”,有一次给我来信:“老师,我喜欢看很多课外书,但妈妈总觉得会影响学习,不让我看,还经常藏一些书,我很苦恼。请你帮我和我妈妈说说。”
我看后,给她回信:“……你试试,如果你和妈妈进行协定:每次作业写完之后,接着把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整理,加深理解记忆,再去看课外书。看看她能否同意?老师也会和你家长联系的,我会帮助你的……”
再次来信,她告诉我她和妈妈沟通了,妈妈态度好些了。当然,我也和她家长进行了耐心的沟通。
我校家长很多是没有时间、精力教育孩子,缺少和孩子的平等沟通,有的只是一味的埋怨、批评,这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心理信箱”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教育的合力,提振学生人际交往及其他方面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