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丹红注射液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肖曼丽

肖曼丽(湖北大学医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疗程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对照组为77.5%(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关键词】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丹红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4-0136-0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所致眩晕、耳鸣、上肢麻木、乏力等症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本院自2007年11月至2011年11月来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VBI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病例对照方法,选择98例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所以病例均以眩晕为首发症状,诊断符合VBI诊断标准[1],均有程度不同的眩晕、耳鸣、有肢麻木、乏力、恶心、呕吐等,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54例:年龄36~78岁,平均(54±10.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9例。全部患者在冶疗前均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心电图和彩超进行检查。

1.2治疗方法治疗组予丹红注射液(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丹参组用复方v丹参注射液2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静脉滴注,两组均每日1次。连用7d后观察患者眩晕等主要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

1.3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有效:头晕症状明显减轻,且无视物旋转感或自身晃动感;无效:眩晕等症状无改善。

1.4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表1):丹红注射液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复方丹参组(P<0.05)。

表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丹红组4930(61.2)16(32.7)3(6.1)46(93.9)

复方丹参组4920(40.8)18(36.7)11(22.4)38(77.5)

注:与复方丹参组比较,P<0.05

3讨论

在VBI的治疗中,解除动脉特别是小动脉痉挛,改善脑组织微循环,提高脑组织供氧,改善和恢复脑细胞功能非常重要。

丹红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丹参与红花,丹参可抑制酸二酯酶,升高红细胞、血小板、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兴奋前列环素(PG12)合成酶的活性,使血管扩张;其亦为强抗氧化剂,能有效清除机体内的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稳定胞膜[2~4]。红花具有活血通络、祛瘀止痛的作用,红花提取物在体内、体外均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激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有增加脑动脉血流量及营养脑细胞的作用,使脑组织缺血程度明显减轻,缺血脑组织氧的供求关系得到改善[5.6]。丹红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及抗凝溶栓作用,降低了血小板的黏附性,增加了脑血流量,使临床症状得以缓解,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培卫,赵忠新.颈部血管彩超、MRI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原因诊断的价值[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1):36—37.

[2]李正国,赵淑杰,王宝.1HPLC法测定丹红注射液中丹参素的含量[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9,10(2):293~294.

[3]王晓焕,苏苹,何宇梅.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病人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流变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2006,4(4):286.

[4]陈向荣,陆京伯,石汉平.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1):441.

[5]黄正良.红花黄色素的抗凝作用研究[J].中草药,1987,18(4):221.

[6]王会玲.红花黄色素的现代研究概述[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8,5(5):3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