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工程》2011年第3月中旬供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价值工程》2011年第3月中旬供稿

沈瑾,汤双凤,黄天乐

沈瑾;汤双凤;黄天乐(金陵科技学院,南京211169)

摘要:高校科技创新社团是学生社团中的一支为数不多但又不可或缺的力量,是由一群有志于某一学科或某一方向研究的学生自愿组织而成的群众性团体。高校科技创新型社团对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也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

关键词:高校;科技创新型社团;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章编号:1006-4311(2011)08-0001-02

1高校科技创新型社团的含义与作用

所谓社团是“社会团体”的简称。一般人认为,它是社会人依照共同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文化、体育、科学技术方面的群众性组织。《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学生社团(studentssociety)的解释是这样的:中国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学生在自愿基础上自由结成的群众组织。这些社团可打破年级、系科以及学校的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学生社团形式多种多样,如学术问题、社会问题的讨论研究会,文学艺术、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组成的活动小组,有文艺社、棋艺社、摄影社、美术社、歌咏队、话剧团、篮球队、足球队等等。学生社团的活动以保证完成学生的学习任务和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前提;以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进行为原则。学生社团组织和活动的目的是活跃学校的学习空气,提高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社团可以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以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

根据以上对高校学生社团的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社团具有开放性、平等性、非功利性等特点。同时结合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特点,可以对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型社团做这样的界定:科技创新型社团是由一群有志于某一学科或某一方向研究的学生自愿组织而成的群众性团体。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科技创新型社团的活动对于工科院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科技创新类社团可以增强校园学术氛围,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二是科技创新类社团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不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三是此类社团可以增进师生交流,促进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科技创新型社团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学术交流、科研活动、学习竞赛等三个方面,对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高校科技创新型社团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高校科技创新型社团数量偏少,很容易受到其他社团的冲击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大学生社团中,文艺和体育类社团所占比重占到70%以上。在文化建设当中存在重通俗不重视高雅、重娱乐不重视教育、重形式不重视内容的现象。对学术性、政治性的问题较为淡漠,较少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研究和探讨活动。即使是一些非文体类社团,也往往通过一些娱乐色彩较浓的活动,来扩大社团影响。一些科技创新型社团活动也充斥着趣味性、娱乐性和功利性,而忽视了理论学习活动的目的和严肃性,文化品位和活动质量不高。而本来数量比例很小的科技创新型社团与其他性质的社团处于竞争关系,因而很处于不利地位。

2.2学生科技创新型社团活动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创新性和超前性社团的形成是以会员的兴趣和爱好为基础纽带的,因而积极拓展社团会员的兴趣爱好便成了社团会员的共同心理需求。目前有些学生科技创新型社团的活动内容缺乏针对性、创新性和超前性,没能反映学术社团文化本质内涵的要求和满足社团会员的本质需要,只停留在搞一些讲座、征文等表面性活动上,没有针对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更谈不上创新性和超前性,明显缺乏创意和吸引力,没有顾及到会员有没有实际的收获。

2.3学术型学生社团组织缺乏健全有效的运行机制从社团的本身来说,许多科技创新型社团成立时,仅是少数几个人的兴趣爱好发展起来的,缺乏必要的章程、规则和制度,缺乏对社团宗旨、发展方向和活动目的的综合研究,对会员缺少必要的严格的管理措施。同时也不能得到来自学校层面的支持与指导。

3高校科技创新型社团的发展策略

3.1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建立师生双向交流体系一是进一步理顺高校各机构在学生科技创新及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关系,明确高校各有关机构在学生科技创新及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职责;二是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制度,如大学生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奖励制度等;三是建立高年级学生导师制,在高年级优秀学生中选择骨干学生参与到低年级学生的辅导中,通过“师—生”以及“生—生”两个层面的双向交流与互动来建立知识传输新路径;四是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及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五是加强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型社团负责人的培养,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干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基本综合能力外,还注重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推荐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

3.2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不断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及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学校可以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的不同特点,分年级细化活动形式,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社团活动体系。一是开展以强化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热情、提高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积极性为目的活动,如各类学生科技成果展、专业知识普及讲座、知识竞赛、简单的科技作品制作等活动,参与对象为低年级学生。二是通过开展学科竞赛及科技立项等方式,挖掘、鼓励、扶持一批骨干学生出高水平的成果。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进行科技服务,参与对象为高年级学生。三是通过科技类讲座、“大学生科技之星”评选、“大学生创业成果展”等活动来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动力。

3.3通过品牌活动,扶持科技创新型社团的发展一是以暑期社会实践为契机来培育社团广泛的群众基础。要求学生从暑期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返校后在学校中研究解决问题,再在实践中验证问题。学生的自主行为的验证表现在从问题的发现到问题的解决,其加入社团的目的不再是一味地锻炼自己,而是在科研中默默地、具体地享受乐趣。二是从科技竞赛入手以激活社团动力。学校应确保给予一定的资金投入来建立和扶持社团,通过进一步完善目前已存在的“学生课外科技项目”“创业大赛项目”“开放实验室项目”等体制,进一步加大各种扶持的力度,亦可以利用结合社会力量,增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科技含量。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专业教师的课题研究中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科技创新作品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并配套相应的奖励措施。

高校科技创新型社团作为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和平台,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形式,已经呈现出生机和存在价值。虽然由于一些原因而使社团建设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抓住科技创新型社团的特点,找准位置,及时研究,认真寻找对策,应该能够促进科技创新型学生社团的健康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褚金星.论大学生社团发展的动力系统[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8).

[2]秦卫民.新时期大学生社团发展的影响因素[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3]熊继承.大学生科技创新型社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7.

[4]柴楠.高校学习型学生社团创建研究[D].青岛:中国石油大学,2006.

[5]欧阳大文.中美大学生社团的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