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英语教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述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4

国内英语教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述评

杨晓霖

杨晓霖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本文主要从英语课程改革、英语教学论英语学习策略、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来论述国内英语教学五年来的趋势与热点,以期给读者展示英语教学研究发展前沿,并为国内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英语教学研究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8-0001-04

【Abstract】Bymeansofliteraturereview,thispaperfocusesonthepublishedkeypapersduring5years(2005-2010)ontheresearchfieldofEnglishteachinginChinatorevealthetrendsandproblemsofdomesticresearch,aimingtoprovidereferenceforfutureEnglishteachingandresearch.

【Keywords】EnglishteachingresearchHottopicsTendency

近五年来,英语教学研究以新课程改革为主线,对多层面问题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若干有代表性的阶段性成果。国内的英语教学研究在前期反思总结的基础上,集中关注以下几大问题: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方法论;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谐课程、课堂与教学的构建;教学、教材评价与测试;英语教学的跨学科发展;新的学习方式及其教学策略等。下面,笔者就对这几个方面分别进行总结述评。

一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随着我国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教育学理论研究重心的不断下移,越来越多的研究着手英语课程的改革研究。近年来,我国英语课程论研究热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宏观层面上探索课程领域的理论发展走向,对课程统整、评价、校本课程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等课题进行探究;(2)立足于英语学科课程层面,探索课程改革的基本动向;(3)国际经验的反思与借鉴,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英语课程政策与课程改革展开跨文化的研究,探讨前沿性的课程理论与课题的研究。

1.基础英语课程的改革

通过文献检索,我们发现,对基础英语课程改革进行研究的的学者主要有钟启泉、崔允漷、张华、有宝华、李丽生、王策三等。研究主题包括:后现代课程观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外基础英语课程改革及比较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英语课程改革中的情感教学、英语课程改革中的文化教学、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定位等。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地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新课程凸显“探究学习”,并非全盘否定“接受学习”,而是旨在改造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所谓的“探究文化”来取代传统的“应试文化”。

2.大学英语课程改革

这方面的研究者以李丽生、黄汗升、杨军、李霄翔等人为代表。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新课程改革对具体教学实践的导向作用,如对听说课、写作课等的具体指导功能以及新旧课程的对比和反思,现代课程研究及其方法论,从文化的变迁看课程的改革与发展转变,后现代女性主义课程研究及其评价,中外英语课程改革及比较研究、英语专业课程改革、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等。

李霄翔结合国内外有关教学理论和我国的外语教学实际提出了小学、中学、大学英语教学“一条龙”管理方略,为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可行性研究工具。

3.英语课程改革的语言观研究

语言观就是人们对整个语言体系的基本看法。近年来,对语言观进行研究的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国内研究“语言观”相关问题的主要学者有任绍曾、管新平、卢植、彭宣维等。

从文献来看,目前有五种主要语言观:(1)符号观。持这种观点的人把研究重点定位在语言的结构,即语言编码的规则上。由此产生了应试教学模式;(2)心理观。心理观也叫工具观,关注的是语言编码与解码的心理过程,把语言自动化视作外语学习的目标。由此产生了视听法、听说法;(3)社会观。把语言看成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规约,认为语言研究应该把语言与语言使用者及使用环境结合起来,把语言与外部环境及语言使用者的状态联系起来,注重社会性和交际性。受此影响产生了功能法、交际法;(4)整体观。“整体语言教学”的整体含义客观地反映了教育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建立了总体统筹、多元综合、全面平衡、高度和谐的新格局;(5)模因观。模因论是建立在达尔文进化论基础上,用于解释文化进化规律。一些学者以语言模因观为基础对外语教学的本质进行了理论阐释。

4.教材编写与教材评价研究

近年来,国外英语教材的评价标准已引起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的重视,但主要是引入以Tomlinson、Sheldon、McDonough和Shaw、Breen和Candlin等为代表的国外专家学者的英语教材评估体系观点,研究不深入,主要停留在理论上,较少研究工具设计。目前,国内外对教材评价的研究侧重用目标来衡量和评价教材质量,但各个目标缺乏量化,给评估的具体操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量化的评价体系。何安平根据新课程标准设计制订的英语教材评价表是目前国内最早的量表。

二英语教学论研究

1.对英语教学法的研究

结构与功能的论战以和局淡出之后,英语教学理论的研究转向了模式、任务、活动等中观或微观层面。英语教学中的具体方法,如任务法、项目法、交际法、案例法、大脑风暴法、小组学习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成为教学法研究者的热点。国内研究英语教学法的主要学者有束定芳、余渭深、刘淑殷、毛明勇等。

2.对英语教学实践的研究

(1)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国外目前有七种重要的外语教学模式:Krashen模式、Bialystok模式、Stern模式、Allen-Howard模式、坎特林Candlin模式、Hubbard模式、Titone模式等。对国内英语教学影响较大的教学流派主要有五种:语法翻译法、认知法、听说法、交际法和结构·功能法。

众多研究者认为,目前国内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体现了两个不可或缺的关联因素:一是教学内容突出激发学习者热情的实用性;二是创造适合语言学习特征,让学生和教师都充分发挥作用的互动课堂环境。研究主题为:对分层次基础之上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输入-输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多元智能理论与多元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CRI英语辅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大学英语EP教学模式等。

(2)英语教学策略研究。研究英语教学策略的学者主要有王策三、鲁子问、王笃勤、夏纪梅、冯芃芃、李力、文旭等。研究内容集中在英语教学的基本策略理论、教学与教学策略的关系以及对教学策略的概念的分析与澄清、听说读写等不同技能教学的教学策略实证研究方面。梁爱民等提出了基于信息互动原理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该教学策略包括信息差策略、信息转换策略、个人关联策略、降低情感过滤策略和多维互动策略等,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科学的理念。鲁子问介绍了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相同与差异,提出了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与整合的方法,介绍了英语教学方法的实践操作方法,分析了英语教学过程的策略,并从英语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的策略及实践操作方法两方面对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行动研究提供了系统的指导。

(3)有效教学。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的理念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提出还是当时“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在国内已有一定的基础。崔允漷、孔企平、高慎英和刘良华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和教学的实施策略;有效教学的特征、原则和研究的具体内容作了阐述。同时也积累了许多有效教学的实践经验,如“八字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情境教学”等。

当前有效教学实验研究强调“设计意识”和“反思意识”,强调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它需要在“教学理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上有效教学大体有三种取向:一是科学主义(加涅的“设计教学思想”);二是建构主义(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三是多元智能(即“加德纳的理论”)。

国内外学者的具体研究表明:两者都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以及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国外学者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进行整体把握,理论普遍性强,缺少实践的针对性。而国内学者现在较关注新课程观念下有效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具体的实践中,国内研究未能形成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和评价策略,因此,积极探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有效教学的新策略,包括“分层策略”、“训练策略”、“评价策略”等可能是未来进行有效教学研究的突破口。

(4)双语教学。国内双语教学研究自2004年以来始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吴平认为,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技能的学习,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使用一种新的交际工具技能。双语教学有其自身规律性,是能使学生用外语的思维构建起学科性的知识体系和用外语进行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应该看到,目前国内对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相对薄弱。双语教学研究关注的重点是双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实施模式、国际比较、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建设以及课堂教学实践等。双语教学可以有不同的模式、沉浸型教学模式、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英语浸润模式、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模式等。

(5)专门用途英语(ESP)。通过对比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从国内现有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现阶段国内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ESP教学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不足。许多研究都指出了ESP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教学评估上存在的问题,但没有深入研究对策,或只是粗略地提出一些思路。要真正解决ESP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其教学质量,必须做细致研究,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对策。二是实证性研究的不足。采用实证性的方法对ESP进行研究将会更加客观,取得的结果也更有说服力。但目前大量的文章还停留在从理论的角度探讨ESP教学,缺乏实证性研究。国内研究者主要集中在专业知识与教学方法的关系;ESP的课程设计、教师的作用、国内ESP课程设计现状(理据、方法和原则);ESP教材与其他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多层次教学模式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探索等几个方面。

3.英语教学评价与测试研究

教学评价已成为英语教改的瓶颈,CET-4和期中、期末考试等本质上属于终结性评价,不能对教学过程做出评价,在某种程度上,由于这种评价模式重知识轻能力;评价方式单一;对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不够重视;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轻视激励功能;评价结果缺少反馈等原因,已不适合新的教学环境。

国内研究英语测试与评价的学者主要有文秋芳、崔允漷、韩宝成、鲁子问、禹明、尹世寅、彭金定等。研究话题集中在对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非测试性评价、动态测验的理论在外语测试中的应用,建立科学系统的测试性与非测试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口语教学与口语测试形成性评价研究等层面。

综合研究者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国内英语语言测试有以下六种趋势:(1)从只看单一的语言能力到注意测试全面的能力;

(2)从只测量假设的、不自然的语言项目到注意自然的、真实的语言运用;(3)从测试以设计者为中心到注意研究测试方法及被试特征对测试行为的影响;(4)从只看答卷结果到注意研究被试的答题过程;(5)开始纠正主观题阅卷中的固有毛病,结合最新电子技术开发智能型电子评分及测试系统;(6)随着结构主义测试体系的兴起,口语测试研究越来越多。

4.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倡导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式方向发展。学习材料从单一的课本转向多媒体音像课件、网络平台等多层次的立体教学资源。研究教育技术与英语教学关系的学者主要有何高大、王志茹、杨思思、柴迎红、蒋学清、余渭深、赵雯等。研究话题集中在网络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对比分析研究、网络多媒体教学情况调查与研究、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等。何安平等关注语料库语言教学研究。他对语料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前景作了详尽的探讨,包括基于语料库的教材研究、课堂话语研究和中介语研究等。

近年来,博客发展异常迅速。柴迎红、秦罡引、崔丽、马武林、蒋艳倡导利用博客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时考虑学生、教学适应性程度、教学绩效以及评估方式等因素。马武林,蒋艳探讨了基于RSS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博客群的建立及其应用的可行性及技术方案,认为RSS具有高共享性、强交互性、零技术性、零成本性、知识种类多样化等众多优点。

三二语习得研究

二语习得研究的主要学者有文秋芳、王立非、杨连瑞、张德禄、吴旭东、吴红云、丁言仁、蒋祖康等,研究内容包括:语言能力研究,语用能力研究,学习策略研究、学习方式研究、学习者研究等。

1.英语学习策略研究

学习策略研究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总体情况而言,国外二语学习策略研究主要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学习者对中介语学习策略的意义、分类和方法,影响学习策略选择的有关因素,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训练学习者使用学习策略,以及总结优秀语言学习者在策略使用方面对二语水平的影响等几个方面。主要研究者有胡阳、张为民、张惠华、张金凤、刘振前、肖德法等。

国内学者研究主要涉及四个方面:(1)调查中国学生英语学习观念、策略的偏好倾向和变化趋势;(2)学习策略的整体调查和研究学习策略与英语成绩的关系;(3)欧美学生与中国学生二语学习策略的对比;(4)网络教学中的学习策略研究。客观地说,国内的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存在着研究定位雷同(停留在频率和类型的统计上,无法说明策略取向问题)、研究样本不全面(对高端人才培养阶段的学生和高职高专学生的研究不重视)、研究方法单一(较少采用个案分析法)、对核心概念界定模糊等问题。

2.英语学习者研究

纵观近年来我国语言学习者研究的文献,其研究视角和方法不断创新,几乎囊括教育科学的所有研究方法。按照研究方法可以分为: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问卷研究法和对比试验研究法);根据研究内容可以分为:对英语学习者特征的研究(来源、动机、学习经历)、英语学习者需要的研究、英语学习者学习障碍的研究、学习支持服务的研究、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学习者认知方式(学习风格、控制点与元认知)研究;根据研究范围来分,可以分为本国区域研究、比较研究、外国英语学习者研究。问卷法、文献研究、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已被广泛使用。研究视角也从原有的语言视角扩展到心理学、社会学、人口学、哲学等多方面。必须指出的是,实证研究大多局限在对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上,没有进一步分析数据产生的原因或进行科学的对比检验、归因;对于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心理、行为、学习效果及其相互关系等深层次的研究还很少。

3.学习风格研究

1954年,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首次提出“学习风格”这一概念。西方的自主学习理论分为七个派别:操作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信息加工学派、社会认知学派、意志学派、言语自我指导学派、建构主义学派。关注学生学习风格并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进行教学革新的重要突破口。基于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三种风格建立的各种教学模式也是当前英语教学探索的热点。

自主学习强调学习者对自身学习行为的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2005年以来,自主学习研究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国内研究英语自主学习的学者主要有何莲珍、徐锦芬、邓骊鸣、庞维国、严明、孙平华等。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培养自主性的途径和方法;自主学习意识、策略及培训;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角色定位;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教与学的适应性研究、多媒体和网络的应用等。

研究视角不再是单一的社会心理视角,更多的是从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角度,既注重对英语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与分析,也注重各个方面包括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学习策略、学习者的适应性、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等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和作用,并提出了实施英语自主学习的更为有效的可行性建议和意见。此外,自主学习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在不断更新:有目的抽样研究,也有简单随机抽样研究、分层随机抽样研究;有横向研究,也有纵向研究。由单纯使用问卷到后来问卷与访谈、测试相结合;从早期的以均值的简单统计方法到诸如因子分析方法、典型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

四英语教学中的人文通识研究

近年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曾提出过交际能力的四个要素:语法性、可行性、得体性和现实性,后两个因素直接与跨文化交际知识有关。胡文仲先生结合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将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分为词汇的文化内涵、词汇缺项、有文化内涵的人名和地名、常用的文学典故、语篇结构、文体特点、语用规则、讲话顺序和非语言交际等方面。如何将英语课程和教学的研究与通识课程和教学研究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是我国英语教学领域研究的未来趋势。将通识教育理念引入英语语言教学领域,从通识教育视角探讨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这是一种新的尝试。通识教育理念涉及大学英语教育的教学性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

这方面的研究者主要有胡文仲、毛明勇、吴鼎民等。研究的热点包括:通识教育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通识教育视角下教学目标、内容、模式、手段、方法的改革以及教学评价的改革;英语专业教学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大学通识教育中英语教师的角色研究;语言文化类通识课程体系建构;通识课程与英语教学或双语教学整合的可行性研究、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与培养等。吴鼎民教授结合大学英语学科的特点,更是明确提出了把英语语言、中外文化和多学科知识系统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的“三套车”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崔允漷.课程改革政策执行:一种分析的框架[J].教育发展研究,2005(10)

[2]李丽生.英语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3]王策三、孙喜宁、刘硕.基础教育改革论[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4]杨军、李霄翔.中国“一条龙”英语课程改革可行性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5]管新平.行为主义与认知理论语言观及其教学法[J].外语研究,2005(4)

[6]卢植.认知与语言——认知语言学引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7]梁爱民、陈艳、周志民.基于信息互动原理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8(4)

[8]鲁子问.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2007(1)

[10]马武林、蒋艳.基于RSS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博客群的建设及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9(1)

[11]胡阳、张为民.大学英语学习者使用元认知策略的能力[J].外语教学,2006(3):59~62

[12]张惠华、张金凤.大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策略实证调查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13]刘振前、肖德法.外语学习策略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14]徐锦芬.大学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5]严明.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体验的视角[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

[16]孙平华.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J].中小学英语教育,2007(11):16~19

[17]龚嵘.大学英语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探微[J].外语界,2006(2):16~22

[18]傅玲芳、杨坚定.基于网络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36~38

[19]何高大、钟志英.多媒体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教与学的适应性研究[J].外语界,2007(2):9~17

[20]陈青松、许罗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网络化外语自主学习[J].外语界,2006(6):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