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文涛
(五华县中医医院514400)
【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神经节苷脂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23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按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观察组(加以纳洛酮、神经节苷脂联合用药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综合比较。结果经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29%)明显高于对照组(74.31%)(p<0.05);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纳洛酮、神经节苷脂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儿后遗症发生率。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纳洛酮;神经节苷脂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146-01
前言
研究表明,近年来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病死率已随着治疗措施的不断完善而逐年下降,中、重度HIE患儿仍可遗留程度不等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本研究采用“纳洛酮+神经节苷脂”联合用药方案对124例HIE患儿进行综合治疗,取得较理想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33例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临床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制订的有关HIE的诊断标准[1](2005年版),并均行头颅CT确诊。将233例患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24例,男性患儿71例、女性53例,胎龄35-41周、平均(38.0±1.2)周,体质量2.5-4.1kg、平均(3.3±0.5)kg;对照组109例,男性患儿60例、女性49例,胎龄35-42周、平均(38.6±1.3)周,体质量2.6-4.4kg、平均(3.5±0.7)kg。两组患儿性别比例、胎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科后均给予HIE患儿的常规治疗措施,具体包括:给予吸氧及通气以维持血气指标正常,纠正酸中毒,维持心率、血压、血糖等指标稳定等维持治疗,抗惊厥、降颅内压、抗感染及脑保护等对症治疗。同时两组患者均给予静滴胞二磷胆碱,120mg/d,营养脑细胞;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再给予①盐酸纳洛酮注射液,0.1mg/kg*d,溶于5%葡萄糖液20mL中静脉滴注;②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20mg/次,溶于0.9%氯化钠液30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d为一疗程。
1.3疗效判断[2]
(1)显效:患儿经治疗14d后意识清晰,呼吸、肌张力恢复正常,无惊厥表现;(2)好转:患儿经治疗14d后上述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有所减轻,但仍有惊厥表现;(3)无效:患儿上述症状体征经治疗后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设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两组患儿经有效治疗后,对其疗效进行评价,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29%,对照组为74.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由于围产期窒息,致使脑的缺氧缺血性损伤,临床表现为一系列的脑病表现,是病残儿中最常见病因之一,对新生儿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3]。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对HIE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对于改善患儿预后及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十分关键。我院采用“纳洛酮+神经节苷脂”联合用药方案对124例HIE患儿进行综合治疗,并与同期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的109例患儿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给予联合用药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6.29%,较对照组(74.31%)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中智障、脑瘫、癫痫等后遗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1),这一数据结果与宾精文[4]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纳洛酮是吗啡样物质的特异性拮抗剂,能够竞争性取替吗啡样物质与吗啡受体结合,从而达到阻断内啡肽类吗啡样物质对呼吸中枢产生抑制的目的,同时纳洛酮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发挥保护患者心肌细胞及脑细胞的功效。神经节苷脂是神经细胞的一种重要成分,可通过透过血脑屏障发挥稳定神经细胞膜、减轻脑水肿等作用,同时能够通过抑制氧自由基反应减轻因脑部缺氧缺血造成的脑损伤。两者联用可进一步加强对HIE患儿的脑保护作用,对于降低患儿后遗症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纳洛酮、神经节苷脂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突出,能明显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东建亭.神经节苷脂钠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3):3882-3884.
[2]杨永朝,高金秀.纳络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3):360-361.
[3]蔡清,薛辛东,富建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12:968-971.
[4]宾精文,宁尚峰,杨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J].当代医学,2010,16(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