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健翀
(黑龙江省双鸭山煤炭总医院155100)
【关键词】膝关节半月板患者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9-0206-02
在膝关节胫骨关节面上内、外侧各有一半月形状的软骨,叫半月板。半月板损伤有慢性或急性膝关节外伤病史,经过MRI、关节镜等检查可证实有半月板损伤并存在半月板损伤的相应症状。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从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22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在14~4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2.4岁。
1.2手术治疗
硬膜外麻醉,股部置气囊止血带施术。取常规膝关节内(内侧半月板)或外侧切口(外侧半月板),切开关节囊,显露并检查半月板损伤的类型。切除半月板时,牵引钩、手术刀始终操纵于缜密与明视下,不可盲目粗暴切割。股骨关节面,十字韧带和膝后韧带及血管较易受损,应特别注意。术后用棉垫加压包扎固定3周,术后24小时开始股四头肌舒缩功能锻炼。术后10天可持双拐下地作不负重活动,14天后可负重行走,加强股四头肌的抗阻力练习。
膝关节镜的使用能较全面的观察半月板,并且镜下切除半月板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往往只需数日即可下地负重,2~3周即完全恢复正常。
1.2.1关节镜手术
(1)半月板切除术:半月板切除术分为部分切除术、次全切除术、全切术。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适用于半月板撕裂较局限者,半月板周缘组织结构稳定的纵裂、斜裂、横裂和活瓣样撕裂,对于局限的层裂和靠近游离缘的提篮状撕裂。手术可采用双入路或三入路法。技术要点:首先对半月板应进行全面细致的探查和分类,确定采用何种切除方式;其次,在半月板切除后还应该用探钩对所剩的半月板进行探查。成功的半月板切除术除手术医生的技能外,还取决于许多其他因素。应该详细告诉病人将要进行的术后康复计划和手术方法,必须让病人知道手术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主动参加康复训练的情况。如有可能时,术前对康复训练计划进行指导和练习非常有益。
(2)半月板修整术:仅适用于游离缘小范围的撕裂,半月板有保留价值的病例。
(3)半月板缝合术:半月板损伤的解剖修复——半月板缝合术,是半月板损伤的理想手术方法。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治疗效果不断提高,目前已经成为半月板损伤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半月板缝合术的方法有:开放缝合修复术,关节镜下由内而外缝合修复术,关节镜下由外而内缝合修复术,关节镜下完全关节内缝合修复术。半月板缝合术的手术适应证:内外侧半月板前l/3或后1/3周缘或接近周缘的横向或纵向撕裂,长度大于或等于1cm,包括红白区的某些撕裂伤。对于层裂和复杂裂则不适宜。
1.2.2半月板移植术
尚处于试验阶段。
1.2.3半月板切除术后并发症术后关节内积血及慢性滑膜炎为最常见的两个并发症。严重的关节积血应进行抽除,加压包扎。如果术后膝关节活动太早.在肢体肌肉重新获得足够的紧张性和力量前负重,关节内积血将持续存在,可导致慢性滑膜炎。膝关节抽吸、制动和消除负重、强调等长锻炼常可促进慢性滑膜炎好转。半月板切除术后产生的血栓性静脉炎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止血带的使用、术中关节间隙的牵拉和术后的制动。术后腓肠肌及肢体远端疼痛和肿胀伴有低热时,提示可能存在血栓性静脉炎。
术后感染是任何外科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半月板切除术后。术后2~3天开始渗出量逐渐增加、疼痛和发热常提示化脓性关节炎的发生。需要进行关节穿刺抽液、革兰染色和关节液培养,之后立即应用抗生素。
膝关节的任何损伤均可发生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SD),但似乎在半月板切除术后尤其常见,即使是通过关节镜技术进行半月板切除也是如此。RSD是一种过度的交感神经反应,常见的特征是疼病、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和萎缩性改变。随着对此综合征认识的深入,膝关节外伤或手术后此综合征的发生已引起更广泛的注意,但关于它的病因尚无明确、统一的认识。确定诊断最重要的发现是腰交感神经阻断后症状缓解。止痛药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有效,心理和社会因素可能影响治疗。
1.2.4半月板术后康复训练术后24h内活动踝关节及脚趾,24h后疼痛不明显可持拐下床,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及抬腿。3~4天换棉花腿,弹力绷带固定,并开始练习屈膝。1周拆线,屈膝达90°。出院后继续股四头肌肌力训练(股四头肌收缩、股四头肌收缩直抬腿、静蹲、组合器械等)。6~8周与医生协商部分恢复训练。3个月后可恢复正式训练。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治疗后,22例该病患者的关节恢复程度良好,患者较为满意。
3.讨论
运动员、舞蹈演员显然比普通人群受伤的机会大得多,而矿工长期处于蹲位,其半月板损伤的特点则又不同于球类运动员者。青年人半月板较厚,弹性好,吸收震动力的能力强,因外伤而造成的半月板撕裂多呈纵行,而老年人的半月板因退行性变而变薄,弹性差,边缘往往有粘连,活动性差,剪式应力引起的水平撕裂或磨损较多,但是青年人的活动量远远超过老年人,因此发病的概率又比后者多。半月板损伤可以在前角、体部和后角。根据损伤的病理特点,其分型如下:①纵裂,也称“桶柄样撕裂”;②中1/3撕裂,又名体部撕裂;③前角撕裂;④前1/3撕裂;⑤后1/3撕裂;⑥层裂,又名水平撕裂。半月板撕裂后,由于失去正常张力,经过一定时期可以发生纤维软骨变性。半月板可使载荷均匀的分布于其下方的关节软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点状接触和磨损,同时也是膝关节的次级稳定结构,尤其是在韧带功能不全的膝关节中显得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郭会利,张敏,李树新,等,膝关节半月板及其损伤的MRI研究.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19(6):527-530.
[2]房传武,郭涛,祝宗华.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J].临床骨科杂志,2007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