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学君(四川省仁寿县人民医院护理部四川仁寿6205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9-063-02
【关键词】危重心理护理
现代护理工作以人为中心,维持人的心理最佳状态是保持健康和战胜疾病的根本,而心理护理的开展能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的内在潜力,具有重要的医疗预防价值。现将临床所实施的有效方法综述如下。
1全面了解患者的资料,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
1.1患者经入院治疗得到生命的挽救或病情稳定后,由于脱离熟悉的生活、工作环境,进入陌生的病房和病人角色,加之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情绪尚未稳定,心理活动起伏大,为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护理人员结合我国国情、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特点展开了心理护理。在掌握了一般心理活动规律后,实施有针对性的个别的心理护理。正如南丁格尔所说的“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与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到的疾病与病情也不同,要使千差万别的人都能达到治疗和康复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精细的艺术。
1.2在交接班时特别要描述患者的心理变化,使每位护理人员均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患者现实的心理状态,还要根据病情预测其心理动态的发展趋向。
2正确地实施患者临床心理评估
王娟娣在《护理专业心理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及课堂应用》一文中阐述了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全面了解患者,确定护理诊断,有效地进行心理护理计划与实施是十分重要的。秦文彩等针对其医院1996年4月收治的1例疑病症患者,遵循以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原则,运用了以上心理护理程序对其进行治疗护理,收到满意效果,住院30天,痊愈出院,随访10个月未见复发。
3建立良好的护患信任关系,一切从患者的健康需要出发
如洪铭在《18例服安定自杀少儿的心理护理》一文中用临床实践证明了高度的信任感、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心理治疗成功的基本保证。在患者情绪稳定之后,护士作自我介绍,给予亲切感,介绍病室环境及本科医术水平,给予安全感,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在与患者交谈过程中体贴关心他们的生活,尽快消除陌生感,这样患者能将压抑在心里的问题向护士吐露出来,如家庭生活、亲属关系、交友情况等心理动态。由于信任感的增强,患者也易接受护士给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使心理护理达到预期的效果。
护患关系是一种动态关系,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一旦发生矛盾必须发挥主动精神,多从正面理解患者要求的合理性,消除种种矛盾误会。同时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谈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隐私权,理解但不偏倚,认同而不批评。
4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以良好的心境积极配合救治护理工作
危重症患者入院后,家属的焦虑表现均可使患者受感染。护士一方面应迅速、熟练、有条不紊地救治患者,减轻患者肉体的痛苦,使患者及家属产生安全感,减轻焦虑;另一方面,应安慰家属要面对现实,沉着应对,努力配合好医护人员,用积极的心境感染患者,这也正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体现。心理护理包括了解心理需求和解决心理问题两个方面。心理需求系指个人的一种心理要求,此要求如能满足则能解除或降低其焦虑与烦恼,而且能改善目前状况,能增加舒适及幸福感。霍宗红等对急症患者家属最明显的10项心理需求的调查:(1)能知道患者目前如何被治疗;(2)能与医护人员讨论病情;(3)能感觉患者有希望;(4)能否确保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5)能知道病情预期的进展;(6)工作人员能诚实回答患者家属的问题;(7)能了解所作检查的危险性;(8)能知道患者做什么检查和治疗;(9)能通俗易懂地解释病情;(10)能经常探视患者。我们的心理护理工作如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可降低家属的心理焦虑程度,使患者能在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下接受救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5指导患者做松弛运动
5.1护理人员注意保持舒适安静的环境,并指导患者排除杂念、保持深慢呼吸、主动放松全身肌肉。当患者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行小手术时,常会因过度紧张影响手术效果,此时患者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表现出强烈的安全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护士要正确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满足他们的需求。如王憬在《握住我的手,和我一起做深呼吸》一文中用亲身经历说明了一个手势、一个动作、简单的体态语言也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5.2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疏泄、移情的方法来抑制原来的心理障碍。当患者焦虑、愤怒、心情抑郁时,找知心的人倾诉、宣泄会使心情变得平静安定,达到心身平衡。通过学习或培养情趣使患者将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感兴趣点,以抑制当前的心理障碍。
6因人而异,将不良的病情转达给患者及家属
患者入院治疗后,由于病情来势凶猛、预后差,造成患者心情差、情绪低落,此时护理人员给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环境最好选择安静、无人打扰,便于与人交谈的地方。首先以谈话的方式与患者交谈,语言和蔼、态度诚恳,鼓励安慰患者,增强患者的自信心,让患者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然后以简洁的语言但又不过于直截了当地告诉患者真实的诊断,给患者看有关疾病的简介,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做好心理准备,举例说明同类疾病患者如何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树立信心,战胜疾病,重返工作岗位的事实。金宗兰根据其科1997年1月~1999年8月收治泌尿系癌症患者53例,经护理人员的正确指导、心理交流,接受手势治疗,术后很好地配合化疗和放疗。53例患者中随访45例,除1人死亡外,其余44例患者有的边治疗边工作,有的已治愈。
7调节患者的情绪,缓解患者的心理社会应激,防止角色行为异常的发生
7.1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患者因病情不见好转,有的因病情恶化而产生恐惧、焦虑和绝望的消极心理,甚至出现无端的敌意反应,护理人员应在高度同情的基础上给予谅解,并创造宽松的气氛和能使患者表达积极情绪的环境,发展其积极的自我感觉,从情境中去体验积极的感受。
7.2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
7.2.1认识到自知、自信的重要性。只有自知,才能扬长避短、树立自信心,充分发挥自己的绝对优势,达到预定目标。
7.2.2认识到提高适应环境能力的重要性。要塑造良好的个性,以便适应社会的发展,对预计发生的事件,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防止被突如其来的打击击倒。(1)帮助患者认识消极应对是不利的;(2)同患者讨论可能采取的方案;(3)协助患者明确不能直接控制的问题,减少无效应对活动;(4)鼓励患者采取有效的应对行为。臧莉萍通过对68例结肠造口患者术后心理状况的问卷调查及门诊随访,对患者实施了以上心理调控的措施,除1例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外,其余均能生活自理。能正常活动者48例,其中参加工作者39例。
7.2.3指导患者充分利用可应对资源:(1)生理资源:鼓励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疾病,以恢复体能;(2)心理资源:指导患者控制消极情绪,坚定生活信念;(3)社会资源:社会支持是一种保护性因素。通过支持个体的抗挫折能力,缓和应激源对个体的冲击,将有利于个体调控心理应激反应。许岳兰等对3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实施“生产/生活?心理?环境”现代模式护理(LPE模式),因人而异,充分调动了药物、仪器等以外的生活、心理、环境三方面的因素,以求达到平衡,特别注重其中的心理谈话及社会宣教,改善患者的内外环境,达到了缩短病程、提高疗效的预期目的。社会资源的来源是很广泛的,护士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充分利用各种能够调动的、可能得到的来自社会其他方面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