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术后护理

/ 1

浅谈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术后护理

王娜拉

王娜拉

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内蒙古海拉尔021000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碘充足地区男性1%和女性5%在触及中发现甲状腺结节,B超随机选择的人群中,查出率高达19%-67%,女性和老年人群更为多见。甲状腺癌在甲状腺结节中的发现率是5%-10%。根据年龄、性别、放射接触史、家族史和其他因素发现率各异。

1病因

良性甲状腺结节的病因包括:良性腺瘤,局灶性甲状腺炎,多结节性饥饿状腺肿的突出部分,甲状腺、甲状旁腺和甲状腺舌管囊肿,单叶甲状腺发育不全导致对侧叶增生,手术或碘131治疗甲状腺残余组织的瘢痕和增生等。除甲状腺组织增生和少数滤泡状腺瘤外。以上因素的结节在核素扫描时都表现为“冷结节”。

2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2.1临床表现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内的独立病灶。它可以触及或者B超检查下发现病灶有区别于周边的组织。未触及的结节与可以触及的相同大小的结节具有同等的恶性危险。主要对直径超过1cm的结节做检查,以为这样的结节有甲状腺癌的可能性。对于直径小于1cm的结节如果B超有甲状腺癌性征象,有头颈部放射治疗史和甲状腺癌的家族史时也要进一步检查,体检集中于甲状腺和颈部淋巴结。

与甲状腺癌相关的病史包括:(1)头颈部放射治疗史;(2)骨髓移植的全身放射;(3)一级亲属的甲状腺癌家族史;(4)迅速增长的结节,声音嘶哑、声带麻痹;(5)而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节因定于外周组织则是甲状腺癌性结节的征象

2.2辅助检查(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无创伤,安全性好,对人体无危害。虽然它鉴定良、恶性结节尚有一定困难,但它可以明确结节是否长在甲状腺上,结节的数目、大小、囊性还是实性、结节边缘清楚否、结节内有无血管斑和微钙化等,还可以引导进行穿刺检查。根据这些情况帮助医生判断结节的性质,如何选择进一步的治疗措施。(2)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活检:就是应用细针从甲状腺结节中抽出部分细胞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性质。因其安全性好、简单易行、总准确率高等优点,被视为临床常选的常规检查。(3)放射性核素扫描:对甲状腺进行同位素扫描,判断甲状腺结节的功能。(4)化验检查:包括甲状腺功能、抗体和血清降钙素。血清降钙素检查有利于更早发现甲状腺髓样癌。有的甲状腺结节可能为甲亢或甲减临床表现的一部分,甲状腺功能及抗体检查必不可少。一般认为甲状腺功能亢进者甲状腺结节发生甲状腺癌的机会很少。甲状腺结节伴明确的或亚临床甲亢常提示结节为良性。

3治疗方法

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方法有随访观察、手术疗法、药物治疗、同位素治疗、介入治疗(无水酒精等)。对直径小于1厘米的结节,如果超声检查没有可疑的超声提示的恶性表现的征象,没有头颈部放射照射史,没有甲状腺癌家族史者,可以随访观察。对于直径1~1.5厘米甲状腺结节,首先应行甲状腺功能的测定,如果促甲状腺素低于正常,应进一步行甲状腺核素显像以判断甲状腺结节是否为功能性。因为功能性结节极少为癌性,所以显像已确定为功能性者就不需要再行细胞学检查了。否则应行超声和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活检,如果为恶性则行手术治疗。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活检结果为良性,暂时就不需要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多结节病变医生会根据超声上的一些特征,如微小钙化灶、低回声、富有血管等决定优先穿刺超声检查上有可疑的结节。已诊断的良性甲状腺结节仍应随访,因为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活检有5%的假阴性。应每隔6~12个月超声随访监测。如果结节很稳定则下次随访的时间间隔可适当延长。对于仍继续增大的结节及直径大于1.5厘米的结节,临床有指征则可考虑手术治疗。至于药物治疗,同位素治疗、介入治疗,医生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实施。

4甲状腺癌术后护理

(1)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一般在术后48小时左右拔出引流管

(2)如引流不畅血块堆积、出现压迫症状应迅速拆除伤口缝线

(3)由于气管插管的刺激,喉头水肿,术后可能出现轻度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可对症处理

(4)术后出现呕吐,因及时的清理干净,以防污染物污染伤口和敷料

(5)注意保持颈部水平位置,避免后仰或者前驱过度,影响正常愈合

(6)术后可慢慢从流食、半流食过渡到普食,注意营养搭配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多食用化痰、利咳、软坚散结之品,如杏仁霜、橘子、枇杷果、枸杞、荔枝、海带、海参、海蜇、紫菜、香菇等

(7)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开导帮助病人克服悲观情绪,增强生活信心与病魔作斗争

(8)保持术后部位的情节与干燥避免摩擦,搔抓与接触性较大的肥皂、胶布等。男性忌刮皮肤毛发

(9)如果出现手足抽搐,四肢、口唇发麻可静注葡萄糖酸钙货氯化钙,症状缓解后可改用口服钙剂每日1g-2g,每日3次,维持症状,控制病情稳定后停用

参考文献:

[1]李顺兰等甲状腺手术的护理-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7,28(2)

[2]郑荔华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防治处理-中外医学研究-201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