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欣(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检验科115000)
【摘要】目的了解念珠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02月-12月期间的临床念珠菌感染标本,对分离鉴定出为念珠菌的菌株及其药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分离培养出了483株念珠菌,其中男女比例为57.1/42.9;中老年感染的病例占89.8%;所有的感染病例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分离率最高为353株(73.08%),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64株(13.25%),热带假丝酵母菌40株(8.28%);药敏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敏感性最好,敏感率是100.0%。结论临床标本中感染无性别差异;中老年人更易感染念珠菌病;念珠菌感染主要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应重视真菌病原学检查及药敏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和使用抗真菌药物。
【关键词】真菌感染念珠菌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4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5-0169-01
念珠菌,即假丝酵母菌菌,属真菌。本菌属有81个种,其中有11种对人有致病性,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多见,此外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也较为常见。当机体收到外界侵袭时,免疫力降低,机体内存在的正常菌群失去平衡。已引起国内外医学微生物学界特别是医学真菌学界的重视。真菌感染已成院内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预防院内真菌感染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1]。本文将我院2012年02月-12月期间的临床念珠菌感染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2012年02月-12月,我院临床各科室的送检标本共8304例标本,包括痰液、中段尿、穿刺液、分泌物、脓液、冲洗液、粪便等。其中检出有念珠菌感染的有483例,占5.82%,年龄16~89岁,其中男性276份(57.1%),女性207份(42.9%);青年49人(10.1%)、中年146人(30.2%)、老年288人(59.6%)。
1.2试剂和仪器
1.2.1ATBFUNGUS真菌药敏试剂板条试剂盒和无菌生理盐水:由bioMérieuxIndustry生物科技公司生产。
1.2.2血平板和沙保罗琼脂平板均为郑州安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2.3全自动微生物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VITEK2-COMPACT购于梅里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3实验方法
1.3.1分离培养及细菌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分离培养,应用全自动微生物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
1.3.2药敏试验:采用ATBFUNGUS真菌药敏试验板条进行药敏试验,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并判断读取药敏结果即MIC[3]。
1.3.3质量控制:使用白色念珠菌ATCC64547作为质控菌株。
2、结果
2.1检测出的念珠菌种类比例分布:检测出483例念珠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所占的比例最高,占73.08%。
2.2真菌药物敏试验结果:我们对分离出的483株真菌做了ATB药敏实验,其中有5中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即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各种念珠菌对其药物的敏感率如表3
表1病原性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
抗生素白色念珠菌n=353光滑念珠菌n=64热带念珠菌n=40克柔念珠菌n=15其他念珠菌n=11
5-氟胞嘧啶98.86%98.43%100%60.00%100%
伏立康唑99.15%100%97.50%100%100%
两性霉素B100%100%100%100%100%
氟康唑97.45%0.00%97.50%0.00%90.91%
伊曲康唑96.60%0.00%97.50%53.33%90.91%
3、讨论
念珠菌是条件致病菌,可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口腔、肠道,呼吸道,阴道黏膜上,当机体收到外界刺激,导致机体的免疫力降低,抵抗力低下,或是发生正常的菌群失去平衡时,念珠菌侵袭机体,条件性致病,引起念珠菌感染,而且感染多数为内源性的,与机体抵抗力降低和菌群失调有关。从男女比例和年龄分布来看,男性占57.1%,女性42.9%,男女比例基本平衡,说明念珠菌感染无性别区分,男性与女性感染率基本相同;483例病例患者以中、老年患者为主,占89.8%;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下,抵抗外界侵袭力降低,久病在身,加上长期住院治疗,经常使用抗生素治疗,导致反复多种致病菌感染,正常菌群失调,长期广谱抗菌药物,更容易发生真菌感染[2]。
体外药敏试验中,敏感率最高的为两性霉素B,对所有念珠菌都是100%敏感,其次为伏立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最低,氟康唑对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无作用,伊曲康唑对光滑念珠菌无作用,这与相关文献有相同之处[3]。
念珠菌感染与患者自身病情,医院的治疗方法相关,受多种因素作用的影响,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积极有效地控制好医院念珠菌感染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病人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地、各部位的、多次送检标本,做到及时发现感染,及时治疗,及时合理用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周坚,张亚衡.259株医院感染真菌的耐药性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3):413-414
[2]彭华春.真菌感染特点及抗药性检测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5(07):1900-1901
[3]钟玉虹,刘小平,樊尚荣等.临床常见真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0):1308-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