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城阳街道中心初中王家伟
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需要,初中思想品德则以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调适、情绪调控、自信心培养、学习能力提高、人格塑造等为主要内容。思品课堂教学中蕴藏着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师要善于抓住机遇,不失时机的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一、树立自信心,增强抗挫能力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好强但也脆弱,一有点小挫折,则信心全失。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是思品教学的一个目标。
如何增强学生的抗挫能力,笔者是这样实践的:一是经常列举名人及身边的人战胜困难和逆境的事例,让他们的心理历程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如在《人生难免有挫折》中选取《断臂少年———王争的故事》的录像,他断臂后克服重重困难,学会了用嘴写字,用脚代替手,发愤读书,现为浙江大学的博士生。二是模拟身边同龄人的困境,请同学们帮忙解决。如“父母离异,被抛弃怎办”、“迷恋上打游戏机怎办”等等,学生们通过共同的智慧,解决了一个一个困境,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探讨提高自身心理承受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三是共同探讨学会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困难与逆境”,启发学生认识人的生活态度和心理承受能力在社会生活中进退成败、得失荣辱的重要意义。四是增强自信心。在教学中经常渗透自信心的重要性,并以身说法,积极实践,使“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这个信念在学生中根深蒂固。
二、善于人际沟通,优化人际关系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般比较娇惯,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差,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关系僵化。人际交往障碍不容忽视。据有关部门粗略统计:社交(即人际关系)障碍占该中心所接待心理疾患的28-30%。学生人际关系的好坏不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是父母、老师、同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相亲相爱一爱人》《师友结伴同行》就涉及到如何与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相处。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同学人际关系呢?
1.树立平等交往、真诚交往、主动交往的观念。爱默生说:“找到朋友的唯一办法是使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在交往中建立,要培养自己对交往的兴趣,主动与别人交往。学会付出与给予,主动关心体贴别人,你会收获别人对你的认可和爱心。
2.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人际交往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术。学会微笑,在交往过程中,面带微笑,态度和蔼,语气缓和会对方产生吸引力;学会倾听,学会做个能耐心且善于倾听别人诉说的听众就会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欣赏,发现别人的长处和优势,给予真诚的称赞与肯定,从而激发别人与你交往的热诚,获得别人的好感。学会沟通和交流,这是消除人与人之间误会和摩擦最好的方法,一旦出现了问题,一定要找机会好好沟通一下。
3.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健康的集体活动中,你可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交到更多朋友;也会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丰富多彩;此外,还可以帮助你加深对同学的了解,缩小与同学间的差距。
4.培养自我调节能力。交往中可能会出现双方不愉快的事情,此时就要对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矫正,必要时请教父母或老师,当消极情绪出现时能合情合理地宣泄、排解、转移、升华,经常保持愉快、开朗的心境。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是中学生健康发展的心理需求,也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必须掌握的能力。按照上述方法,中学生可以走出不良的人际交往圈子。
三、授之以心理调解的具体方法
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碰到的烦恼事肯定很多,靠老师指导往往是满足不了的。在教学中要经常告之学生:良好的情绪可以成为学习和生活的动力,而恶劣的情绪危机则会对身心健康产生破坏作用,甚至做出违法的事来。所以我们要用理智驾驭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1.积极求助。这是一种积极对待不良情绪的方法,它的特点是能够妥善地保护自己,向家长、老师、心理咨询专业人士求助,及时解决不良的情绪。
2.主动控制。可采用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心理互换、升华的方法,用自己理智这道“闸门”的力量,去控制不良情绪。
3.合理宣泄。人们最容易想到的解决办法。当精神处于痛苦状态时,可以选择一种方式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比如说哭、大声喊叫,向亲朋好友倾诉,自己跟自己倾吐,运动、音乐等让心中的苦水倒出来,赢得心理上的一片晴空,但要注意不能影响或伤害他人。
4.转移注意力。将对此事的关注移到对彼事的关注,从而冲淡以至忘却烦恼,摆脱不良情绪,逐步转变心情。
四、强化行为作业,巩固心理实践效果
健康心理的培养,仅仅从理论及方法上讲是不够的,要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才能达到巩固的效果。每次上到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笔者都布置行为作业,并跟踪效果。如上到八上思品《两代人的对话》,要求学生写与父母相处有矛盾的事件,并写出解决措施,执行一星期后再写解决效果。笔者尤其观察“叛逆”学生,与其交谈,后据家长反映亲子关系改善了不少。
以上,我们从我国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出发,对新课程条件下学生心理特点及针对性教育措施做了一些认识,也许还是一些感受和不太成熟的看法。我们希望籍于此,引起更多的人对上述问题的重视,并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对上述问题做出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更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