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分析唐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分析唐磊

唐磊

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长沙410007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7年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筛选91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观察组患者的降低情况较对照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达到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恢复效率,促进患者恢复。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多发于老年人,是疏松性患者易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本文重点分析了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对我院2017年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筛选91例为本次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51例,患者年龄61岁到85岁,平均年龄(76.18±3.05)岁;男/女为27/24。对照组患者40例,年龄61岁到84岁,平均年龄(77.03±3.47)岁;男/女为22/18。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至入院时间、骨折部位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时均为其进行全面检查,评估病情和身体状况,经影像学检查配合证实诊断后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如下:嘱咐患者睡平板床绝对卧床休息,并指导其合理摆放体位。在此期间给予患者药物及物理镇痛,经8周卧床休息后视恢复情况协助患者利用支具进行床下活动,并持续实施4~6周的固定,并在此期间指导患者服用止痛类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前患者均进行严格术前检查,检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凝血时间等,确认无施术禁忌后方可施术,术前再次行影像学检查,确认病变部位,制定手术方案。手术方法如下:指导患者采取合适体位,给予全身麻醉,麻醉效果满意后在C臂机的直视下观察伤椎并实施定位,将伤椎位置准确标记,在C臂机的引导下与矢状面呈15°摆放,从患者椎弓根的外上方经皮穿刺至椎体前1/3处,将穿刺针的针芯拔出,将造影剂1支注入至患者伤椎内,C臂机下观察是否存在漏液的现象,同时将PMMA骨水泥与浓度0.9%的氯化钠注射液混合调至成糊状并注入注射器,证实无漏液后连接穿刺针与注射器,将调制好的骨水泥缓慢注入伤椎,X线下观察骨水泥浸润状况,确认骨水泥经骨小梁的间隙逐渐浸润,并在其边缘处呈毛刺状且逐渐散开至骨皮质,明确骨水泥性质,在其完全硬化后可将穿刺针拔出并对伤口实施压迫数分钟。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以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

1.4疗效判定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及疼痛情况判定治疗效果:治疗后,患者疼痛感消失,伤椎的影像学相关指标恢复至正常,为显效;患者的疼痛感有所减轻,伤椎的影像学相关指标有所恢复,正常生活不受影响,为有效;患者疼痛感并未减轻甚至加重,正常生活受到影响,为无效。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观察组患者的降低情况较对照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达到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3讨论

骨质疏松为中老年人群的多发症状,多因年龄增加导致钙吸收效果不佳等因素引起,好发生于胧骨的近端、髓部、腕部以及脊柱。老年人由于年龄增加,骨质发生疏松,造成椎体的稳定型下降,所以容易发生骨折。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发生的骨折类型主要是压缩性的骨折,临床表现为局部剧烈疼痛,持续时间长,不易缓解,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下降。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老年人群骨质疏松发病率逐年升高,而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做为骨质疏松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也随之相应增长,也愈发受到人们关注。关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传统方法为保守治疗,治疗时间较长,常需要至少6周的卧床时间,由于患者年龄偏大,骨质疏松导致骨硬度小,治疗难度较大,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且并发症发生率高。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临床较常应用的外科术式,该术式最先由法国学者发明,并凭借其操作简单、切口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被临床广泛应用。目前已逐渐成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有效方法之一。经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具有如下优点:施术所用的骨水泥能够在一定上增加椎体抗压的强度,将其注入椎体后经粘附与成型后可达到内固定效果,有效避免骨折部位发生再移位;骨水泥在体内聚合后会产生发热效应,能够逐渐令局部组织部分神经的末梢功能丧失,甚至坏死,起到减轻痛感的作用;骨水泥在体内能够承担机体很大一大部分轴向应力,不仅对疏松组织起到一定保护性,也强化了受伤椎体的功能,还可避免椎内神经因负重产生的刺激。

本文研究显示,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观察组患者的降低情况较对照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达到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恢复效率,促进患者恢复。

参考文献:

[1]李震.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4):513~515.

[2]邬夏荣.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33):6920.

[3]孔德明,银晓永,刘晓宁.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8):722.

[4]李海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6):76.

[5]刘瀚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