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城市与知识资本的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1-11
/ 5

知识城市与知识资本的管理研究

许妙玲赵今朝

摘要:知识城市是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理念。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引发对知识城市以及知识资本的研究,知识资本的管理以及知识城市的塑造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知识资本的概念范畴以及管理城市知识资本的框架,借鉴并扩展了知识资本导航系统以及CICBS模型,为我国未来知识城市的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知识城市?知识资本?CICBS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被技术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所替代为标志。知识经济社会是人类经历了农业和工业经济社会之后的又一重要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是知识逐渐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并成为主要的生产力。作为经济发展引擎的城市,必然受到知识经济的影响,并且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信息、人才、知识、技术等作为知识经济的构成要素正在引导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结构布局的形成,这种新的变化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如何能在各种挑战中塑造未来的竞争优势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研究方向。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是知识经济对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结构进行探讨,很少对知识城市中知识资本的范畴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从知识资本的概念范畴入手,然后研究知识资本的管理框架,试图从新的角度来理解知识城市,同时为知识城市的构建提出建议。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城市发展趋势

1.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新古典经济学的鼻祖马歇尔首次阐明了知识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资本在很大程度上包含着知识与组织,知识是生产力中最强大的动力,而组织则帮助知识发挥作用。卡尔·马克思在他的经济学思想中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经济的推动力量”的论断。可见,早在一百年以前的经济学家就认识到知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认识到对知识的组织(管理)也会影响经济增长,但是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茨·马克卢普在1962年首次明确地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将知识与生产联系起来。1983—1986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从知识的外部性、边际收益递增和新知识产出递减3个基本要素出发,提出了基于内生技术变革的长期增长的竞争均衡模型。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了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标志着知识经济理论的正式创立。从知识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来看,知识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知识经济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工业社会能源和资源的过度利用,限制了依赖稀缺资源的传统经济的发展。人和自然的矛盾日益凸显,仅仅依靠稀缺资源支撑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不现实的,必须有一种全新的特殊的生产要素——知识来代替传统的生产要素。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并催生了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知识资本,城市的竞争力逐渐体现在对知识资本的利用能力上,一种新的城市理念——知识城市因此应运而生。

2.以知识资本为经济发展主导因素的城市——知识城市

2004年,欧盟就召集了一批专家学者在巴塞罗那召开了“E100圆桌会议”,发表了《知识城市宣言》从此“知识城市”这一全新的理念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知识城市”这一理念一出现,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始从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哲学等多个学科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并一定程度上对知识城市的概念达成共识:知识城市就是有目的的培育知识的城市。正如顾朝林所说,知识社会对城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学习型城市,城市发展成为专门化知识和技巧的发生器。本文认为知识城市是一种城市建设的全新理念,它是有目的的培育知识,把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应用到生产领域形成知识资本,并以知识资本为主导因素,跟其他传统因素一起促进城市的发展,构建一个学习型、创新型、特色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这种城市的构建也符合我国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在传统城市转化为知识城市的过程中,知识资本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知识资本这种新要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更直观地体现在城市的空间结构上。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更加依赖信息、知识、人才和技术等全新的要素,而信息、人才和技术等无不以知识为基础。全球化是与知识经济同步的,它们都对知识城市的空间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其共同作用的结果造成了高科技知识类产业、文化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高度集中,一般性的制造业则在全球分散,这两类产业在空间布局上出现新的趋势。在原来的传统的城市,制造业转移出去,知识经济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将围绕着某些高校和科研机构集中布局,取代原来围绕某些大企业集聚的制造业的布局。知识经济时代,传统城市外围发展起来的边缘城市与原来的母体城市向低密度多核心城市转变,并在此基础上极度扩张形成多核心巨型城市。多核心巨型城市体现的是“大分散,小集中”的城市空间结构,“大分散”说的是城市由原来的单核心分散为多个核心,“小集中”是新的核心辐射范围内的集聚,知识城市的空间结构表面上看是松散的,然而这种松散的背后却被“无形的网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总之,知识经济对城市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培育和管理知识资本已经成为影响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二、知识资本的概念范畴

过去,当我们认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有形资产的时候,城市的繁荣主要与有形资产的生产紧密相连,城市发展的目的就在于有形资产的生产与积累。在知识经济中,无形资产(知识资本)在财富创造中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知识资本的积累与作用发挥的好坏对于知识城市的繁荣与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知识资本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它要发挥作用必须在生产中寻找载体以及发挥作用的渠道(网络),所以我们必须重新认识知识资本的范畴,知识资本不只有知识这一种要素,而是有丰富的内涵的。

为了能够确切理解知识资本的概念范畴,我们引入Edvinsson和Malone设计的Skamdia导航者模型,修改之后的模型有助于我们理解知识资本概念范畴。我们把知识城市比作是一个房子,知识资本分散在房子的各个组成部分中。知识资本导航系统可以看作知识资本的概念范畴,对于此房子的各组成部分,有如下理解:

1.财务资本、文化、历史作为该导航系统的基础,是房子的地基,代表着城市的过去所积累下来的资本,城市的历史、文化都纳为知识城市中知识资本的一部分。这表示知识城市从过去的城市中发展而来。知识城市中知识是第一生产力,并不是说资本就没有了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能力,知识资本的运用和发挥要密切联系城市所具有的各种财务资本,同时要加入城市的特色文化,这样才能和知识城市、魅力城市、特色城市的构建相融合。

2.流程资本,是房子的顶梁柱之一。所谓的流程资本是指促进知识资产的共享、交换、流动、成长和将人力资本向结构优化资本的转化过程的资产,流程资本反映了支持城市目前活动的知识资产。流程资本嵌入在信息和通信技术系统之中,它的代表物是硬件、软件、数据库、信息系统、实验室、技术、管理和组织结构,支持并外化了人力资本的输出。

3.市场资本,是房子的另一个顶梁柱,反映了蕴含于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关系中的知识资本,是城市与其他城市的投资和贸易往来。这种贸易往来将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逐渐扩展为知识、专利、高新技术等等无形资产的贸易往来,使得知识城市是一个开放性的经济体,在不断与外界交流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更新。一个城市在对外关系中的投资和所得的成就,加上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构成了富含无形资产的市场资本开发的重要成分。市场资本是通过一些要素创造社会知识,这些要素包括法律、市场、制度和社会网络。一个城市的市场资本体现了其对知识资本的容量。

4.人力资本,处于房子的核心位置,可以定义为个体在实现知识城市任务和目标方面拥有的知识、教育和能力,一个城市的人力资本始于市民的知识财富的拥有量。这种财富是多方面的,包含有关事实、法律、原则方面的知识,以及不易定义的专业、团队和交流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其实我们的收入中只有1/4来自于实物资本,其他的部分均来自于人力资本。教育是人力资本的基础,通过教育知识和技巧才得以开发,教育不仅仅是增加劳动者的工作能力,还能提高劳动者的创新能力。人力资本是连接各种资本的枢纽,也是知识资本的主要载体,创新也蕴含在人力资本之内。人力资本通过各种途径与其他资本形成一种创新网络,充分运用各种知识为未来的更新和发展资本提供基础。

5.更新和发展的资本,是一个城市在未来发展中最具竞争力的知识资本,是一个城市未来的知识财富,包含了一个城市为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再更新和开发的能力和实际投资。它是目前所预期的一种潜力资本,也是下一步的技术发展和下一代产品的研发方向。更新资本的困境在于基础设施的缺乏、资金支持效率低下以及现代化技能不足。

6.知识网络,是模型中的各种载体之间发挥作用的网络,是知识资本各个组成部分得以发挥效用的通道,也是知识城市看似松散的空间结构得以紧密连接的“无形的网络”。知识资本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是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在一起,为整个知识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可以说,这种知识网络的力量绝对比任何城市形态中所存在的各种联系要更强,这种无形的网络就把无形资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像“无形的手”一样在知识城市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识资本拥有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范畴,而且它渗透在城市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中。为了能把知识导航系统运用到知识城市的构建中,我们还必须寻找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方法,这就是CICBS。

三、知识资本的管理框架与知识城市的竞争力

从马歇尔的观点来看,知识是最强大生产力,而“组织”的好坏对于知识中所蕴含的生产力效用的发挥具有双面作用,好的“组织”可以促进知识发挥其应有的生产力,而坏的“组织”则阻碍知识资本作用的发挥,这“组织”就是知识资本的管理框架。知识资本的管理与城市竞争力的构建是因果关系,因为城市竞争力的强弱不仅受制于城市知识资本的拥有量,还取决这些知识资本资源给城市带来外显竞争力(经济发展状况、社会进步水平、环境保护力度)的效率,高效率的知识资本管理框架必定形成强劲的城市竞争力,低效率的知识资本管理框架将使得城市竞争力处于劣势。基于此,我们拟引入CICBS模型进行知识资本的管理框架研究,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创造愿景;

步骤2:找出实现愿景所需要的核心活动及核心竞争力;

步骤3:找出衡量核心活动和竞争力的指标,构建指标体系;

步骤4:定义衡量知识资本竞争力成功的关键因素。

CICBS的主要思想是从城市的宏观目标出发,进行细分之后形成子目标,根据子目标建立指标体系挖掘在现实的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知识资本的存量,通过这些指标体系反映知识资本的使用与管理现状,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提高这些指标值以提高知识资本的存量,从微观行为来扩大知识资本在整个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最后通过定义知识资本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来衡量知识资本的管理效果,这种关键因素与指标体系一起对知识资本的管理效果进行测度。如果各种指标和关键因素均有进步,则表明正在顺利构建知识城市,如若不然,则说明有些因素在阻碍着知识资本的发挥与知识城市的进程。具体的步骤如下:

1.城市的愿景,是整个过程的开端。在这一环节中,通常采用头脑风暴、调查问卷、访谈这个城市各个领域(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城市规划、商会组织、居民社区)的人们进行明确。城市中各阶层的市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市民,对于这个城市的未来具有这样那样的设想,充分发掘他们希望把自己居住的城市在将来变成什么样子,调查怎样才能使这个城市对他们来说具有吸引力和归属感。通过这一步可以了解这个城市的现状以及将来想要达到的目标,现状与理想的差距就形成了期望与未被满足的需求。此步为知识城市的建设与未来竞争力的构建拉开序幕。例如,可以把一个城市建设成为发达的、现代化的和多元化的知识城市,把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通过知识城市的构建表现出来,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城市中进行生活和生产。

2.找出实现愿景所需要的核心活动及核心竞争力。目标明确以后,逐步探讨为了达到愿景所需要的实践活动,以及实现这个目标的核心竞争力。从第一步到第二步,其间隐藏了一个过渡阶段,正如图2中的虚线框所示。愿景的确定,使微观的行为个体形成了一种潜在需求,对这种宏观目标进行细分的同时也把需求进行了细分,把总的目标分为阶段性、层次性的目标,以利于微观的行为个体采取实践活动。对城市目前的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通过书面材料、研讨、调查及相关领域内关键人物的访谈发掘其中的知识与技术含量,评估其在将来城市竞争力中的作用,筛选出最具有竞争力并能形成完整知识产业价值链的核心活动。这里所筛选的城市竞争力的构成因素与知识资本范畴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不过中间还需要一个指标体系的过渡。

3.构建核心活动和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城市的核心活动及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确定以后,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来反映这些竞争力所包含的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这一步为市政当局制定提高知识资本在社会中的含量提供了依据,比如每百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数用来反映知识资本中人力资本的情况,当局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扩大招生并投入更多的资金去培养更为优秀的人力资本。此指标体系的划分大致如下:人力资本状况用教育水平、健康保障与文化生活指标来反映;未来竞争优势用知识资本在各种资本中的渗透份额来表示;流程资本用邮电通讯、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建设投资进行衡量;市场资本采用国际贸易、区际贸易、城间贸易能力来反映;财务资本指标选取金融资本、银行运作状况、企业盈利率来代表,对于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则是从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与外界文化交流方面去衡量。把这些经济指标再进行指标细分,提高指标值就扩大了知识资本在城市各个领域内的渗透和影响,同时也扩大了知识资本的作用网络。

4.为了对知识城市的竞争力进行衡量,必须定义知识资本竞争力成功的关键因素。知识资本是知识城市未来整体竞争力的核心,所以衡量未来城市竞争力的强弱必须从衡量知识资本各个组成部分入手。以上指标体系是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对于结果的衡量要从另外一套指标出发,以方便对知识管理效果进行检验并及时的调整,我们制定不同于以上指标体系的关键因素,如下:更新和发展的资本是为了检验城市发展的潜力,也是未来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所在,采用知识城市在未来的技术发展和下一代产品的开发方向的投入与产出,以及社会文明程度进步与否来衡量;人力资本,我们确定的评判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为教育水平、公平机会、文化和健康水平;市场资本,选择出国观光、对国外文化的开放、国际活动和国外语言技巧来反映知识城市在市场资本方面的竞争力;流程资本,用来帮助知识城市创造新知识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从广泛领域中提取的,如通信、管理、企业家、风险承担、就业、移民等;通过对这些关键因素的衡量,可以从宏观上把握知识资本的管理效果以及未来的城市竞争力强弱。

城市知识资本基准系统对于知识城市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果有一个随后进行的、从最新的步骤向前面的步骤进行反馈的流程,和一个可以参考的对象,就使得系统具有了动态意义,就可以随着城市的发展去不断调整步骤。这种系统对于知识城市的构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为知识城市的构建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四、结论与建议

城市汇聚了产业、人才、信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是知识高度集中的密集区。同时,城市还是一个国家文明的象征和实力的具体体现。因此,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城市知识资本的催化、培育和管理,使其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助推器和知识城市经济增长的主导源。知识城市是未来城市建设转变的主要方向,对于知识城市的构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下是从知识资本管理的角度对知识城市构建的一些建议:

1.逐步提高市民对知识城市建设的认识。市政当局作为城市发展的舵手,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通过各种途径(媒体、网络)进行城市发展方向的宣传,提高全体市民对知识城市建设的认识,取得全民的支持与认可。市民作为城市财富的创造者和拥有者,特别是在知识城市的构建过程中,应该以主人公的身份出现在知识城市建设的舞台上,市政当局及时传递城市的发展信息,以便企业、组织、市民寻找自己能够贡献力量的方面。同时,市政当局也应该转变城市管理方式,加强专家与政策制定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2.不断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往来,同其他城市共同构建区域知识创新网络,增强区域内城市间的知识交流,扩大市场对于知识资本的容量,跨区域、跨城市的协作以便推进研究与创新、成果的共享。最好是构建区域性的管理机构,有利于区域内、城市间知识资本的整合。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呈现极不平衡的国家,城市间的发展水平迥异,处于落后地位的城市可以多与经济发达的城市进行交流、学习,发现并培养自己的竞争优势所在,慢慢走出“贫困”的恶性循环。

3.培养更多训练有素的科技人才。人力资本是知识与创新的载体,所以人力资本的培养对于知识城市的打造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人力资本有两种来源:内部培养与外部流入。内部培养主要是通过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其中大学和研究机构是高科技人才的摇篮,必须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走入大学校园和研究机构,为下一代的创新提供温床。对于外部人力资源的吸引主要是提高本市高科技人才的福利待遇、城市居住的舒适度、市民的文明程度和安全系数等等。

4.提升历史、风俗、文化在知识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以往的经济发展只注重物质要素的改变,失去了各个城市特有的文化内涵。知识城市也是特色、魅力城市,这魅力就来自于城市发展的历史与特有的文化风俗,通过对历史、风俗和文化作用的重视,也可以改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千城一面”的窘境。整合城市的特有文化和风俗,并扩大化地表达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塑造独特的城市性格。

5.积极推动与ICT相关服务业的发展。知识产业将是知识城市中的主导产业,知识产业的门类繁多,各市只能选择与本地的资源、文化、科技相吻合的知识产业进行发展,既可以避免城市间的重复建设,又可以持续塑造自己在未来独特的优势产业。

总之,知识城市将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建设理念,对于知识城市中知识资本的管理将变得尤为重要。虽然本文的知识资本导航模型以及CICBS模型对于知识资本的概念范畴和管理框架进行了初步探讨,但是还有很多方面的不足,需要在以后对知识城市的研究中逐步深入。

参考文献:

[1]Edvinsson,L,Malone,M.S,Intellectual?Capital.Haipei?Business,New?York,1997,pp.189-197.

[2]Bontis,N,National?Intellectual?Capital?Index:Intellectual?Calital?Development?in?the?Arab?Region.Canada,Janury10-12,2002.

[3]Pasher,The?Intellectual?Capital?of?the?State?of?Israel.Kal?Press,1999.

[4]Rembe,A,Invest?in?Sweden:Report?1999.Halls?Offset?AB,Sweden,1999.

[5]?Taylor,?P.J,World?City?Network:?A?Global?Urban?Analysis.?London:Routledge,2004.

[6]?Scott,?A.J,Global?City-Regions:?Trends,?Theory?,?Policy.?Oxford:Oxford?U.P,2001.

[7]王志章,吴玲.知识城市与魅力城市构建研究?[R].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7.

[8]顾朝林.2020国家城市体系展望[J].未来与发展,2009.

[9]冒亚龙,欧阳梅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城市空间结构[J].规划师,2006.

[10]江曼琦.知识经济与信息革命影响下的城市空间结构[J].南开学报,2001.

[11]吕拉昌,李永洁.城市创新职能与创新城市空间体系[J].经济地理,2009.

[12]顾朝林.中国城市体系:历史·现状·展望[M].商务印书馆,1992.

[13]Ahmed?Bounfour,Leif?Edvinsson.国家、地区和城市的知识资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4]王志章.全球知识城市视野下城市知识资本运营的战略性思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15]金水英,李文博,吴应宇.知识资本理论:城市竞争力研究的新视角[J].中国科技论坛,2009.

作者简介:许妙玲,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政府经济,城市经济。

赵今朝,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城市经济。

(责任编辑:卢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