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识字内容和形式的拓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例谈识字内容和形式的拓展

肖连珍

肖连珍

(贵州省安顺市开发区双阳小学安顺561018)

【摘要】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度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所以,识字教学质量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一直以来,小学教育都沿用“教师讲,学生学”的传统方式,而新课程却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学习的现状,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课程改革精神,集百家之长,综合应用、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彻底改变单调乏味的识字教学现状。

【关键词】识字内容识字形式拓展

识字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它学科的基础。不同的年段识字量不同,旧的教学理念认为,完成大纲所要求的识字,便大功告成。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识字量作了新的要求,识字量大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学生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为了改变现今识字教学的单调、枯燥使学生产生的厌学心理,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下面笔者就举例来谈谈怎样加强识字内容和形式的拓展来很好的服务于与各科教学。

一识字内容扩大化

(一)我们学生的识字内容大部分来自语文教科书。所教授的字词在每一册的教学目标中都会一一作出要求,因此,在学校,学生的识字途径主要来自我们的语文教科书。

(二)“在书本上去认识汉字”的旧观念已一去不复返,在生活中识字。汉字可以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例如商店的招牌,路边的广告,同桌的姓名,随处可见的标语、报刊、杂志、商标等等,都是活生生的识字教材,再加上多媒体等现代化高科技电子产品的出现,使孩子们又多了一条识字的渠道。

二、识字形式拓展的多样化

在识字内容丰富多彩的情况下,就应扫清识字的障碍,很好的服务于阅读,很好的服务于学生。在识字形式上多下功夫,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时,变换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潜移默化中学会汉字的音、形、义。

(一)借助汉语拼音识字

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是学生识字的主要方法。低段的语文教学的识字过程中,一般我们可采用以下教学模式进行识字教学:第一环节是让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发现自己读得不正确的可以请同桌帮助,然后通过小老师带读来调动学生认字的积极性。在细读中落实读准字音,突出联系语言环境,在能拼读的情况下,进行第二环节的去掉音节进行识记的巩固,再将无拼音的汉字放进词中认读。会认读后又放入句子中认读,和放入文中阅读,最终达到识记的效果。

我们可在“找朋友”“认朋友”等游戏的教学环节中去考察学生识记的效果,这样既补充和丰富了拼音的练习,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二)比形认字

比形识字即把两个以上的生字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一起识记。最终达到识字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三个字,渗透学习识字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为其余生字的教学打下基础。其它生字老师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观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他人发言,从中吸取他人的识字经验学习新字。

如“目”字的教学,老师用手指指向字形和实物,从而使学生联系起来思考:外面的“口”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像眼珠。这种模拟实物的样子造出的字,叫象形字。这个“目”字的教学就是让学生看图说“目”,告诉学生学习生字的步骤,然后让学生自己学习其它象形字。一方面使学生形象地识记生字,引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三)归类识字

归类识字是识字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识字过程中,要注重识字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识记。例如在教学“打”“拍”“拔”等动作时,让学生自己发现:表示动作的字都是提手旁,再加以动作演示识记,效果更佳。例如认识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搭桥》一课中的“搭”字时,可让学生想想以前学过的带提手旁的字,如“拉”“捉”“拍”等,启发学生发现规律,用手完成的,都带提手旁。

又如:教学“跳”“跑”“踢”等动作,学生会发现表示脚的动作的字都是足字旁。再加上脚上动作演示识记,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如:“汇”“流”“游”与水有关,如“肚”“胸”“脸”“腿”等与身体有关;“钅”旁的字与金属有关等等。

它们之间又有联系又有区别。一目了然,使学生更加加深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更好的识记同一偏旁,同一类型的汉字。

(四)在情境中识字

在情境中识字,就是提高生字的出现率,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符号呈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读,读图上的字,读词组,读句子,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汉字不断地出现,每次的出现又有一定的层次——从有拼音到无拼音,从有标识提醒到随语言环境整体自然的出现。无意中使汉字得到巩固。

例如人教版语文第一册《操场上》,可利用课件演示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场景:打篮球,踢足球,打羽毛球,跳绳,跑步,跳高等等。让学生分别说出同学们在做哪些活动,每说出一项活动就出示活动的名称,然后请同学们认读,这样设计使枯燥的词语一下有了生命力,学生读得也起劲,如同体育频道的播音员,朗朗上口,达到识记的目的。

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学生更能清晰的牢记汉字。例如学生来到湖边,看见清澈碧绿的湖水。头脑中更能加深对“清澈”一次更生动的理解,因为在真实的语境中更能形象地感知、理解与识记。

(五)游戏中识字

让课堂充满“教育智慧”。在游戏中识字,不单纯是玩,而是带有学习任务的玩,这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智慧火花才能瞬时散发。例如根据课文内容,做一做“搭积木”的游戏,把生字卡片做成积木的样子,分发给学生,大家齐心协力“搭房子”,使学生在玩中快乐地巩固生字,教师还可以编带本课生字的句子,让学生练习读一读,在读中巩固识字。

(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在学习生字词语时,先让学生自己勾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读一读,再在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词语的?用什么方法记住的?然后在全班交流,例如在教学“埋葬”中的“葬”字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这样说:“老师,我有个好办法记住这个字,‘葬’就是人死了,埋在地下的棺材里,地上用草给盖上就是‘葬’。”又有另一名孩子迫不及待的抢着发言:“我认为这样记更容易:人死了实行火葬,下面支些木架子,把死人放在中间,上面放些干草,一点火就进行了火葬了!”一时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热火朝天,各抒己见,纷纷说出自己“发明”的好方法。这样学生共同识字,共同品尝学习的快乐,生生互动,优势互补,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七)利用多样的方式,在课外识字

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是因为课本包含的东西实在太有限了。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广告牌、商品包装袋、还有各种报刊杂志,这些都可以成为儿童识字的最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就成了他们自己喜爱的“课外识字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还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但是孩子识的字多了,如不及时巩固运用,会渐渐遗忘。因此,我在班上指导孩子制作了“识字袋”。将每天认识的字写在一张纸卡上,如果会画画的还可以配上相应的图画,然后装进袋里。每周将字卡拿出,认识上面的字。孩子在体会成功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生字。长此下去,“识字袋”渐渐重了,孩子们的识字量也逐渐增多了,知识更加丰富了。

总之,我们在巩固学生识字时,要尽量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牢固地记住生字。识字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各自识字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一起碰撞,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然后集中展示识字成果,教师适时总结识字方法,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掌握好的识字方法,发现识字规律。切实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自能识字的能力,还识字教学于精彩,从而使学生识字的内容与形式得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