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andExplorationofInnovativeTalentsTrainingModelundertheConceptofDeconstructivism
熊丽娜XIONGLi-na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桂林541004)
(SchoolofMathematicsandComputingScience,GuilinUniversityofElectronicTechnology,Guilin541004,China)
摘要:进入新时期以来,人才保卫战成为世界各国积极构建的立国基础。谁能拥有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谁就能拥有明天。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注重学思结合,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归属,解构主义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理念支撑。
Abstract:Sincethebeginningofthenewera,talentbattlebecomethefoundingbasisthataroundtheworldactivelybuild.Thepersonwhohasmoretalentswithinnovativespirit,innovationsenseandinnovationability,thepersonwillhavethetomorrow.Explorepersetrainingmodel,respectforinpidualchoice,encouragecharacterdevelopment,emphasisonthecombinationoflearningandthinkingareattributionofinnovativetrainingmodel.Deconstructivismprovidesconceptsupportofheuristic,inquiry,discussionforinnovativetalentstrainingmodel.
关键词:解构主义;创新人才;个性化教育;自主学习
Keywords:deconstructivism;innovativetalents;inpidualizededucation;autonomouslearning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3-0237-02
1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1挖掘学生群体兴趣,解构团队建设大学是人才培育的发源地,其灵魂是追求学术,本质是实践创新。而创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创建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其中的魂是将一群极具创新思维的教师和一群极具创新意识和潜质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形成思想相互交融、思维的相互激发,创建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形成的培养基。通过开展广泛学生调研、座谈和发放问卷,解构学生团体建设,将具有共同目标、理想、追求及兴趣的学生个体打乱年级、专业和班级限制,组合为新的小团体,重组教师团队,建立具有共同研究方向的科研团队,搭建创新人才培养新架构。
1.2挖掘学生个体自主学习主动性,创建挖掘机制传统的管理理念与管理体制,仅仅针对于学生行为规范的表层管理,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与新时期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不相适应。创建挖掘学生个体自主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机制是以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指导的实践教学工作。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机制,确定发展目标,学生模块化教育,加强个体式人才培养,运用各种网络信息化手段促进学术科研交流机制,全面提升师生素质,采用纵横立体式教学实践体系,推进人才培养发展文化建立,实现文化影响人的教育教学体系。
1.3建立创新人才培养软环境,搭建体验式教育载体创新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践行的是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推行认知体验式教育则是因材施教的最佳教育模式。通过课堂理论衍生、课程手工实训、电子仿真实训,社会调研及生产认识实训的四层递进体验教学为指导,拓展科技赛事、生产实习实践载体,加强学生个体在学习中的体验获取个人发展和学习成长。
1.4规范创新人才成长体制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规范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通过建立一个中心一个导向和三方指导为创新人才培养和发展提供全方位基础保障。在人才培养教育中立足以岗位能力素质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学院教学管理指导、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指导、学院实训基地指导。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2解构主义理念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思路
所谓创新即是指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产生新的、有价值的东西。学校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可以简要的概括为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如何培养现代社会中具有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实现“厚基础、重能力、创新型、精英式”的高品质从事相关行业工作,适应生产经营中的中流砥柱骨干型人才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成为我们不断探索和改革的目标。
2.1以海量的学科知识累积促进人才培养知识结构发生质的转变创新是在前人或他人已有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知识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学校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培养的是能掌握丰富知识的人,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而且是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好,但学校在有限的时间内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这就必须要求我们进行知识结构的调整,创造一个优化知识结构框架,尤其是要突出教会学生具备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的问题。
2.2精工始于创新能力的范畴是很广泛的,对于创新人才,首先是掌握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并且会运用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条件,当然,这还不够,还要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有创造性思维才能创造新思想,有创造性的脑力或体力劳动才会出现创造性的成果,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创新能力的核心环节,这就要求学校培养的创新人才要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创造性工作能力的培养,一句话,要培养有能力的人。
2.3提升素质全面发展创新需要创造性工作,创造性的工作需要一个人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需要具备艰苦顽强的工作作风、有时还要富有灵感和灵活性、要有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通过实践我们也发现,在构成创新人才的要素中,还有比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东西存在,它对于人才接受和获取知识、提高和发挥能力有决定性影响,这就是“素质”,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有丰富知识和较强能力的人,不一定就是具备较高素质的人,而这样的人才也是不健全的。而素质不高的人必然影响其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影响其能力的正常发挥,所以学校培养创新人才必须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通过专业理论衍生和专业技能拓展的深度与广度的全方位强化培训,加强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应用等领域的最终提升,应用实践载体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最终贡献出人意料的科学知识。通过不同阶段的研究拓展,实现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学校及学院提供创新性人才。
3解构主义体系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同时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当前学生学习兴趣和主要学习方式进行调研分析,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群体性需求,解构现有的教育教学团队和体系,重组教学科研团队,挖掘学生兴趣潜能,创造多元化、多渠道、全方位的学生学习模式,改进传统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理念,创建适合新形式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架构。
3.1深入调研,了解学生性格特征,解构学生知识体系创造力的实现是在人际交流和互动中不断产生的,由于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环境,个体的意会知识也各有所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深入的调研,充分了解不同的学生的特点和特性,将具有不同性格特征和爱好的学生在原有的传统编班基础上进行解构,通过重组后将组织内部的素有成员加强沟通、交流、促进意会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激发个体创造力,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保障。
3.2拓展实践平台,充分利用教学实践基地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有适合创新人才生活学习的软环境,创建适合学科成员成长的平台。例如:大学生在创新实践基地通过在实践基地的环境中自发的学习学科知识,讨论学术要点,碰撞思想火花,在学术上形成了自由宽松、团结写作和公平竞争的和谐氛围。因而充分利用学校教学实践基地,将基地开放,积极营造催人奋进的学术文化,这将为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3.3解构培养体系,开展数字拓展评判作为人才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尤其作为创新人才。对于一个普通的学生过渡到具有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其应经历五个阶段,创新意识萌芽阶段、创新思维形成阶段、创新学习提高阶段、创新能力涌现阶段、创新人格顶峰阶段。这些阶段在创新人才的形成培养过程中呈现循序渐进状态。重新思考解构培养体系,创建数字拓展中心,是为一个普通学生过渡到具有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提供体验与分享的有效途径。
3.4解构设计教学,开拓学生创新能力人是实现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学科建设中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建立和筛选优质的学科建设带头人,凝聚优质学科力量是培养建设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通过带领和引导学生在所属的学科领域中,解构传统的教学体系,集思广益,开展教学、科研和各类学术活动,真正做到实现创新人才能力培养。
3.5解构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创新智慧学生创新能力成长大致会经历预备阶段、适应阶段、迅速发展阶段、稳定阶段、停滞阶段、退缩阶段和持续成长阶段。这些阶段的经历离不开海量的知识体系的积累,通过解构学生团体,建立学科团队后在低年级阶段坚持“厚基础”的教育,拓展学生学习知识视野积累极具一定量的知识基础,逐步过渡发展阶段,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学科竞赛提升自我发展,利用暑假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项目感受学科领域的科研魅力从而真正形成创新人才的独具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
3.6强化机制保障,切实推进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机制保障,合理的机制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能力与检验的要素,良好机制建设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创新意识、观念和优质的教学方式方法改良的提供前提。通过规划完善制度机制,把物质与精神连为一体,强化学科制度、准则和职业操守,不断改进年内部体制机制建设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理顺创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激励优秀的学生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高优质的保障和氛围。
参考文献:
[1]田起宏,韩笑,雷涯邻.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6):55.
[2]杨金山.改革实验工作模式促进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29.
[3]国锁柱.建立适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能力测评体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2):13.
[4]朱芳转.论高师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01).
[5]赵建萍,田维.研究性学习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践[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6]刘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1(1).
[7]毛天虹.SECI理论视角下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