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学萍河北省沽源县第三中学076550
“以教师为主导”,对语文教师来说,首先就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尤其是当学生处于消极状态的时候,教师更应把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首要任务,其次才是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心理上说,中学生处于一个不甚稳定的时期,他们意志比较薄弱,兴趣容易迁移,这更需要语文教师根据他们的特点,想方设法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我的做法是: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不断“激发”,努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以此促进“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
一、预习——精心设计习题,建立评改考查制度。
为了不使预习流于形式,采取一些带强制性的考查措施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很有必要的。就是要作到“四有”:有作业,有时间保证,有评改检查,有成绩考查。
学生有个习惯,认为书面作业是“正式作业”,必须认真完成,对于那些“读读”,“想想”之类的作业往往马马虎虎应付。有了书面预习作业,一方面杜绝了部分学生偷懒,从面上保证了预习的量,另一方面又从点上保证了预习的质。有时间保证,就是预习要在课堂上完成。有评改检查,我主要采用书面签改和课堂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课堂抽查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问、评析、讨论。这种提问应使学生感到是一种考查,不是无的放矢,学生在下一次就会更认真仔细。有成绩考核,就是预习作业与平时测验一样,作为期终期评成绩的一项依据。这“四有”,对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效果挺好的。
二、阅读——激发求知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呢?我通常的做法是:根据学生与课文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激发和引导学生,使他们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求知。
在教学中我发现,即使是学习语文最懒的学生,在老师第一次朗读课文时都会聚精会神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很注意以“读”来激发、感染学生。教师读,学生读,读了评,评了读,不仅读情文并茂的散文,还读严肃的议论文,让学生读出文章的逻辑力量。学生通过听读和自己朗读获得了乐趣,久而久之,就逐步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了。
在教学中我还发现,学生对课文有关的历史和文学知识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根据这一特点,在上新课之前,我都注意介绍著作内容、作家情况等有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范进中举》一文,我阅读了《儒林外史》中周进贡院痛哭、捐槛、范进考秀才、范母喜极而亡等章节,学生兴趣很浓,无须老师多讲,学生对课文、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本质,就已经有了很深刻的了解了。
三、讨论——诱导创造思维
激发兴趣不是目的,只有把这种兴趣引导到求知的积极行为上来,才有实际意义。我在教学中注意把学生激起来的兴趣引导到讨论、练习中,诱导到创造性思维上来。比如教《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我首先就谁是主人公的问题,举出了两种相反的意见,然后让学生去讨论。学生们兴趣大、积极性高,在讨论中纷纷发表见解,热烈争论,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了答案。这样争论,调动了积极性,创造性也获得了发挥,又增强了他们的主体意识。
四、写作——激发发表欲望,引导观察发现。
学生大都害怕写作文,怎样改变学生的惧怕心理,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呢?我根据学生喜欢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作文教学中激发他们的发表欲望,然后指导他们写作。我讲了一些作家中学时代就发表作品的故事,破除了他们认为发表文章高不可攀的心理。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作文《阳台小记》,我推荐发表在《中学生作文选刊》上,这位同学很激动,在其后的时间里迷上了写作,后来考上了玉林高中。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这位同学的情况对下几届的学生说,不少学生跃跃欲试,写作热情提高了,有些同学还经常自选主题自拟题目写了文章交来,让我修改后拿去投稿。
但是,有了发表的欲望并不等于能写出好文章,还要在方法上引导。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比如在新学年之初,我让学生们观察新任课老师,以《新老师印象》为题写作文。不少学生不善观察,只对老师表面的“凶”、“可怕”有印象。我就拿一些事例进行分析,使同学们透过老师严厉的表面发现老师的一颗爱生之心,有了这个发现,同学们写出的作文就比较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