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练习兴趣促进身心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激发练习兴趣促进身心发展

尹大川杨金荣杨青

——《拓展运动健身》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尹大川杨金荣杨青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100176)

摘要:体育在高职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培养协作能力、提升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拓展运动以其新颖的情景设计和独特的运动方式,深为广大学生所喜爱,它的开发和实践,无疑是对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传统程式化体育教育的补充和改进。本文探讨了将拓展运动作为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并勾勒出其实现的途径和具体构想。

关键词:拓展运动;体育课;校本课程;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10-0000-01

一、课程描述。

《拓展运动健身》课程仅涉及场地部分,不包括水上和野外内容。拓展运动以其新颖的情景设计和独特的运动方式,深为广大学生所喜爱,在提高身体素质、磨练意志品质和培养协作精神等方面,均有显著成效,更是对当前机械式的体育课堂教育极好的补充。

本课程设置为第二学期必修课,教学时长预计为32学时。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各种类型的体验式学习内容,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增强自信心、认识自我潜能,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意志品质、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等诸多方面获得提升,并在认识群体作用、增进集体意识和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与欣赏、处理突发问题等意识和能力上有所促进。

目前,国内各省市涌现出许多以拓展运动培训或拓展设备开发生产为经营项目的专门团体或公司,拓展类课程已成为企业员工培训的首选内容。虽然,许多学校也都开设了拓展运动选项课。但无论是场地设备、课程体系、内容要求抑或师资投入等诸多方面,均离校本课程的要求相去甚远。

二、课程目标。

1.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清晰地了解自身的气质类型、思维模式、感

知觉形态、情绪状况等心理特性,以及身体形态、营养状况、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前庭分析器机能等生理特性。

2.在规定时限内,顺利完成“健身通道”。

3.完成“个体身心能力拓展”规定项目内容。

4.作为集体的一员,完成“集体协作能力拓展”规定项目内容。

5.作为亦庄经济开发区内唯一的大型综合类学校,本课程为周边企业员工的身体能力测试培训及团队协作能力拓展提供服务,力求使本课程成为我校对外交往的手段。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拟为四部分组成:人体认知理论教学、健身通道实践教学、个体身心能力拓展、集体协作能力拓展。

1.人体认知理论教学。

介绍和学习体育心理学、生理学、解剖学、人体测量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动因、生理结构和身体潜能有较清晰的认识。

2.健身通道实践教学。

针对力量、速度、耐力、平衡、协调等身体素质内容,设置若干与之相关的障碍项目内容,组成健身通道,并要求在校注册学生必须在最低时限内完成。设置举例如图2:浮动桥——梅花桩——登高望远——冒险桥——消防梯。

3.个体身心能力拓展。

在确保安全前提下,选择需要克服心理障碍的项目内容,使学生通过练习,心理素质得到提高。设置举例如图3:信任背摔——高空跨越——腾空抓握。

图-3心理拓展

4.集体协作能力拓展。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选择需要通过集体配合方可实现的项目,使学生通过练习,提升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设置举例如图4:硫酸池——步调一致——穿越电网——毕业墙——罐头鞋。

四、教法及评价。

1.教学方法与手段。

《拓展运动健身》课程,采取理论教学与课堂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理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以及适于课堂操作的方式来完成,包括多媒体、网络、专题讲座、座谈互动、自主作业等方法进行教学。

实践教学采用讲解与示范相结合、单项动作与组合动作相结合、集体拓展练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方式来完成。主要辅助手段有:单项素质提高、项目模拟练习、网络自主学习、个性辅导、学生互评等。

2.评价方法。

考核内容集体协作能力拓展

个人身心能力拓展

人体认知理论健身通道学习态度总分

男选项1

选项2

选项1

选项2

女选项1

选项2

选项1

选项2

分值20%20%10%40%10%100%

备注在实验教学基础上制定合理评定标准

五、实践保障。

1.教学环境。

作为校本课程,应具备四个以上自然班级同时上课的场地条件,且要求场地平整,无尘土飞扬,课程所需拓展器械齐全,放置合理,装配安全,并有充足的专项素质练习器材和宽裕的活动空间。

2.教材开发。

根据场地设置及生源情况,编写校本教材《拓展运动健身实践教程》。

3.教师培训。

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聘请相关专家学者进校理论讲座和实践培训,使本校体育教师均能达到讲授本课程实践部分的要求,50%以上能利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讲授理论部分内容。

4.安全保证。

拓展课程给学生的身体活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但这也正是该课程吸引学生之处和魅力所在。对此,只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给与足够的重视,就完全可以实现“零风险”。

参考文献:

[1]于振峰,王晨宇.关于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

[2]王晨宇.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初探[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4。

[3]逯华.拓展训练与大学体育相结合的形式探讨[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06期。

[4]郭建平.体育拓展运动的内容与分类[J].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金平.高校拓展训练式体育课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作者简介:尹大川(1964-),男,江苏人。副教授,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