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50)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059-02
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1]。精神疾病患者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出现严重的兴奋、躁动、毁物、自伤、自杀及治疗护理不合作行为时,常常会对其采取保护性约束,即约束患者的行为,目的是保护患者,防止患者对自己、对他人及对环境的伤害。它能有效地限制患者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及防止患者伤人、自杀、自伤行为,达到控制精神病患者症状的目的,为各种治疗手段提供帮助。其在精神科的应用一直得到政治、伦理、法律和临床的广泛关注[2],一方面是精神病病人的权益需要得到保护;另一方面是精神病病人对自身、其他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危险应该降到最低[3,4]。尽管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的应用被认为是应对病人危害自身及其周围环境等紧急情况后能够依赖和最低程度应用的一项临床措施,但其应用依然十分普遍[5,6]。研究显示[7,8]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病房非常常见,住院期间42.6%的精神病患者曾被保护性约束。保证精神病患者的安全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如果保护性约束使用不当,不但会增加患者的对抗情绪,伤害患者的躯体,出现借助保护带自杀身亡,因行为被约束易被其他患者打伤、推倒跌伤、掐脖子等不安全现象的发生,甚至引发相关的医患纠纷。
1保护性约束的对象和应用原则
1.1保护性约束的对象
保护性约束是辅助治疗与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分析表明,保护性约束不仅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可避免患者伤害他人、物品或自伤、自杀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9]。适应对象:①各种原因引起的谵妄状态,一时不能用药控制其症状者。②癫痫.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一时不能控制者。③治疗需要时如输液、肌注或其他治疗不合作者。④其他特殊情况如老年病人,药物副反应引起病步态不稳,防跌伤残等确需暂时保护者。⑤极度兴奋、躁动、伴有身躯体疾患,用药一时难控制其躁动者。⑥有自伤、自杀、伤人、毁物、外逃等冲动行为者。为防范病人的暴力性行为,保护病人的安全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方可暂时实行保护性约束[10]。避免盲目、随意使用保护性约束,决不能滥用约束作为惩罚手段来惩罚患者。
1.2谢斌等[11]建议保护性约束的应用原则
①患者当时有伤害自身或者危害他人的危害性;②为保证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③有其他较少限制的措施,但在当时无法提供或使用后无效。
1.3保护性约束的操作规范
①实施保护性约束时要充分与家属沟通,尽量做到在家属自愿时进行保护性约束;②约束时动作切勿过于粗暴,忌压迫患者胸腹部或颈部,以防意外伤害患者;③在实施约束时,要注意约束技巧,防止骨折、脱臼、皮肤损伤;④保护性约束后,要在被约束局部加垫保护,保证不影响被约束部位的血液运行和肢体功能;⑤对被约束患者要专人负责,重点护理,及时巡视,防止受其他患者伤害,注意口腔护理,及时更换体位、更换溺湿的床单,防止发生褥疮。
2保护约束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
2.1固定保护行动受到限制,时间长未给患者翻身,其受压皮肤易发生褥疮。
2.2活动保护时行动不灵活,易使约束处皮肤破损;自身能力防御降低,易被人推倒,且推倒后自我保护能力受到限制,导致外伤,使保护性约束成为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12]。
2.3约束过紧易造成患者四肢血液循环障碍,出现缺血坏死或臂丛神经受压。
2.4固定保护带保护方法不到位易造成意外,如过松易解脱。甚至作为自缢的工具。
2.5被约束的患者未得到很好的隔离,易造成患者受其他患者的伤害出现意外,如掐脖子致窒息等。
2.6各种约束患者的自尊和心灵会受到伤害,加上精神症状,容易出现自伤现象,如撞墙,也可出现辱骂他人的现象。
3保护性约束中使患者出现意外的原因
3.1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护理工作中由于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可出现心存侥幸、工作不认真、查对不严或查对错误、交接班不清楚、巡视不及时等情况。
3.2保护性约束方法不到位过松或过紧,过松造成患者自己解开保护带,过紧易造成患者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出现缺血坏死。
3.3未隔离被保护的患者,使被保护的患者与其他患者发生争执或被其他患者伤害,轻者挨打、被患者掐伤,重者跌倒致骨折、颅脑损伤或被掐死等。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要求精神科护士要绝对保证患者的安全,出了安全问题,解释原谅已不是现代社会的特点,解决的办法只有赔偿,损失的是医院、是医务人员,所以只有树立“保证患者的安全就是保护自己”的理念。出于控制病情的需要,对精神病患者采取保护性约束就必须保证患者的安全,清楚地认识保护性约束的两而性,知其利,更知其害。
参考文献
[1]杨向东,高玉霞.对住院精神患者约束保护及相关问题的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06,10(07):660—661.
[2]HolmesD,KennedyS.PerronA.Thementallyillandsocialexclusion:Acriticalexaminationoftheuseofseclusionfromthepatient’sperspective[J].IssuesMentHeahhNurs,2004,25(6):559—578.
[3]DowneyLV,ZunLS.GonzalesSJ.Frequencyofalternativetorestraintsandseclusionandusesofagitationreductiontechniquesintheemergencydepartment[J].GenHospPsychiatry,2007,29(6):470—474.
[4]AnfangSA,AppelbaumPS.CivilcommitmenttheAmericanexperience[J].IsrJPsychiatryRelatSci,2006,43(3):209—218.
[5]MayoralF,TorresF.Useofcoercivemeasuresinpsychiatry[J].ActasEspPsiquiatr,2005,33(5):331—338.
[6]SteinertT,MartinV,BaurM,eta1.Diagnosis-relatedfrequencyofcompulsorymeasuresin10Germanpsychiatrichospitalsandcorrelateswithhospitalcharacteristics[J].SocPsychiatryPsychiatrEpidemiol.2007,42(2):140—145.
[7]黎丽燕,周桂洪,吴吮中.住院精神病患者受约束状况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4,10(12):2.
[8]张云志,杨庆雄.精神科临床保护性约束对病患者家属影响的调查分析[J].海南医学院报,2005,11(5):42.
[9]孙元平.约束用具在临床护理中的使用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42-43.
[10]沈渔邨主编,精神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63.
[11]谢斌,袁训初,曹新妹.关于约束与隔离问题[J].上海精神医学,2002,14(4):241.
[12]陈正平,陈晓华,王顺铨.保护性约束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2: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