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嘉兴市314050
摘要:城市的智慧及其规划,不仅要求规划者具有丰富的规划设计经验,还需要各种跨学科的科学理论指导。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正在成为现实。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将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美好和谐的城市环境,智慧城市中有人性化的社会服务、优美的居住环境和自动化的交通工具,智慧城市的监测、分析和规划方面也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为居民提供高效率、便捷和高质量的生活环境。与原有的不同时间尺度的城市规划相比,智慧城市为城市规划提供了一种合适稳定的规划手段和规划技术,在城市规划的短期建设目标中,智慧城市可以持续改善城市规划的建设技术。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规划;取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智慧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当下,探讨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规划体系的结合方式,用以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对智慧城市落地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1智慧城市定义及内涵
智慧城市作为一个新鲜的名词,在我国还没有确立明确具体的理念,同时智慧城市也是集多种目标于一身的美好设想,将城市建造更加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知识化等是建造智慧城市的终极目标。虽然这些特点看起来大同小异,但是设计的范围却十分广泛,每一种特点的侧重点也大不相同。普遍来说,智慧城市主要运用新时代下的通讯技术打造一座集全体科学智慧于一身的新型城市,能够将当今时代下的多种技术实现有效融合,建造科学及统筹兼顾的一套管理系统。智慧城市能够连接基础设施、大数据库、交通发展规划、社区、商业建设等多种系统,打造一个更加宜居、便捷、快速、高效的生活城市,这样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建造一个全新的管理及运作体系。概括来讲,智慧城市主要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管理及运作城市的目标,建造更加人性化、感知性、服务化的多样城市,这样才能够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质的飞跃,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2在城市规划体系中体现智慧城市建设需求的措施
2.1转变规划理念
智慧城市的出现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新颖的设计理念,智慧城市为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打破了传统城市规划信息沟通不及时的障碍,实现了动态性、灵活性的城市规划建设。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制订统一的标准,分析大量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数据,准确预测城市的发展趋势,动态调整城市规划的建设目标。在智慧城市的大框架背景下,城市规划方法和手段都是灵活的,且具有较强的应对经济、社会和人口指标的能力,因此城市规划也应该从刚性控制管理向柔性控制导向方向转变。
2.2通过传感网和社会化网络获取的实时数据
除了现有的工业统计数据外,传感器网络获取的实时数据是智慧城市中最重要的数据资源,同时也是城市规划的前期信息数据获取技术。对城市规划的空间规划设计来说,空间规划主要包括城市的道路交通量与速度规划、城市天气与城市污染规划设计、城市智能电网状态规划、城市移动通信网络位置信息规划、城市基础设施管线数据规划设计、城市建筑物和城市能源消耗规划设计、城市居民社会网络结构规划设计等。城市规划设计中依靠通信技术,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实时信息。这一宝贵的信息使各国政府和规划者能够对城市中的大小变化作出最迅速的反应,并使政策更加准确和有效。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开始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城市内部广泛布置了城市视频监控网络控制系统、环境控制检测系统、能源监测管理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维修系统、移动通信和社交网络系统等,这些不同的网络系统在运行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数据信息,例如移动通信网络的位置数据和智能电网的负载数据,这些数据都可以利用智能技术融合归纳在一起,产生共通的应用价值,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对城市的运营全局和具体运营细节进行实时的合理监控。城市规划设计人员不仅可以实时地掌握城市的物质空间运动状态和规律,还可实时掌握城市各个空间结构中人口的结构、数量和运动规律等,为城市的空间规划提供准确合理的数据决策依据。
2.3转变规划模式
传统的城市规划以精英规划为主,很难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智能城市的概念和手段将极大地提高公众对城市规划决策过程的监督和影响能力,从而促进城市决策过程的开放性和民主化,提高公共权力的透明度。城市规划在智能城市的背景下倡导大量的公众参与。规划过程、公众咨询和决策的实施将更多的以信息为基础,重点是高效的信息交流。通过政府平台和终端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公众参与,最大限度地动员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实施和管理,最终有利于推进城市治理模式的改革。
2.4转变规划形态
从城市规划的空间战略规划层面上看,城市规划更加侧重于对城市的基本要素构成的网络空间结构的分析,还有政府、群众居民和社会企业对城市规划和未来发展远景的美好需求和想象。智慧城市建设是对城市进行多维的规划,包括城市的空间扩展方向的规划、城市发展模式的规划、城市动力机制的规划。例如,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空间结构分析,通过收集整理一些社交网站中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数据,深入分析城市内部各个要素的相互流动关系和功能制约关系,为城市规划设计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战略和规划设计数据支持。在城市空间发展评价层面上,智慧城市注重社会网络数据内部的空间评价和城市各个空间结构的发展质量的评价,在比较分析中寻找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和有利机制,通过数据评分整合,进一步对城市的空间居住适宜程度进行合理的评价。在城市空间发展预测层面上,重点利用智能手机数据、主题场地数据、土地利用信息和人口普查数据,分析近几年来城市人口和土地利用规模的变化,科学预测城市发展的合理能力。
2.5制定标准与导则
对于智慧城市兼容多样性技术,建议由政府牵头,组织相关行业协会以及企业共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化建设,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与导则。一方面,对于智慧城市技术选型有一定约束性,从而走出有自身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设道路,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开放性与兼容性进行规定,推动数据、能力平台与智慧应用的开放共享。
2.6加速智慧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体系的融合
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城市空间、能源供给、预留预埋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在城市规划早期就应对智慧城市建设所需资源进行考虑。因此,应加快智慧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体系的融合,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各专项规划、地块出让导则、公共设施各专项设计及建筑设计时,都应强制性增加相应的信息化建设内容,兼容智慧城市建设需求。
3结语
城市的发展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规划危机时期的产物,是顺应社会和城市发展要求的。智慧城市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新颖的规划理念和规划思想,为城市规划设计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智慧城市和大数据信息技术使得城市规划设计变得更为复杂化和理论化。智慧城市的战略目标是建设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人的智慧是其发展进步的主要动力,所以,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仅是城市规划硬件和设施的“智慧化”,更是规划理念、规划思想和规划决策等的“智慧化”。
参考文献:
[1]武占云.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取向[J].城市,2017(5):36-41.
[2]于英,高宏波,王刚.“微中心”激活历史文化街区——智慧城市背景下的苏州悬桥巷历史街区有机更新探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10):35-40+2.
[3]李艳,窦乐乐.智慧城市的建设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影响探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1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