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漠河市人民医院165399
【摘要】目的探究支气管哮喘的内科系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内科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内科系统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诊断;内科系统治疗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若诊治不及时,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缩窄和气道重塑[1],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支气管哮喘的系统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1例(占51.7%),女性患者29例(占48.3%),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61.5±1.3)岁。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内科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2.1内科系统治疗
2.1.1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最为有效治疗哮喘的抗炎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与活化,抑制细胞因子合成,减少白三烯合成,减少微血管渗漏等[2]。
2.1.2β2受体激动剂:其作用为兴奋气道平滑肌和肥大细胞表面β2受体、舒张气道平滑肌、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和介质的释放、增加气道上皮纤毛的摆动等,从而缓解哮喘症状。
2.1.3茶碱:其作用为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同时具有强心、利尿、兴奋呼吸肌和呼吸中枢等作用[3]。低度茶碱还可抗炎并进行免疫调节。其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弱于β2受体激动剂。
2.1.4抗胆碱药物:可阻断节后迷走神经传出支,通过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作用比β2受体激动剂弱,起效较慢,但长期使用不易产生耐药。常用吸入抗胆碱药物有溴化异丙托品、溴化泰乌托品。溴化异丙托品常用剂量为40~80μg,每日3~4次;溴化泰乌托品属长效抗胆碱药物,对M1和M3受体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仅需每天1次吸入给药。
2.1.5白三烯调节剂:目前常用的是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通过对细胞表面白三烯(CysLTl)受体的拮抗,抑制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炎性介质白三烯,产生轻度支气管舒张,具有一定抗炎作用。轻度哮喘可单用,也可作为联合治疗药物之一,适用于阿司匹林过敏性哮喘和运动性哮喘患者,服用方便,安全性好。
2.1.6色苷酸钠:这类药物属非皮质激素类抗炎药,作用机制是抑制IgE介导的肥大细胞中炎症介质的释放,适于轻度持续哮喘治疗,对变应原、运动等诱发的哮喘有一定预防作用,不良反应少[4]。
2.1.7抗组胺药物:常用抗组胺药物(第二代)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酮替芬、阿司咪唑、特非那丁、氮革斯汀等,适用于合并变应性鼻炎哮喘患者的治疗。
2.1.8抗IgE治疗:抗IgE单克隆抗体的治疗多用于经过ICS和LABA联合治疗后症状仍未控制的严重过敏性哮喘患者。目前治疗研究中尚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远期疗效与安全性有待观察。
2.1.6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SIT):是皮下给予常见吸入变应原提取液(如螨、霉菌、猫毛、狗毛等)脱敏治疗,远期疗效和安全性需进一步观察评估。另外变应原制备和方案疗程需标准化和规范化,SIT应该是在严格的环境隔离和药物在治疗无效情况下考虑的治疗方法[5]。
3结果
3.1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为60%%,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分别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43.3%、治疗总有效率76.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2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4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哮喘的发病率反而有一定程度的增高,目前约有l.5亿人健康受到哮喘的影响。哮喘的发病很复杂,很难确定某一种因素是哮喘出现的罪魁,目前普遍认为遗传因素和诸多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了哮喘的发病情况[6]。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产物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多种细胞即包括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气道结构细胞(如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气道炎症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产生不同程度、广泛易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进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通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部分于运动之后发作,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本研究中,两组支气管哮喘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18例(占60%),有效11例(占36.7%),无效1例(占3.3%),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9/30),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显效13例(占43.3%),有效10例(占33.3%),无效7例(占23.3%),治疗总有效率为76.7%(23/30),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4/3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内科系统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于秋霞.急性重症支气管哮喘呼吸内科治疗体会[J].医药前沿,2014,(31):232-233.
[2]陈云.46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46):72.
[3]张发容.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46例临床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7).
[4]代洁.呼吸内科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物利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7,(22):67.
[5]赵界,杨艳.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人人健康,2016,(14).
[6]孙文科.支气管哮喘内科临床治疗[J].养生保健指南,20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