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英1李海虹2王静华2
(1黑龙江省送变电公司医院150030;2黑龙江省电力医院150030)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6-0174-02
【关键词】内科学老年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特点
近30多年来,在临床医学领域,心脏病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被逐步阐明。随着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9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就心绞痛的临床特点进行观察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93例病例中,男50例、女43例。年龄60-69岁44例,70-79岁34例,80-89岁15例,明确的心绞痛病史38例,病史最长20年,最短14d。
1.2诊断标准
1979年国标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命名标准。
1.3诊断依据为发病诱因、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ST-T改变
2临床特点
93例病例中,有典型发作者49例,不典型发作者60例。首发症状:左肩、背部疼痛15例,胸闷16例,头晕9例,牙齿及/或下颌疼痛8例,腹痛3例,不明显46例。主要临床表现,胸部闷痛30例,呼吸困难20例,心悸18例,两项以上者40例,无症状者46例。本组案例均有心电图ST-T段改变。
本组患者一般多于劳累或精神紧张后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等。历时1-20min,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发作频率可数天或数周,少数病例1d可发生数次。
所有病例均伴有1种以上并发症,其中伴有高血压者63例,占65.6%;心律失常43例,占44.8%;脑血管病50例,占52.1%;糖尿病19例,占20.4%;高血脂86例,占89.6%。
治愈好转90例,占93.7%;死亡6例,占6.2%,其中3例死于心肌硬死、2例死于心律失常、1例死于脑血栓形成。
3结果
3.1发病隐匿、症状不典型
老年人各种脏器功能减退,反应能力低下,感受性能减退,所以发病后自觉症状轻微。如心肌供血不全,甚至心肌硬死时无疼痛症状;合并严重感染不发热;卧床老人容易出现褥疮、坠积性肺炎等。
3.2病情进展快、变化大
内环境平衡机制减弱,机体对各种治病因素的抵抗力和对环境的适应力减退,应急能力随之减退。故一旦发病,病情进展迅速,容易发生意外。本组1例病人仅因心电图ST轻度改变入院,夜间出现胸闷、气短,既发生心肌硬死,很快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死亡。
3.3易发生并发症
由于老年人各种脏器功能减退,进而发生生理、病理改变,多伴有1种以上并发症。以伴有高血压、心律失常、糖尿病、脑血管病为多见。几种症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长期高血脂、高血压对动脉硬化有促进作用,表现在冠状动脉上,多以心绞痛形式出现;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心脑血管病;冠心病和脑血管病多有高血脂这一病理基础。
3.4病程长、易反复
老年人自身调解、免疫功能、修复能力减退,容易受环境、气候、情绪、饮食、药物等因素影响,往往病程较长、容易反复、不易康复。如冠心病病人在康复过程中因为过劳、激动、便秘等加重病情。
3.5误诊较多
老年心绞痛症状常常不典型,并多伴有其他病症。心绞痛发作时,其疼痛症状有时不在心前区或胸骨后,可能出现在剑突下、腰肋、肩背部,常可误诊为肩周疾病或肋间神经痛;下颌及牙痛易误诊为口腔疾病;许多无症状老人常在查体时偶然发现患病,部分病人由于精神意识障碍采集病史及查体困难。可掩盖症状与体征。
4讨论
由于老年人身体内各脏器和组织在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等方面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机体的抗病功能力和对病症的反应能力也会出现不同程序的降低。因此,老年病有其特殊的规律。胡大一报道,心肌缺血发作中有症状≤1/3,2/3以上可毫元症状。⑴陈永久报道,老年人无痛性心肌便死高达34.9%,包括不典型胞痛甚至达到45%。⑵这种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时无痛性临床表现被国外学者称之“心绞痛等同症状”。
进入老年期的身体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改变,可发生的机体所有的脏器和组织,这种改变缓慢而直线的表现出脏器功能降低,导致维持机体内环境恒定的功能衰退,对这些自然衰退的改变如不加以认识,就会在临床发生误诊。⑶这此改变在必血管系统笼为明显,包括心肌细胞老化、心脏瓣膜钙化、血管弹性减退、血液黏度增高等。冠心病绞痛就是因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缺氧引起的。本组病例中高血压约占2/3,说明了老年冠心病心绞痛与高血压的关系。广东老年医学研究所的研究指出,约60%的老年人高血压表现收缩期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成正相关系,⑷应引起临床注意。某些合并病症混淆甚至掩盖了冠心病症状,在很的大程度上增加了临床诊断的困难。⑸多种合并疾患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表现也有影响。
老年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表现差异较大,症状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所以,对于老年患者的检查诊断,即需要临床医生耐心细致的询问病史、查体、必要的理化检查,又要结合病人年龄、症状不典型、合并病多、变化大等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有可疑情况立即做心电图检查等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避免特殊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大一.全国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无症状心肌缺血研讨会纪要[J].中华心血管杂志,1992,20:79.
[2]陈永久.75岁以上老年人心肌硬死的临床特点[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9,15(2):68.
[3]杜健.中西医临床老年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1-2.
[4]吴青.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分第七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海内外华人老年医学学术纪要[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2):147.
[5]李丽.老年非冠心病15例误诊为冠心病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8):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