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辩证分型论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辩证分型论治

吕正鑫

(佳木斯市中医院糖尿病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及治疗。方法: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和湿热困脾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40例2型糖尿患者辨证分型治疗,治愈22例,好转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辩证分型,从整体出发,结合患者的病情,对症下药,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关键词】2型糖尿病;辩证分型;辩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083-02

2型糖尿病属于中医学中“消渴病”的范围,是多种原因所致的以阴虚燥热为主要病机,以多饮、多食、多尿、或尿有甜味,疲乏少力,或消瘦为典型临床表现的病证。中医辨证分型较多,临床证候复杂,各证型与临床证候间仍有规律可循。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的临床证候进行观察辩证分型及辩证论治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其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52±2.5岁。病程6个月~25年。

1.2中医辩证分析

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性表现及兼症情况,结合舌脉表现,中医辨证分为气虚、阴虚、阳虚、燥热、痰湿、瘀血等六个证型。口干喜饮25例,小便频多24例,多食易饥26例,倦怠乏力37例,腰膝酸软26例,视物模糊16例,大便干结23例,肢体麻木21例,失眠多梦20例,舌黯边有瘀斑29例,脉弦细33例。40例2型糖尿患者辨证分型,肺胃燥热3例,肠燥津伤4例,肝肾阴虚10例,阴阳两亏2例,脾胃气虚3例,湿热中阻8例。

1.3方法

1.3.1肺胃燥热清热生津止渴,方药白虎加入参汤。方中石膏辛甘大寒,清泻肺胃而除烦热;知母苦寒清泄肺胃之热,质润以滋其燥;石膏配知母清肺胃之热尤强;人参、甘草、粳米益胃护津,使大寒之剂而无损脾胃之虑;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生津之功。

1.3.2肠燥津伤滋阴养液,润肠通腑。增液承气汤,本方用增液汤,生津止渴,润肠通便,配合芒硝、大黄软坚化燥,为“增水行舟”之法。

1.3.3肝肾阴虚滋养肝肾,益精补血,润燥止渴。六味地黄丸,方中熟地滋肾填精为主,辅以山萸肉固肝肾而益精,山药补脾阴而摄精微,三药合用,以达到三阴并补之功。又配茯苓淡渗脾湿,以助山药之益脾;泽泻清泄肾火,并防熟地之滋腻;丹皮泄热制山萸肉之温,共为佐使。本方补泻结合,但以补为主,使滋补而不留邪,降泄而不伤正,适合消渴患者长期服用[1]。

1.3.4阴阳两亏温阳滋阴补肾,金匮肾气丸。本方以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滋阴补肾,并用附子、桂枝温阳暖肾,意在微微生火,以鼓舞肾气,取“少火生气”之意。应用于阴阳两虚或以阳虚为主者。

1.3.5脾胃气虚健脾益气,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方中四君子健脾益气;木香、藿香醒脾行气散津;葛根升清以生津止渴,故本方为治消渴常用之方。本方对消渴脾虚之证,能食者,或不能食者,均可应用。本证还可应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参苓白术散作用与七味白术散大体相同,为健脾方中常用之良药。

1.3.6湿热中阻清热化湿。黄芩滑石汤,本方临床用于中焦湿热,消渴兼见中焦湿热者,湿热邪气逐渐消退,而消渴即可改善。除用本方之外,还可酌用二妙散。

2.结果

40例2型糖尿患者辨证分型,肺胃燥热3例,肠燥津伤4例,肝肾阴虚10例,阴阳两亏2例,脾胃气虚3例,湿热中阻8例。经辩证治疗,治愈22例,好转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

3.讨论

消渴病是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房劳伤肾、先天禀赋不足,或过服温燥药物等,是消渴病发生的重要因素。阴津亏损,燥热内生是消渴病发生的基本病理。辨证要点包括辨年龄、标本、病证结合、本证与并发症的不同。三消的临床表现虽有所差异,但其基本病机均为阴虚燥热。本篇拟将燥热和燥热伤阴所致的肺胃燥热,肠燥津枯,肝肾阴血等本证病变进行论述。

肺胃燥热饮食不节,积热于胃,胃热熏灼于肺,肺主治节,肺热伤津,耗液伤津,欲饮水自救,故烦渴引饮;饮水虽多,水不化津,津液直趋下泄,故尿多而混黄;水谷精微大量外失,故人体日渐消瘦[2]。舌红苔少,脉滑数,为津液耗损、燥热内盛征象。

肠燥津伤者阳明燥热内盛,胃火炽盛,伤津劫液,致使肠燥津枯,故大便燥结,或便闭不通。舌红少津、苔黄燥,脉实有力,为肠燥津伤之象。

肝肾阴虚者肝肾阴虚,肝之疏泄过度,肾之固摄失常,津液直趋膀胱,故尿频尿多;大量水谷精微下泄,肾失固摄,则尿液混浊如脂膏,或尿有甜味[3];腰为肾之府,为肾所主,肾虚则腰膝酸软乏力;肝肾精血不能濡润清窍,故头昏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阴阳两亏者病程日久,阴损及阳,或过用寒凉伤阳,致形成阴阳两亏之证。肾失固藏,肾气独沉,故小便频数,混浊如膏。下元虚惫,约束无权,致饮一溲一。水谷之精微随尿液下注,残留之浊阴未能排出,故面色黧黑。肾主骨,开窍于耳,腰为肾之府,肾虚故耳轮于枯,腰膝酸软。命门火衰,故见形寒畏冷,阳痿不举。

脾胃气虚者由于治疗失当,过用大苦大寒之品,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谷气下泄从大便而出,则能食便溏;若脾虚不运,湿浊中阻,则腹胀食少。

湿热中阻者消渴日久,脾胃损伤,脾虚失运生湿化热,或外感湿热之邪,湿热蕴结脾胃,故见湿热中阻之证。

消渴病的基本病理是阴虚燥热,故清热生津、益气养阴为其基本治则。本病的发病过程,初起为阴虚燥热,逐渐损及元气精血,久则由阴损阳,发展为阴阳两虚或以阳虚为主之证,最后多死于阴竭阳亡。故在治疗上除了运用清热生津、益气养阴的基本治则外,还需合理地选用清热泻火、健脾益气、滋补肾气、补肾涩精、活血化瘀等治法,调整机体之阴阳气血,以期病情好转治愈。对于本病的预后,考虑恶候表现为:“三多”症状严重,并大骨枯槁,大肉陷下,多属危候;或消渴并发神志恍惚、嗜睡、烦躁、痈疽、水肿、泄泻等症状多属恶候;病见反不能食者,多为传变为恶候。消渴病就其自然发病过程而言,常以阴虚燥热开始,病程日久,可导致阴损及阳,而形成阴阳两虚,或以阳虚为主之重证,并常有各种严重并发证,最后多死于阴竭阳亡。在治疗上,应通过清热、益气、生津、滋补精血,调整阴阳等法控制病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灵燕,毕力夫,赵慧辉,等.14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7):480-483.

[2]胡磊,苗桂珍,缪绢,等.18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4):397-397.

[3]李晋宏,曲竹秋.203例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J].河南中医,2004,24(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