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廷华民和县人民医院(青海民和810800)
[中图分类号]R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2)1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社会化的不断发展,健康教育已成为我国医院的一项重要业务职能。护理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学不断发展、完善和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各级护理人员在进行整体护理时注重健康教育的开展,在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增强诊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和减少医疗支出等方面取得了好的效果,并为改变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密切医患关系、提高医院声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医院的健康教育对象是患者及其家属,由于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不一,因而健康教育方式可包括正式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以及非正式的教育活动。非正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更多地用于刚入院或病情较重的患者,这时患者及其家属都处于焦虑的、恐惧的状况,难以接受正式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日常护理活动,随时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一些必要的健康知识,如给患者铺床、喂饭时,结合病情和急需患者配合的问题,或者患者和家属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教育,也可以在危重患者抢救时对急需患者配合的问题进行教育,如即将分娩的孕妇,急需要得到的指导是:如何合理用力并配合助产士才能顺利分娩;这时护理人员只能作简短的说明和指导,因此,非正式健康教育活动以语言教育方法为主。尽管非正式的健康教育内容是点滴的、不系统的,但能对病人当时的心理需要作出应答,可使病人得到心理支持,并可促进积极的护患关系,保证实施高质量的护理。正式健康教育活动是护理人员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时间,必要时是应用适当的工具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专题的健康教育,基本步骤按护理程序实施:
1、评估;首先收集资料,从收集的资料中获得病人需要哪些健康指导,最急需的内容是什么,病人的健康愿望是什么等信息。由于病情是发展的,思维是动态的,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会有相应的变化,所以评估也应是动态的。护士要有意识地、连续不断地进行评估,时刻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对治疗、护理、检查、操作、手术、用药的态度与反应,及时地收集相应的资料以确定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
2、计划:计划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决策过程,护士应结合评估资料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信念和价值观等综合因素选择合适的宣教方式,可灵活开展个人宣教、小组式宣教和病人座谈会等形式,以达到预期效果的目的。
3、实施: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前,应首先了解病人接受健康教育的心理准备,人在患病后的心理适应过程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即:①不相信现实→②走向醒悟→③再组合→④承认自己的变化。在第三阶段即再组合阶段,病人开始逐渐增加对别人的依赖性,如果家庭无法接受这种依赖性,则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依赖性;进入第四阶段即承认自己的变化阶段,病人对自己的疾病或机能丧失已经明确,并开始寻求那些和自己患同样疾病的人的支持。一般在第三、第四阶段进行健康教育较为合适。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是计划得以实现的过程,按照已经制定的计划,有条不率、有的放矢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最终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起着主导作用,病人则起着主体作用。护理人员的主导作用受专业水平、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决策能力、沟通技巧和社会信誉等因素的影响;病人的主体作用主要受兴趣、态度和文化背景等的制约。通常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又会相互影响,而主导作用对主体作用的影响更大。
4、评价:在实施健康教育后,应对计划的目标进行检验。从病人的言语及行为的表现中可反映出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否被接受和掌握,教育目标是否实现。教育效果可分为三级,即完全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据此衡量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值得指出的是,临床护理的预定健康教育目标有时必须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才能达到,因而对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就有一定的难度。如对宫颈leep术后患者制定的教育目标是:“患者1、2个月内复诊,2个月内禁止性生活、盆浴、骑自行车、提重物等”,而患者住院5、6天出院时,只是暂时避免了这人为的因素,应该说这种行为的改变是健康教育的效果,尽管尚未达到预定的目标,但预定时间未到,故难以评定。
②重审教育计划:对部分掌握和未掌握的病人要分析其原因,如宣教的效果是否有碍于治疗、护理与康复,目标是否定得过高,方式是否妥当,一次宣教内容是否过多,重点是否突出等。针对分析出的原因,进行讲解或重新进入宣教过程的再循环直至达到目标;要强调护士不能只管实施,而不管实施的效果;通过重审教育计划,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把将来的宣教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