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研究

吴天宜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大放射科湖南岳阳414500

【摘要】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对其治疗前后的疼痛状况与活动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将所有患者术前VAS疼痛评分、术前活动能力评分与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3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且患者术后疼痛感得到缓解,活动能力明显快速恢复,值得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

引言

骨质疏松是随着个体的年龄增长所出现的一种常见和多发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有: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出现退行性病变等[1]。通常来说,在个体存在骨质疏松症时,骨质较为脆弱,易发生骨折。因此临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多发于中老年人群[2]。该种骨折发生后,会严重限制患者的行动能力,从而降低了个体的生活质量。因此,临床对其治疗方案较为重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临床提出了椎体成形术,且经过临床实践论证了该种术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优势[3]。可以说,当前临床已经将椎体成形术作为该种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案,该种治疗方案具有创伤小,椎体力学强度恢复较好,且能够有效的防止椎体塌陷,缓解个体的疼痛,患处,行动能力恢复较好等多个特点。笔者结合该种治疗方案的具体运用进行探索。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74例,患者年龄介于60~78岁,平均年龄(67.91±4.37)岁。对本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必须要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在确定患者具体状况后,给予青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取患者俯卧位,且给予局部麻醉,根据椎弓根所在的具体部位,以c型臂X线机透视来观察两侧的皮肤,并且确定好进针的部位,做好对应的标记,且确定好椎弓的根入点。正位透视下将穿刺的针针尖自椎弓左侧开始进针,在穿刺针位于椎弓根影的中线时,需要对其行侧位透视,一般来说,此时穿刺针的针尖应当位于椎弓根的1/2处,然后在C臂动态观察的状况下,对其进行持续的穿刺。当正位现实穿刺针针尖靠近棘突,侧位显示穿刺针达到椎体前1/3处,时,需要停止进针。将调好比例的骨水泥在透视下自患处单侧用注射器缓慢注入椎体,保持在2.5~5ml左右。同时观察骨水泥有没有向外渗漏。当看到骨水泥大约充满椎体后停止注射,此过程应当保证在2~3min内完成。术后休息5min左右拔针,且需密切观察,如患者在术后并未出现不良反应,则可结束手术将患者送入病房。

1.3评价指标

采用我院自制的的调查表,就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2周、3周的活动能力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值越高,患者活动能力越强。同时,以VAS对其疼痛状况进行测量,其时间段与上述一致。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所有患者术前VAS疼痛评分、术前活动能力评分与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3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表1患者术前与术后指标比较(,分)

3讨论

随着个体年龄的增加,各项机能都会存在退化的可能,骨质疏松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退化形式。一般来说,骨质疏松症多表现为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量减少,随着病程的延长其退化会加重,从而很容易诱发骨折[4]。在临床研究中发现,绝经和高龄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在因骨质疏松症所诱发的骨折中,以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患者的影响最高,且发病率偏高。在该类骨折发生后,患者会丧失劳动力,且存在严重的疼痛,有畸形现象,这对于个体的生存质量有极大的限制[5]。因此,临床对于椎体压缩性骨折较为重视。通常来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常发于中老年人群,绝经时间较长的老年女性患者发病尤其较高。在这种疾病发生后,临床主张重建患者的椎体结构,促进其椎体功能的恢复,椎体成形术也在该种情况下得到了重视。在近几年提出的经皮椎体成形术,已经广泛运用于临床,且在治疗的过程中,多以局部麻醉为主,患者能以较为清醒的状态完成手术,在手术过程中也能够与其取得良好的沟通,从而使得患者的生理应激反应降低[6]。同时,以骨水泥注入椎体进行填充,能够有效的阻抗因钙的缺失,造成的支撑力下降,从而使得椎体内骨折有所固定;再者,骨水泥的注入能够有效地分担椎体内的压力,从而阻断了局部血流,起到了占位效应。而骨水泥在进行反应时,周围组织的温度会相对偏高,从而破坏了椎体内感觉神经末梢,患者的疼痛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或者消失。

综上所述,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且患者术后疼痛感得到缓解,活动能力明显快速恢复,值得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李建哲,贾全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2):6626-6630.

[2]刘桂东,陈德喜,李巍,刘玉江,常峰,柳明欣,张福恒.经皮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01):60-62.

[3]秦德安,宋洁富,魏杰,邵晋康.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继发骨折原因分析[J].中国骨伤,2014,27(09):730-733.

[4]高义斌,高丽辉.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10):5-6.

[5]纪泉,张良,王强,文良元,薛庆云.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3,6(01):28-33.

[6]方心俞,林建华,叶君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相关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0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