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好心理,才有好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只有好心理,才有好效率

张鸿

浙江宁波市鄞州区高桥镇中心小学张鸿

在小学数学新课标中,计算这一部分的知识既是基础也是重点。在日常教学中,使很多老师感到十分困惑的是学生的计算常常出现失误,难道是学生的“粗心”惹的祸?我认为并非简单的“粗心”二字,往往存在着深层次的不良的学习心理。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矫正学生的不良学习心理,从而提高计算教学效率。

一、明确目的,培养学习兴趣

少数学生作业做不完,往往怪罪于作业多;作业写得不认真,是因为妈妈没有在旁边督促。对于为什么要做作业,作业做得好不好,认为关键不在自己,而在于老师,在于家长。孩子这种不负责任的心理现象,主要是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机或是动机不当导致的。由于缺乏学习的内部动机,少数学生认为作业内容枯燥、乏味,毫无兴趣,在做作业时表现为草草了事,从不验算,错误百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增强他们做作业的责任心,让学生对获得有用知识的本身感兴趣,并逐步养成认认真真做好每一道计算题的习惯。

二、化难解易,克服畏惧心理

对学生来说,完成条件隐蔽或解题过程较复杂的题目比较困难。如解多步综合运算就比解一步计算的简单计算题困难,特别是运算定律的巧妙运用,对部分学困生来说,比登天还要难。另外,对于比较具体而且接近生活实际的文字题、图形题,他们也不能运用转化的思想,找到相关的数据,因此很容易产生畏惧等不良心理和对抗行为。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特别是让学困生感到题目可以独立完成。二是降低坡度,化难解易,把难题破解开来,分步骤地练习。三是教给方法,如通过画图、操作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经过长期训练,学生会逐步克服畏惧心理。

三、系统训练,消除烦躁心理

学生能不能顺利地实现数学知识的应用,关键在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保持的水平。如果他们对所要应用的知识认识模糊,理解浅表化,那么做作业时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错误。如果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保持不好,不能在头脑里再现完成作业所必需的数学知识,那么也难以实现数学知识的应用。因此,计算训练必须制定明确而适当的学习目标。所谓适当,是指学习目标难度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让他们觉得付出努力就能达到。如果学习目标太高,超越其能力,就会使他丧失信心;如果学习目标太低,又会使他们觉得不用努力也能实现,从而失去兴趣。同时,在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和阶段性,做到新知识及时练,易混知识对比练,相关知识结合练,重点知识加强练。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与保持的水平就会明显提高,计算能力也会逐步增强。

四、培养专注习惯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计算习惯也是影响计算正确率的又一因素。有不少老师和学生认为,数学作业不讲究字的好坏,不讲究书写质量,只要做对了就行。这样的学生往往表现为作业字迹潦草,涂涂改改,学习习惯不够严谨、细致。有些学生由于怕考试时间来不及,看题速度过快,审题不清楚,答题节奏也过快,很容易造成错误。培养学生做事专注的习惯,将会在他的人生中产生重大的影响。只有让学生先养成一种专心的习惯,才有可能在日后对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的投入,不会被其他事情所干扰。所以,教师要通过平时的训练,让学生明白,只有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才能把事情做完做好。当遇到外在环境的影响时,要控制自己的无意注意,强化有意注意;遇到自己不可解决的问题时,要更加集中和专注,直到解决题目为止。

五、增强数学趣味,克服思维定势

心理学研究表明:让大部分学生做到在没有严格而明确的教学要求下自觉地进行学习,完成规定的作业,安分守己地接受考核,不过是生活在幻想中的教师的向往而已。相反,给学生学习成功的奖赏,给其一定的地位,满足其自尊的需要,都能使得他们努力学习,并获得更好的成绩。所以,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激发其计算的兴趣。如每个星期举行一次计算比赛,评出计算大王,给前十名的同学颁发奖状等。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比较高。

六、把典型的题目拿出来,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

在计算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因为年龄、认识、心理等方面的共同特征,经常出现带有共性的问题,或是个别学生由于思维定势,重复出现相同的错误。因此,教师要把典型的题目拿出来,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最好要求学生准备一本“错题集”,让他们自我整理,自我分析,强化训练,这样就能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