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时俊花

时俊花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三小学

21世纪,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高科技、全球信息化的时代,国际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学生面对的是知识爆炸、信息潮涌。他们在发展自己、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熟练的应用信息技术是人们能否适应社会、能否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大胆转变观念,增强改革意识、发展意识;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地学习使用网络的技术,不断提高处理网络资源与教学的整合的能力,增强实效意识,使丰富的网络资源成为师生学习的基本工具。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多媒体超文本性和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对语文教学信息实现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为学生提供多形式、多内容、多层次的学习需求。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必将使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发展,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为此,本人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谈几点看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研究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最好的感悟方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的介绍和讲解。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除了更多地让学生直接接触教材外,还应该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利用媒体直观、形象、生动、与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的特点,借助媒体呈现教材,从可视、可听、可感等各个角度调动学生的感官,创设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的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他们觉得文本中的人、事、景、物就是自己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景、身边的物,从而激发起与之交往、交流的研究兴趣和欲望。

教学《花钟》这篇课文时,由于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的局限,学生对文中花感到陌生,于是我把从网络上找来的课文中各种花开放的样子,通过幻灯片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生动了,静态的东西变得鲜活了,一朵朵鲜花竞相开放,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万寿菊欣然怒放;昙花含笑一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大家对课文中美丽的花有了感性认识,对于文章的朗读、理解就得心应手了,紧接着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牵牛花为什么凌晨四点开放?昙花为什么不在白天开放?……再如在教授人教版《荷花》一课时,我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任意呈现“半开”、“全开”、“花骨朵”三个画面,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的意境。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主题研究

小学生学习语文,不应该局限于狭隘的教室之中,不应该局限于课堂40分钟之内,不应该局限于几节语文课上,而应突破教室的局限,把视野放得更宽,延伸到室外、校外,延伸到课前,拓展到课后,使课堂变得博大、丰富、生动。如:在《月亮之谜》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先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月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课文写了月球哪些没有解开的谜?你还知道月球哪些没有解开的谜?”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从影视媒体、网络等广泛收集资料,从月球的起源、地质构造、月貌、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球、月球与人类的关系等各个方面了解月球之谜,班上同学可按兴趣分组,分别探究其中一两个方面,并在组内进行筛选,选取有价值的信息以便交流。在各小组收集归纳的基础上,班内召开专题汇报会,各组推选代表将收集整理的资料和研究成果作汇报或制成幻灯片在网上交流欣赏。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了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还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三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综合性学习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综合性学习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构成要素,在内容上、形式上、空间上、时间上都具有开放性,整个过程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是对长久以来形成的“静听为主,教师中心”这一教育方式的不可或缺的补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知识的发散性、综合性和立体性。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可采取采访调查、资料查找、处理信息等多种体验探究活动。如:六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前,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古人吟诵《送元二使安西》、现代诗《再别康桥》的录音,听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利用声像手段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轻叩诗门,引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根据课本上的活动建议,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自主选择开展的活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接着,根据活动计划中的分工,学生利用网络广泛收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和魅力。然后,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朗诵给小组内同学听,并阐述喜欢这首诗的理由。在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按一定的类别对收集到的诗歌进行归类。最后,在归纳整理的基础上,小组内合作编写小诗集,利用网络在电脑上自己动手操作,设计彩色封面、诗前小序、诗歌内容(包括自己创作的诗歌)、诗集后记,并配以插图,再取个好听的名字,打印装订成册。

以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作用,同时它是促进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途径。教师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打破了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通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通道,使语文教学达到整体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