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语文课改的绿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创新:语文课改的绿洲

杨俊霞

杨俊霞濮阳市华龙区高级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5-0000-01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感情、极具个性的学科。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它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有独特的作用。那么新教学体系中的语文课堂应该怎样进行创新思维教学呢?笔者借助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让自己的观念变过来:语文创新教学的前提

1.更新教学观念。语文教师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对新课改理念做到真学、真懂、真信和真用。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认识。传统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中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2.注重探究过程。语文教师要着力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过程为“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所面对的都是些经过人类长期积淀和锤炼的间接经验,让学生快捷的懂得这些成果或者沿着一条“简洁、顺畅的道路”,重复推演一下当初科学发现的过程,无疑是一条高效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途径。让学生在经历了探索过程的弯路、岔路和纠偏过程后受到创新思维方法的启迪,从而增进创新技能。采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一要注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新问题;二要引导学生面对问题前进,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3.激发创新欲望。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的欲望,才能主动思考,追求创新。因此,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向同学们讲清创新意识的意义;利用古今中外创新人才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设置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二、让沉闷的课堂动起来:语文创新教学的核心

1.培养学生兴趣。爱因斯坦有一句话说得好“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按照一个人的兴趣和认识组织起来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在记忆中自由出入的材料。这都说明,兴趣对于一个人成就一番事业是多么重要。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力戒“眼中无人”的情况。可以说,只有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跃起来,课堂就“动”起来了,学习气氛才会轻松快乐,学生才能在乐中求学,学中求乐。七年级新教材中有一篇《黄河颂》,我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打破传统的课堂结构,将整个课堂过程设计为两个环节----朗诵与歌唱。从一句一节到一篇,从小声大声到齐声,时而朗朗书声,时而雄浑歌声,使学生从读中感受了黄河的汹涌澎湃,从唱中体验了黄河的伟大坚强。在临近课堂结束的时候,一个学生说:“老师,这首歌唱起来真让我们觉得为黄河、为祖国感到骄傲!”这样发自内心的感慨,是我意识到学生们爱上这样的课文,爱听这样的语文课。

2.激发情感参与。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等。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笔者深深体会到课文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我总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引导学生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多多换位思考,把自己想象成文章中的人或物去经历、去体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学生资源之间,实现有效互动。在阵阵读书声中,在句句评价声中,学生们有了进步和感悟,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生的阅读能力决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悟”和“练”出来的。让我们珍视“内心世界”的宝贵的课程资源价值,从学生的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促进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3.建立学生自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自信心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可从罗森塔尔的试验中看出: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从18个班中随意抽取了一些名单,却以赞赏的口吻,煞有介事地将“最有发展前途者”名单交给校长和有关教师,并一再叮嘱:千万保密,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八个月后进行复试,奇迹出现了:名单上的学生,个个成绩进步快,情绪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与老师的情感特别浓厚。为什么这些本来十分普通的孩子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原因就在于心理学家通过“权威性谎言”暗示老师,坚定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信心,激发了教师独特的深情,教师掩饰不住深情通过眼神、笑貌、嗓音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唤醒了他们的信心,点燃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自爱自强,一股幸福、欢乐、奋发的激流在孩子们的心中激荡!

三、让教学情境活起来:语文创新教学的关键

1.创设问题情境的真实性,使学生乐于创新学习。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他们思维的热点、焦点,不断创设有创意的、新颖的问题情境,使他们身临其境。从学生新闻乐见的实景、实物、实事、实情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辩论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新颖、别致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的欲望,乐于发现问题,乐于创新学习。语文教学是有声语言,但往往不经意的无声语言,常常能给课堂增添几分魅力。比如向来被成为经典的《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在拿铜钱时的两个动作“排”与“摸”的分析往往成为一个挺重要的问题。单纯的讲,当然能让学生明白其中的感情差异,但如果教师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一下具体的“排”与“摸”,那不就更加淋漓尽致了吗?

2.创设问题情境的空间性,使学生敢于创新学习。由于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生活经验与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即使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采用的手段方法也是各有千秋,教师的讲解与细问,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可促使学生多方位的进行联想,自觉地追索尽可能多的问题答案和解决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接受挑战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为学生的创新创新学习提供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的学习。要有意识地创设激发好奇心的练习平台。阅读练习要少一些简单问答式的练习,而多一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文学素养的练习机会。如学完《出师表》,“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写篇短文,学完小说单元,进行人物特征描写,这样的练习效果是多方面的。阅读练习也要打破定式,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总是带着好奇心参与。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广大语文教师要把创新教学实践体现在教育观念上,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为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真正使语文创新教学成为新课改的一片绿洲,促使学生成为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