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2

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效果观察

潘娇

潘娇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201600)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机型心肌梗塞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即进入临床路径。结果:在卧床时间、护患矛盾和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在护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加速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对医护工作满意度等方面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让临床路径的积极作用能够得到最为充分的发挥,医院负责人应注意为其提供一套完整的支持体系,而不是简单的将其交予护理部门独立完成。

【关键词】老年心肌梗塞;临床路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3-0042-03

临床护理路径(下简称CNP)指的是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某一类特殊患者所设定的护理模式图示,对于工作顺序和时间的严格要求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上世纪80年代末,西方发达国家的各大医院开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降低医疗费用、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日、加强医护合作、规范护理手段、提高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国内对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始于本世纪初,虽然应用时间较短,但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次研究以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例,对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2~89岁,平均(73.85±7.37)岁。患者Killip心功能均为Ⅰ、Ⅱ级,入院时均无严重并发症,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1.2.1制定临床路径

由我院临床护理路径发展小组负责设计,内容涉及入院指导、检查用到、治疗护理等,路径细则如下:

(1)入院当天

医疗:分析相关资料,确定检查项目,告知疾病概况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护理及健康教育:协助办理相关手续、完成相关检查;持续给予高流量吸氧,及时开展血压、心电、呼吸监护,准备必要的急救设备;介绍相关注意事项,给予心理疏导;填写入院评估表格。

(2)入院2~3d

医疗:全面检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衰、休克等并发症,以便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同时,对患者心电图进行复查,了解心肌梗塞是否存在扩展和伸展。

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患者的饮食和休息进行指导,同时观察患者尿量和排便情况,及时将观察结果反馈给主治医师。另外,为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关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宣教活动。

(3)入院4~7d

医疗:全面检查,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对治疗方案进行及时调整。

护理及健康教育:若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可将其转移至普通病房;鼓励患者在床上作适当运动,以免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就用药方式、注意事项等问题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全面讲解。

(4)入院8~10d

医疗:患者此时一般已进入康复期,需要对治疗方案进行针对性调整。

护理及健康教育:病情稳定的患者此时可离床进行活动,由护理人员对室内运动的类型、方式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若患者存在并发症,则建议其多做休息。

(5)入院11~14d

医疗:全面检查,由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出院指导。

护理及健康教育: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不足之处加以补充,并告知在家休养期间的注意事项。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即进入临床路径,具体做法为:

(1)患者入院后,由当班护士或责任护士向其发放临床路径实施表,在对实施表进行详细介绍和说明后,协助患者填写入院评估表。

(2)依据临床路径实施表,床位医生和护士开展日常检查、治疗、护理和评估工作,直至患者能够自觉采取有利于自身健康的行为。

(3)床位医生、护士每日进行临床路径质量考核,对于未按路径发展的,及时向患者进行说明和解释,以纠正其不当行为。

1.3评价指标

1.3.1卧床时间:由入院当日起,至患者可离床在病室内走动止。

1.3.2护患矛盾:主要包括护理态度、技术以及用药和收费情况是否合理。

1.3.3并发症:对心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1.3.4护理服务质量:对基础和重症护理的合格率进行评价,同时了解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1.3.5满意度:通过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涉数据通过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卧床时间、护患矛盾和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见表1、2、3),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卧床时间比较

组别例数卧床时间(d)

观察组6411.60±2.02

对照组6420.07±7.52

表2两组患者护患矛盾比较

组别例数有矛盾无矛盾

观察组64460

对照组642836

表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心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无并发症

观察组6444056

对照组641222438

在护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4、5),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4两组患者护理服务质量比较[n(%)]

组别例数基础护理合格重症护理合格健康知识掌握

观察组6460(93.75)62(96.88)62(96.88)

对照组6454(84.38)52(81.25)52(81.25)

表5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组别例数满意数满意率

观察组646296.88

对照组645281.25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对诊疗和护理手段进行了规范,医护间的配合更具效率,相关工作的开展也更具科学性和规范性。患者及其家属在事前宣教的影响下,对相关护理操作及注意事项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以更高的积极性和熟练度配合各项医疗与护理操作,护理效果最大化的工作目标也因此得到实现。同时,临床护理路径也让优质的护理与热情的服务贯穿于整个治疗期,患者既可享受到来自医护人员全身心的照顾,又学到了有关疾病预防和保健的健康知识,在满足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同时也拉进了护患关系,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也因此得到了提升。另外,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服务项目,患者在入院时即被告知大概的住院费用,每日护理人员还会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费用清单,存在的疑问将得到即时解决,从而将护患、医患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临床护理路径对加速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对医护工作满意度等方面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临床路径在提高护理工作整体质量方面作用的充分发挥,离不开一套完整的、涉及人力、物力、管理机制等诸多方面的支持系统,若将此项工作完全交予护理部门负责,势必无法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建娣.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6):75-77.

[2]孙晓红、刘迎春,等.临床护理路径研究现状与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2,(6):41-42.

[3]赵淑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路径的应用与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8):1598-1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