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中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景茵

中山火炬开发区理工学校中山528437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依据学生就业岗位的要求进行了许多不同的尝试,其中打破学科课程的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结合学与用,以操作和职业素质作为职业教育的特色来进行改革的方式,使职业教育的成效向前迈进了很大一步。但这些改革主要体现在技术操作性强,能具体分解操作流程和结果显性的课程和专业,对于在教材上无法体现但对学生职业成长比较重要的知识,或者专业知识交错穿插,或者工作任务无法客观量化的核心课程,如何解决在课程上和教学上提升就业岗位所需要的综合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寻求到很好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物业管理;课程体系;教学活动;实践教学;

实践为导向,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过程为:根据行业调研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岗位群;根据岗位群确定岗位的具体职业能力要求,然后对岗位能力进行分解、归纳,完成课程设置。同时,“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开展教学活动,主要措施为: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核方式、方法;重视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

1课程改革的原因

1.1物业管理行业的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符合行业要求的动手能力强的人才。物业管理从上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大陆,可以说经历了风风雨雨.从原来的陌生到现在逐渐被认识和接受,从原来只有沿海大城市有若干从业人员到现在从业人员数以万计,从原来没有专门开设专业培养人才到2006年开设自学考试本科段和中等职业高中段的物业管理专业等。物业管理行业的迅猛发展.也促使行业需要大量的各层次人才,既需要统领全局、运筹帷幄的决策者,更不能缺少计划方案的施行者。而且,施行者应该是最大量的。中职物业管理专业培养的主要方向应该是动手能力强的计划方案的施行者。

1.2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观促使课程改革的进行。踏入二十一世纪,中等职业教育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专业课程的建设中,提倡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要主动适应劳动力和人才市场的变化,以满足企业需求和人的就业需求为出发点,实现社会需要与人的需要的统一。与此相适应,各种先进的职业教育观念不断涌现.可谓百家齐放。就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来说,学科式、三段式、双元制、CBE、MES、宽基础活模块、工作过程系统化等等都是现时国内外文、工、理科各专业所采用的。而现行的物业管理教育还没有找到完全合适的课程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与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观不相吻合,因而也直接影响了物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

2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实践教学,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就业率”是社会衡量职教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而学生是否受企业欢迎、是否成功就业,关键看其是否具备企业所看重的职业能力。所以,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必须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在课程改革的方向上,应将专业培养目标直接落实到行业具体的岗位和岗位需求上,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具体的、符合中职教育层次和特点的就业岗位。分析岗位职业能力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按相应业务操作中需求的层次和作用,将其分解成从业基本能力、上岗基本能力和专项工作能力3个部分,每一部分又依据可操作性将相近的知识、技能整合起来,开发成对应课程;在教学安排上,尽早开设“从业基本能力”课程,把专业教学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按照这种理念和做法,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如下:根据行业调研和历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岗位群:物业管理员、房屋管理员、设备管理员、房地产中介、社区服务员等。根据大量行业调研,将上述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详细制出物业管理专业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列表。对各岗位职业能力进行进一步分解、归纳,并按照“三层式”进行分类,完成对应课程设置(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根据课程目标和岗位群知识技能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课时,同时为照顾学生基础、兴趣和职业取向的差异,在课程体系中实施学分制,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兴趣培养空间。按以上要求,物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为:“三层式”的课程结构。如从业基本能力课程包括政治、法律、心理等9门课程;上岗基本能力课程包括物业管理概论、物业法律基础、物业管理公关基础、建筑基础、物业设备管理基础知识、物业管理实务实训等课程;专项工作能力包括物业办公软件、建筑CAD等考证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安排,打破原来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分列的设置,按技能模块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组合,使“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整体教学理念得到进一步体现。构建灵活的课程系统。针对物业管理岗位群中内业管理、管理技术和环境管理等不同业务内容的岗位,认真调研行业实践中的联系和差异,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职业取向的差异,开设了客户服务、工程技术、设备智能化等3个方向供学生选择,同时开发了团队训练课程、楼宇智能化综合布线技术等旨在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开拓行业视野的选修课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自觉性,也提高了行业适应性。确定合适的课程比例。在物业管理课程体系中,3种能力课程分别占总学时的25.7%、39.9%和14.2%;必修课和选修课分别占总学时的79.8%和20.2%,再加上14.2%的可选择专业方向课程,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接近总课程的35%,符合学生自主学习和差异化发展的科学规律要求。

3“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开展教学活动

3.1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课程类型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组合和教学手段组合。物业管理教学实务的学习宜采用“项目教学法”或“问题驱动教学法”,教学中按物业管理的业务流程设置公司成立、物业项目谈判、物业投标、物业接管、业主入住、装修管理、日常管理、投诉处理等项目,由学生按物业企业的工作流程和方法,在高仿真的实训场地完成各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在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通过规范的操作和问题的解决培养方法能力。同时,制定《实训手册》,作为实践教学的指导性教学文件,明确了各实训项目的目标、任务、内容和步骤,规范实训教学的组织管理,确定考核评价方式和标准,确保教学质量。

3.2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全面的考试观,改革考核方式、方法。全面的考试观,既要解决“考什么”,又要解决“如何考”。在考核方式上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考核模式,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与作业态度相结合,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校内教师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为适应物业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对考核的要求,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强调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中心、品格为方向、方法为手段;评价内容遵循既是全方位的,又突出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质量评价为重点。

3.3重视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独立开设专门课程,纳入正常教学安排。课程内容包括:行业认识、发展趋势、服务意识、职业礼仪、团队精神、职业意识、就业个性、就业心理、职业生涯设计等。结合课程需要,有计划地聘请行业专家到校,在学生职业素养得到提高的同时,为企业提供了解学生的机会,为学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同时,在各项教学实践过程中设置仿真实训,要求学生按行业规范和适用标准完成各项操作以不断强化专业素养。随着以学生为中心,我国社会对职业教育关注和投入的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将面临发展的良机,职业学校势必全面深化各项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实践证明,“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是体现职教特色、办出真正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中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正处于探讨状态,既需要不断地采纳行业的信息,又要求我们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