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转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转型研究

阳江明周九娣吴玮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铜陵供电公司安徽铜陵244000

摘要:新时期下,共青团工作对于国企发展来说可启动推动性的实质性作用,而结合现阶段共青团中央所开展的青年素质、信念再教育活动,国企共青团工作对青年工作者的再教育工作亟需进行相应的完善与优化,结合青年素质信念再教育中以青年发展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分析青年在国企共青团工作存在中的问题,对工作模式、培养模式予以针对性的改善优化,这是现阶段国企共青团工作转型的核心内容之一。

关键词:国企;共青团;青年发展;工作转型

一、基于以“发展青年”为中心的共青团工作转型的现实需求

(一)网络信息的多元化,青年人的认知三观均受影响

新媒体的便捷性与信息丰富性,同时也让青年成长的环境更为复杂化。负面信息被不良新媒体的肆意、扭曲放大,对青年人的认知中造成相应的影响。例如享乐主义的曲解,享乐主义的内核价值应当是珍惜当下、做好当下,而与之对应的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开心就好”主义,加之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枯燥性,继而直接造成的影响是青年人对于企业共青团工作的认知偏差,认为日益循环的共青团工作是浪费时间,导致工作态度、职业认同感均受到不良影响,主动申请调离岗位甚至是辞职的问题普遍存在,这对于青年的社会化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国家政治整合工作,损坏政权的威信、公信力以及凝聚力。对于国企共青团的认知受到极大冲击,而发生一定的“性变”,鉴于此情况,针对性的再教育活动即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单一,吸引力与凝聚力较差

现阶段,随着青年群体的多级分化以及职业流动性强,加之利益需求多元化的影响,企业共青团组织传统的工作内容设计与实施方法,已难以支撑起现代化青年的发展[1]。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其一,工作内容上呈现说多、做少的现象。讲“大词”、大道理的主题活动频繁开展,而深入到青年实际发展的针对性活动却少之又少,大而空的灌输较多,小而精的契合实际的东西太少,对现阶段实用主义为主的青年来说极其缺乏相应的吸引力、感染力。近年,围绕青年现实需求相对较为集中的创新创业、政治拓展、精神文化以及权益维护等活动,共青团也开展了相连的青年素质、信念教育活动,而对于国企共青团来说,其过度侧重于经济建设,而并未切实掌握上述四点资源的配置,服务职能主要还是依靠上层政府部门予以实现,因此,工作职能的下放,其服务范围、水平及其职业持久性,难以满足青年的现实需求。

而另一方面,工作方式层面,国企共青团工作与青年之间缺乏持久性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共青团行政工作的工作内容确实是十分单调、枯燥,对于青年人来说大都不愿意从事此工作,甚至于部有些青年党务工作人员身在岗位因工作的挑战性太低,而辞去党务工作一职,更倾向于技术性强或管理岗。而此外,国有企业党务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空间确实相对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这也是党务工作对青年群体的吸引较差的主要诱因之一。大部分企业的共青团组织的“老干部”,受计划经济影响而形成一定的固化思维,工作模式上仍然存在我说你听、我点你通的低效现象,与青年的参与互动太少,留给青年人的思考、判断以及实际验证的空间太少。

二、基于发展青年为中心的企业共青团工作转型路径分析

(一)教育管理的转型,以青年发展为中心予以拓展思政教育

共青团对青年人的思政教育活动,其大部分问题的根源成因当是思想观念的偏差[2]。教育方针与内容的改革,首先应当结合互联网平台正向的多元化信息同步更新对应的内容,以时代感联系紧密、丰富而感染力强的内容以此拓展思政教育的知识与信息的含量,需大讲好中国本土故事,尽力增强思政教学的吸引力与公信力,更有效地传导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核价值,可对错误言论以及不实的内容向青年进行正面积极的解释,引导青年理清认知、明确方向,可确保思政教育具有实质性的针对性。根据“互联网+”时代青年的个性特点与内涵需求的变化而针对性的改革教学形式,达到形式与内容相结合并进的目的,增强思政教育课的亲和力与吸引力。近年,随着高校思政课程的不断改革,结合“互联网+”衍生出了诸多多元化的新形式,例如微课、雨课堂等等,都是结合了“互联网+”的特点与教学目标深度融合的产物,这些新方式无一不是体现了“以青年发展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从培养内容的确定、培养方法的设计都增强了国企共青团工作基于青年角度的亲和力与吸引力、公信力。

(二)工作力量的转型,职业形态的流动性升级转向为相对稳定

从工作力量层面来看,近年国企共青团工作模式也得到了改革,其主要借助一支专兼职合并而行的团干部队伍开展工作。而从青年工作发展的综合性、专业性、前景性趋势来看,则需要进一步丰富与拓展工作队伍,由单一性、流动性较强的团干部队伍转向为多元化、职业状态相对稳定、专业化的工作力,实现逐步促进团干部队伍从可控性较低的过渡性岗位转转向为职业化方向层面。国企培养青年人才的核心导向在于,为党筛选、输送优秀青年人才。企业共青团工作从侧面来说确实属于过渡性工作岗位而不是特定化的职业。国企共青团的机关人员流动性较大,不养“老人”已成为明显的现状惯。大部分国企共青团工作对青年人并硬性的职业规范要求,继而则并不存在职业理想的追求。加之工作枯燥,上升周期长、上升空间小等特点,很多青年共青团工作者的心态较为浮躁,两三年就转岗离职的现象,“晚走不如早转”的心态普遍存在,而发生短期行为与工作不连续的问题。对此,应当从制度层面进行优化,应使得共青团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地位相同,根据其自身特点与专业特长而决定岗位或是工作内容。

结语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共青团工作是可以决定国有企业未来进步与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而共青团中央对国企培养青年人提出了新要求,加之近年共青团中央开展各大社交平台开展的青年素质信念教育活动,国企应当顺势而为,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特性,找到青年群体所向往的实际思想需求与思政教育工作之间的契合点,弥合共青团工作主客体之间的裂痕,改善新媒体影响下共青团青年工作者的职业现状,继而可针对性的解决国企共青团工作的一系列管理问题,保证实现培养共青团青年工作者的能力、信念以及素质的三维一体的综合目的。新时期下,国企共青团工作模式与管理模式的转型是一个系统型的综合工程,必须基于思维观念、组织形态、职能定位、培养方式、运行机制、工作力量等一级层面,进行全方位、深入的全面推进。

参考文献

[1]高馨.新形势下企业共青团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力资源,2019(08):106-107.

[2]谭毅.共青团运用新媒体动员青年的必要性、模式与改进[J].青年探索,2016(01):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