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1

论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尹娟

尹娟山东省莒南县岭泉中学276621

中国古诗源远流长,艺术精湛。尤其是唐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文学艺术长廊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在众多的唐朝诗人中,王维又独辟蹊径,以其独有的“诗中有画”特色成为中国古诗艺术瑰宝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王维出生于地主家庭,优裕的家庭条件,先天的艺术禀赋,加之浓厚的“诗画”兴趣和个人执著的追求,使他很早就在诗坛和画坛崭露头角。“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诗,画中有诗。”苏轼这一高度评价道出了王维诗歌的特色。这一特色渗透于王维各种题材的诗,显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色彩是构成图画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王维的“诗中有画”,首先得力于鲜明的色彩渲染。

王维善于通过多种色彩的交织和变换来表达意境。在表达对日本朋友深挚情谊的赠别诗《送秘书晁盖还日本国》中,有一句借助于想象而虚构的“画诗”:“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用能把天空映黑的巨鳌,眼里红光迸射的大鱼,同时向读者展现了“黑、红、蓝(天)、碧(水)”四种色彩,构成了一幅光怪陆离、恢宏阔大的动的图画:波涛汹涌,鳌和大鱼不停地出没,四种色彩不断地交织和变幻,汇合成愁云惨淡之意象。不能不使人产生一种神秘、奇诡、恐怖的感觉。诗人正是借怪异的景物形象和交织变幻的色彩刺激读者的感官,唤起读者的情感体验,把海上航行的艰险和对友人安危的忧虑直接传达给了读者。王维不愧是着色高手,这些变幻的色彩已不是客观对象消极附属物,而是创造环境氛围,表达主观情感的积极手段,交织纷杂的色彩画正是表情达意的载体。

其次,王维的“诗中有画”还得力于合理的设景布局。发挥画家特长,巧妙设景布局使诗中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移步换形是王维长于使用的布局法。山水诗《青溪》中“言人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林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即用此法构成了一幅生动画面。一条小溪置其异境,便使之“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到适往,著手成春。”青溪穿乱石,潺潺水流声感强烈。流经平地又显娴静,澄澄溪水与郁郁青松相映成趣,动静、声色相融,富于意境美。待进开阔地带,水面泛泛鞭荇菜,葱绿一片。微波荡漾又摇曳生姿;向前则清流碧透,岸边芦花苇叶倒映如画,天然生色。此联活泼安祥,喧闹又平静,流变中富于鲜明个性和盎然生机。“一切景语皆情语”,移步换形的景致表现的是恬淡心境与闲逸的情趣。

王维同样注意景物疏与密的搭配。山水诗《汉江临泛》即融画法入诗。首句“出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画汉江之雄浑壮阔,把不可目击之景收漠漠平野于纸端,壮浩浩江流于画边。而次句王世贞赏之“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味。”只见开阔空白,疏可走马,前后相依则疏密相同,错综复杂又有致。自然抒发热爱之情,乐观之精神。

作为画家,王维不仅注重自然景物描绘,还擅长人与景的搭配。如归隐诗《终南别业》中就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画诗。说诗人随意而行,不觉竟到流水尽头,于是索性坐下观云,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与水穷,云起契合,正得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境。

因此,巧妙设层、和谐搭配景物描写的各种因素又是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之一。

当然,似“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体现的作者丰富瑰丽的想象、似“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等句表现的诗人巧妙绝伦的选景、以及“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等千古绝唱句所展现的诗人“吟妥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炼字精神,亦是构成王维诗歌“诗中有画”之特色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王维是我国以“诗中有画”特色开辟诗歌新表现手法的诗人。举凡物我相惬的山水诗、洋溢挥洒的边塞诗、自得其乐的归隐诗、风光旖丽的田园诗,都以生动逼真的画面感染着读者,浸透着诗人的喜怒哀乐,使读者“披文以入情”,在引起悲喜的共鸣之时,又深深折服于其高雅的艺术修养。

纵观王维各种题材的诗,其“诗中有画”之所以引人入胜,脍炙人口,是源于诗人淡妆浓抹的色彩渲染,源于合理的设景布局,源于诗人与众不同的想象,选景与炼字精神。而这一切又源于诗人融画法入诗的技巧,它们或渲染一种氛围,或创造一种意境,或表达一种情感,调动各种手段使其诗成为“诗、画、音、色”的统一体,达到情景交融的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