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周发扬于飞龙孙晓亮曹务园
(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0)
摘要:本文针对在校大学生素质能力自我培养现状、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学生-学校-社会多方位的调查研究比较,分析三者之间的差距,研究提升大学生社会应用价值的对策方案,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社会需求
当今社会上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缺乏可用人才并存现象,说明当代大学生具备素质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在社会上的应用价值不高。大学生的素质能力是否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人才价值在社会能否得到充分应用,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也关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1调查数据统计
课题小组对大学生素质能力自我培养现状、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研,通过网络和实地共发放问卷400份,成功收回372份,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学校的培养模式、学生自我培养模式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模式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表1企业就业能力需求模式与大学生自我培养模式对比调查表
2调查分析结果
2.1企业把人际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作为大学生就业素质中最为重视的两项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是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对员工的最迫切要求,它最大限度地影响大学生对企业的适应性;自主学习能力则决定员工能否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更新知识结构,推动企业发展跟上时代潮流。企业要求大学生能够很好适应环境、与他人交流并能积极自觉地进行学习与提升,通过在学习中慢慢成长将他们的潜质和能力更好地发挥出来为企业服务。
2.2从表1看出,企业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视程度要比大学生对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高得多。一个道德修养差的人很难想象他们能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热心奉献;而惟有具备“厚德载物”精神的人才能积极进取、胸怀大志,才能开发蕴藏在自己身上潜在的创造性,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3经课题小组对企业深层次了解,企业对学生所持证书的态度只是表面化的意见,根本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企业真正注重的是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表现的综合素质。但现实中,外语和计算机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很大比重,其等级证书是学生顺利毕业的必要条件。课题组认为,在这种认知的指导下,学生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学习外语与计算机,且以考取资格证书为目标,忽视了应用能力的培养,应用水平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2.4从表二可看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存在很大的矛盾。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但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学校设置的理论知识脱离当代企业发展实际需求,导致大学生理论知识结构应用价值低;此外,社会对大学生实践能力较为重视,而学校缺乏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教育过程。
2.5这轮调查还进一步发现,很多高校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就业指导不健全、就业服务不完善,缺乏学生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就业与职业发展的理解和把握。作为大学生本人缺乏对自己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业时不能选择到适合自己才能发挥的岗位,不利于大学生的价值在社会上的应用。
3关于提升大学生社会应用价值的对策研究
3.1加强高校教学改革和教育观念的更新。高校教育教学应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高校应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能及时更新知识理论;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使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重视大学生科研活动,激励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让学生在接触、了解社会实际的过程中,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感知适应社会需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3.2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自我培养。社会要求大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相应的个人综合素质。作为大学生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做到能在实践应用中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并及时掌握新思想、新技术,才能使自身知识结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大学生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结合自己的专业,锻炼与社会打交道的能力,增强对社会的认知度和理解度;增强自身应变能力、社交技巧、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做人诚信、有责任心等综合素质,为今后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3.3促进学校、学生与社会互动。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把学生送到企业去实习,让学生熟悉企业的管理模式、运作过程和企业生产需要的技术知识,增加学生的工作经验,缩短学校与社会、学生与企业的距离,使大学生的素质能力更符合企业需求。对于企业而言,应主动为高校提供合适的实习岗位和生产实践课题,亦可以提前参与学校教育,根据企业需求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有利于企业获得有经验的员工,缩短大学生到企业以后的适应期;有利于为社会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特点的人才。
3.4注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高校要认识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指导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有计划的进行其能力的培养,树立学生正确的择业观,为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大学生应合理的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充分的利用大学宝贵时间,夯实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兴趣特长的培养;这样建立在职业规划和自己兴趣、优势匹配基础之上的就业选择,更容易激励大学生刻苦钻研、热爱学习、学好技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以满腔热情去实现其对社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马陆亭.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录用与评价[J].高等教育研究,2002,23(1):45-47.
[2]谢元锡.大学生职业素质修养与就业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闾振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4]胡近.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双重影响[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3(2).
[5]郭德辉.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