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江静敏谢晓清(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颅底颅脑外科610041)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00例肿瘤患者进行PICC置管,按照标准的PICC置管程序和维护程序进行操作,操作中严格全程遵循无菌原则。结果一次性置管成功93例;6例因穿刺后置入受阻,改在对侧静脉重新穿刺置入;1例未成功。导管留置时间最短5d,最长151d,平均留置62.5d。穿刺部位出血3例,静脉炎3例,导管堵塞5例,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结论按照标准化的规范化的PICC置管程序和维护程序,能有效的减少肿瘤患者在PICC留置期间并发症。
【关键词】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护理
肿瘤患者需要长期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及高浓度营养物质。传统的用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不可避免地造成患者穿刺痛苦及化疗药物对血管的破坏。中心静脉置管术因其静脉解剖复杂,操作技术难度大,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PICC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上腔静脉的导管,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更重要的是避免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渗性、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害。作者所在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对100例肿瘤患者进行了PICC置管,现将PICC置管留置期间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经病理确诊的肿瘤患者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14~80岁,平均年龄53.6岁。其中肺癌21例,食道癌10例,肝癌24例,乳腺癌16例,胃癌5例,脑胶质瘤5例,其他19例。
1.2材料: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管径为16G,导管总长为60cm,管腔容量为0.5ml。
1.3方法:经肘部静脉穿刺(贵要静脉或正中静脉或头静脉),将PICC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上腔静脉,按照标准的PICC置管程序和维护程序进行操作,操作中严格全程遵循无菌原则。
2结果
2.1置管成功率:本组100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为93例;6例因穿刺后置入受阻,改在对侧静脉重新穿刺置入;1例未成功,改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
2.2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最短5d,最长151d,平均置管62.5d。
2.3并发症发生情况:穿刺部位出血3例,静脉炎3例,导管堵塞5例,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
3护理
3.1日常护理
3.1.1敷料更换置管24小时内评估穿刺点是否有渗血、渗液,敷料是否潮湿。24小时后需做第1次敷料更换,以后无特殊情况每周更换敷料1次。更换敷料时,评估体外导管长度并判断导管是否移动,同时注意观察导管固定有无打折,确保导管固定的正确性和安全性。每次更换敷料后记录体外导管的刻度。
3.1.2肝素帽更换每周更换1-2次,最多不超过7天,如输注血液或胃肠外营养液,需24小时更换1次。如果肝素帽内有残留血凝块或完整性受损及时更换新的肝素帽。
3.1.3输液期间护理使用PICC输液时,密切观察输液速度,若发现流速明显降低时及时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输液前先推注10ml生理盐水确认导管通畅,输液结束后用10ml生理盐水连续脉冲式冲管并正压封管,禁止用静脉点滴或普通静脉推注的方式冲管和封管。每次使用的注射器必须大于10ml,禁止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给予脉冲正压封管和注射,禁止使用暴力冲管,严禁用于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等;小于10ml的注射器可产生较大的压力,如遇导管阻塞可导致导管破裂;每次输入血、血制品、TPN、脂肪乳、蛋白等高粘滞性药物后,必须立即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方式冲洗导管,目的是防止药液残留管壁,正压封管后方可再接受其他输液。
3.1.4输液间歇期护理每周冲洗导管1-2次,观察导管穿刺处有无红肿热痛现象。
3.1.5患者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日常活动,嘱患者穿刺侧肢体不输液时可正常活动,应避免用力过度或剧烈活动,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免造成回血堵塞导管。告之患者可以从事一般性日常工作、家务劳动、体育锻炼,但需避免置管侧上肢剧烈活动或过度屈伸持重[1],并需避免游泳等会浸泡到无菌区的活动。患者可以淋浴,但应避免盆浴、泡浴。淋浴前用塑料保鲜膜在肘弯处缠绕两至三圈,上下边缘用胶布贴紧,淋浴后检查敷料下有无浸水,如有浸水及时更换敷料。
3.1.6指导患者自我观察指导患者注意观察PICC穿刺周围有无发红、疼痛、肿胀,有无渗出,如有异常及时联络医生或护士。保持PICC穿刺局部清洁干燥,不要擅自撕下贴膜。贴膜如有卷曲、松动、贴膜下有汗液时,及时告诉医务人员给予更换。治疗间歇每周对PICC管进行冲管、换贴膜、换肝素帽等维护。
3.2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3.2.1穿刺部位的出血穿刺部位如渗血较多,随时更换敷贴,更换敷料时,在穿刺点覆盖约2*2cm大小的无菌纱布,再用透明敷贴固定后指压穿刺点5~10分钟或局部给予冰袋或沙袋压迫止血[2],亦可用弹力绷带局部包扎。渗血较少,视情况更换敷贴。更换敷贴时,在穿刺点覆盖约2*2cm大小的无菌纱布,再用透明敷贴固定即可。本组3例患者出现穿刺点渗血,经过上述处理,24小时后出血停止。
3.2.2静脉炎的处理静脉炎通常发生在穿刺后48~72h,静脉呈条索状伴有红、肿、热、痛,一旦发生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本组发生3例静脉炎,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左右。用热敷,远红外线照射(每日3次,每次30分钟)[2],同时抬高患侧手臂、限制患肢过度活动及用喜疗妥软膏涂擦每日2~3次。通过上述治疗,三天后症状明显减轻。
3.2.3导管堵塞的处理先仔细检查导管的体外段是否打折,扭曲,使其保持顺畅。若为血栓形成堵塞导管,可采用回抽法或采用肝素或尿激酶溶栓法。①回抽法:可先用10ml注射器轻轻地回抽,尽可能将血凝块从导管中抽出。②肝素液再通法:导管堵塞后可试用肝素稀释液再通。将浓度为125U/ml的肝素生理盐水5ml抽于5ml注射器中,用另一付10ml的注射器通过三通接头进行回抽,经过三通接头的调节,回抽后导管中的负压会将肝素液吸入,反复多次使血细胞凝集块溶解。③尿激酶溶栓法:用5000u/ml尿激酶注入1~2ml,保留20分钟,回抽后通畅后立即用20ml以上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如果导管完全堵塞,可以用5000u/ml尿激酶,负压方式灌注导管内,保留20~30分钟,反复回抽多次至导管通畅后,再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冲管并正压封管。本组发生5例导管堵塞,通过上述方法处理后,有4例完全畅通,1例未通给予拔管。
3.2.4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处理如穿刺点周围出现红、肿、热、痛,并伴脓性分泌物时,留取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和药敏,在换敷料时局部涂擦百多邦软膏或金霉素软膏等消炎软膏,稍干后,用一块大小适宜的无菌纱布覆盖软膏涂擦处,再用透明敷贴贴敷,视情况每日或隔日更换敷料1次。用远红外线照射(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观察患者有无不明原因发热,白细胞升高,血压下降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症状,同时抽取导管内血液或拔出导管剪下近心端导管5cm和对侧肢体静脉血液做细菌、真菌培养,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4小结
PICC置管术是静脉输液的有效途径,特别适用于需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不仅减轻了患者重复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护外周血管,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但因PICC导管在留置期间可能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影响PICC导管的使用。所以,PICC留置期间精心护理非常重要,是减少PICC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达到安置减轻患者痛苦和保护血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晓萍.11例化疗病人PICC管护理[J].临床与护理,2007;11(11):53.
[2].王静茹,李拉秀.PICC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7):65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