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2

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张士英

张士英(四川省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000-01

摘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入学、培养和就业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新的突出问题。学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而学生的就业又是学校的生命线。贫困生因为他们自身的特性,在就业上存在更加复杂的问题。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分院在学生管理中不断探索,以实际情况为根本、社会调研为前提,对贫困学生的就业能力加强培养。

关键词:贫困学生;就业能力;能力培养

据国家教育部门最新统计,我国贫困大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20%左右,也就是说,每五个毕业生中,就有一个贫困毕业生。这样一个相当大的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不仅仅关乎高校的就业率,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就业在解决自身生存、担负起整个家庭的生计的同时,从更深层意义讲则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素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重点提出: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些理论和思想为我们今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尤其是高校贫困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下面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探讨对贫困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一、财经学院贫困生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收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否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调查显示,目前在我国高校中,经济困难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0%,特困生占5%到7%,在一些西部省区,这一比例更高。随着高校收费上学制度的全面推行以及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贫困生的数量还将呈上升趋势。我院的现状有如下几个特点:

1.人数多。由于我校的学生来源主要是四川省内,截止到2009年10月,我院共有学生2493人,其中处于经济困难状态的学生有740多人,占总人数的30%多。

2.贫困度高。根据我院的一次问卷调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状况)发现:贫困的学生多为女生,来自农村贫困县,家庭月收入120-150元,月伙食费150元以下特别困难的学生占贫困学生的50%。

3.分布广。这些学生多来自在省内的贫困县,但随着学校在外省招生人数的增加,外省的贫困生已不再少见。今年来自外省比如海南的新生中,09级会计与审计专业3班共有10人,其中属贫困生的就有6个之多。同时,学院的贫困学生分布于各个年级各个专业,这就增加了管理和培养上的难度。

二、贫困生的就业困境

1.社会原因。

整体就业压力。国家整体就业形势的压力。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不高,就业形势严峻。全国农村现在至少有1.5亿剩余劳动力,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涌入城市谋生。过去作为用人大户的国有企业,现在为适应市场竞争,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都面临着精简机构、裁减人员的压力,接受毕业生的数量也十分有限。在就业形势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加之高校连年扩招,大学生就业不能不受到影响,原来的“考上大学就有了铁饭碗”的就业情形早已一去不复返,就业已成为当今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忧心忡忡的第一要务。

2.贫困学生自身的原因。

(1)人际交往范围狭窄。

难于融入城里孩子的圈子,由于经济上的困难,有很多的集体活动不能参加;贫困无形中限制了贫困生的交往范围。

(2)心理问题比较突出。

某大学曾对在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令人震撼:73.27%的贫困生对生活状况不满意;64.51%的贫困生体会不到生活的幸福;52.53%的贫困生处于抑郁状态中或有抑郁倾向。显然,由于同学之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引发了一部分贫困生的心理上的问题,进而影响到贫困生群体的生活和学习。

(3)就业资源缺乏。

与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相比,贫困毕业生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没有可依靠的“人脉”,没有家庭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支撑,只能靠自身奋斗。另外,对岗位分析、求职信息获取上也相对不足。这些都延缓了择业的时间和进程。

在长期从事就业工作中,我们发现:用人单位选择人才首要的是看专业技能。学生的成绩单、外语水平、各种认证证书是非常重要的考核材料。贫困生在校时因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考取这些证书,在就业时就比其他同学少了一些竞争资本。

(4)就业观念落后。

本身就来自农村,想通过上大学来改变命运的目的促使他们不愿意到艰苦地区工作。我国的城市和农村就业机会、生活环境、医疗养老社保等都存在巨大差异,很多贫困大学生对城乡就业市场的差距有着切身的体会。但是城市的竞争日益激烈,贫困毕业生争取到工作的机遇也有限。

还有一部分贫困生是靠国家助学贷款完成的学业,他们一毕业就背上了债务,这就又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和就业压力。迫使自己找到高薪的工作来还债,承担家庭经济重担。

三、财经学院对重视对贫困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就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一个人想要顺利地找到工作,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包括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一般就业能力是指:1.一个人的态度、世界观、价值观、习惯;2.与工作有关的一些能力,主要是指处理与周围的人和工作环境的关系的能力,如怎样进行工作,如何与人相处等;3.自我管理能力,如决策能力、对现实的理解能力、对现实资源的利用能力,以及有关自我方面的一些知识、对学校所学课程与工作中具体运用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一般就业能力更为重要。

国家、学校、学院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很关心贫困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学院一贯重视在培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学院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在培养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适应性的对策。

1.针对性的培养

(1)组织学习国家与学校对贫困学生实施经济帮助的政策。

200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在京召开了全国助学贷款工作会议,进一步完善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简称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学院在确定了经济困难学生后,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国家与学校已经出台了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国家助学制度、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制度、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广州助学金制度以及学校助学制度、“绿色通道”制度、社会资助制度等。

(2)利用事实加强职业素养教育。

通过助学贷款的形式,培养贫困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诚信品质。通过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对贫困生进行诚信教育,培养他们对社会、国家的责任心和对他人的诚信品质。

另外,通过勤工助学培养他们尊重劳动,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优秀品格;通过助学金的发放教育他们知恩感恩,以后把爱心传递下去。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教育,发挥学校与个人优势,帮助贫困生顺利就业。

2.通过职业指导服务,培养积极、务实的就业观

态度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方面,从入学之初,高校就应针对就业问题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就自己的潜能做合理的、全面评价,将正确的择业心态和积极的就业心态的教育贯穿整个大学教育中,以培养积极、务实的就业观。财经学院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设置,辅导员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讲座辅导、专家讲座等形式,培养积极、务实的就业观。

结束语

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是一个涉及面广,需要社会广泛关注,同时又需要社会积极努力的问题。我校将在贫困生培养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其起就业能力的培养,摸索出更多的方法,保持我校高就业的现状。

参考文献:

[1]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

[2]贫困生大学生就业分析及解决方法的探讨,张哲

[3]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高教探索http://www.qqwwr.com2010年01月28日

作者简介:张士英,女(1977-)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人文社科、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