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配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38例

/ 1

拔罐配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38例

茅雪斌

茅雪斌(广西合浦县中医院536100)

【中图分类号】R24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1-0410-02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神阙穴闪罐背俞穴拔罐自血穴位注射

荨麻疹是由许多不同原因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皮肤粘膜血管反应,其特征是皮肤上出现鲜红色或苍白的瘙痒风团;中医称之为“瘾疹”、“风疹块”,若反复发作超过1~3个月者,称为慢性荨麻疹。近年来,笔者采用自血穴位注射配合神阙穴闪罐、背俞穴拔罐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共7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8例,其中女20例,男18例,年龄14~58岁,平均31.2岁;病程少于1年2例,1~5年29例,5~10年6例,10年以上1例。对照组38例,其中女18例,男20例,年龄15~60岁,平均33.4岁;病程少于1年3例,1~5年31例,5~10年4例。观察组患者病程平均年数为4.49±2.83,对照组平均为3.96±2.17,经统计学处理,t=0.24,P>0.05,无显著性差别,两组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观察组

取穴血海、足三里。患者取仰卧位,肘正中静脉区常规消毒,用一次性5ml注射抽取时静脉血2ml,常规消毒上穴后,将针头迅速刺入穴,有针感回抽无回血后注入自血,每周一次,每次注射一穴,两穴交替使用。然后俯卧,用闪火法在膀胱背俞穴拔罐约10分钟,每周一次,四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一周。治疗期间配合神阙穴闪罐,嘱患者仰卧,用闪火法,反复吸附拔下数次,局部潮红为度,每周治疗3次。

2.2对照组

穴取足三里、血海、大肠俞曲池、三阴交等。穴位常规消毒后,用0.32mm×50mm毫针快速刺入皮下,进针深度约1.5寸,用捻转提插手法使穴位出现针感。得气后接上G6805治疗仪,用连续波,脉冲频率80~90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限,留针时间30分钟,上述穴位交替使用。隔日针刺一次,每周针3次,12次为一疗程。

3疗效分析

3.1疗效标准

痊愈:风团消失,不痒,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好转:仍有发作,但间隔时间长,且发作时风团减少,痒感和全身症状减轻;无效:症状未见改善。

3.2治疗结果

观察组38例,痊愈29例,占76.3%;好转6例,占15%;无效3例,占7.9%,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38例,痊愈19例,占50%;好转7例,占18.4%;无效11例,占31.6%,总有效率为68.4%。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4典型病例

刘某,女,38岁,全身皮肤风团,伴瘙痒反复发作2年余,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逢发作时服抗组胺药物,以求缓解,但病情反复,屡治无效,于2012年3月28日再次出现手足及背部大小不等风团,奇痒难忍,经人介绍求治于针灸,检查见背和四肢有大小不等风团,风团未融合成片,面色蒌黄,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用自血穴注4次,背俞穴拔罐4次,配合神阙穴闪罐12次,症状明显好转,痒感甚微,继前法再治疗一疗程,获痊愈,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5体会

西医认为本病大多和变态反应有关,中医认为本病病因病机是腠理不固,为风邪侵袭,或为不耐鱼虾掌腥等食物,或为脾胃湿热,郁于肌表面而发风疹,日久化热伤及阴液,气虚血亏,久病不愈而成顽疾。治当疏风和营,清热祛湿活血。取穴血海,血海属足太阳脾经之穴位,因脾具有统血之功能,及“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刺此穴具有散风祛湿,调经活血之功效。足三里,属多气多血之足阳明胃经合穴,刺之既可扶正培元,又能清化湿热。神阙穴位于脐中,根据经络理论,脐为任、督、冲脉相会之乡,一源三歧,因而联系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通过脐部由经络循行速去病所,起到疏通经络,调达脏腑,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的作用。背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经穴,也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在背俞穴拔罐能起到驱风通络,平衡脏腑阴阳,调和气血的功效,诸穴合用,共奏理气和血,疏风止痒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拔罐有自身溶血的作用,自身溶血是个延缓的良性刺激过程,可以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促进人体各项功能的平衡。

自血穴位注射是利用腧穴对荨麻疹的特有效果,加上自血注入,同时,血液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抗体、激素和酶类,注入穴位后,可有效地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拮抗组织胺和乙酰胆碱等活性物质,抑制变态反应和毛细血管扩张,降低渗透性,从而使皮损消退,瘙痒消失,获得良好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