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共空间的绿化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浅析公共空间的绿化设计

肖育玲

身份证:44522119891112XXXX广东省深圳518000

摘要:城市公共空间绿化设计所表达传递的是自然世界、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综合产物,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它应是当时当地现实生活的写照,反应出人们对于绿色空间的追求,有文化内涵的公共空间设计应该以究其本质,回归一切服务于优化人居环境的目的上来。

关键词:公共绿化空间;设计;分析

1城市公共绿化空间的组成要素

1.1界面

围合与开敞,这是公共绿化空间首先面临的选择,取决于公共绿化空间建设的目的和选址。无论如何,界面的作用是使公共绿化空间向心或离心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垂直的界面多为建筑外立面,其功能应与公共绿化空间的功能相协调而不能互相矛盾、互相排斥。立面的风格亦然,政治的肃穆、商业的多彩、娱乐的活泼都应与之一一相对应。水平的界面是公共绿化空间最为重要的界面,是人与之相接触的界面,其所带给人们的感受是公共绿化空间设计的决定性出发点。各种质感、色彩、形式、材料的铺地,潺潺溪流,如茵的草坪,这些要素的不同组合可表达不同的意义。

1.2建筑小品

城市公共绿化空间中,建筑小品是人们活动的道具,如座凳、卧石、喷泉、地灯、连廊、亭子、雕塑、舞台等。它们或高于或低于人的视线,是人们在其中活动的依托。广场建筑小品的组成是以功能目的为根据的,具有重要的人文性质。具有文化意义的建筑小品可代表城市的品质,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小品可唤起人们对城市发展历史的回忆。随着科技的进步,城市公共绿化空间中建筑小品的可调节性,增加了市民的参与意识,使人们与建筑小品的关系由被动变为主动。绿色建筑小品的运用,是未来的城市公共绿化空间的发展方向之一。如荷兰斯考弗伯格广场的液压灯杆,是投币式的可调节建筑小品。

2城市公共空间绿化景观设计

2.1点状空间景观设计

点状空间是公共绿化空间体系布局形式中的一种空间形态,这里主要指诸如广场、公园、街头绿地、社区绿地等具有向心形态的外部空间。

2.1.1设置各种功能和不同层次的开放空间场所

在不同功能的区域内应结合各地段的环境特点,设置不同功能的开放空间,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活动内容和不同人群的使用要求。

公共空间应对各种行为倾向提供支持,赋予空间多功能使用的可能性,以提高空间的利用率,通过有效的设计方法使空间具有尽可能多样的空间体验。对于空间的划分可以有多种灵活的方式,如采用标志物,地面高差,铺装材料以及其他景观小品等方式对空间进行暗示。此外,空间环境设计要注意创造出具有多样视角、能够欣赏到各种风景的场所,并注意赋予它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功能,使利用者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自由选择停留的场所和个人喜好的位置和设施。

2.1.2注重与周边实体空间结合的连续性设计

在具体地段的点状空间设计中,要结合周边的环境特点,与整体环境相协调,进行连续性的空间环境设计,为人们提供连续性的空间体验;并结合实体建筑空间界面,丰富空间层次,使建筑空间与外部空间环境融为一体、内外部空间均成为有效积极的空间,避免点状开放空间成为建设后的残留空地这种消极失落的空间场所。

2.1.3注重微观环境的生态设计

对于外部环境的布置更要结合地段的风向、土地植被、当地气候等生态环境进行设计,使开放空间成为人们户外活动的宜人场所。影响户外舒适性的主要因素有阳光、气温和风等。点状开放空间的选址和设计应尽量满足夏季阴凉和冬季日照;设计师应事先进行场地日照分析,帮助决定哪些方法来提高可接受日照量或缓解不利效应。类似于日照阴影的需求变化,人们对风的需求也是依气候和时间变化的;点状空间周边的建筑物布局、道路方向、以及植物的行列种植都能影响风的强度和方向。

2.1.4注重微观环境的生态设计

开放空间的建设应充分注重环境的微观设计。过于追求景观视觉的构图效果,缺少对场所空间微气候条件的分析,会导致开阔的外部空间缺少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在烈日当空和风势较大的天气下,难以使空间成为人们驻足的宜人场所,由于缺少树木等立体绿化种植,使得人们在对空间的使用上有很大的被动性和气候的限制性。所以,对于外部环境的布置更要结合当地气候、地段的阳光、风向、植被等生态环境进行设计,使开放空间成为人们户外活动的宜人场所。

2.2绿道线性空间景观设计

2.2.1绿道的连通性设计

在绿道规划建设中,连通性是关键,形成网络是目的。人们通常首先需要考虑绿道延伸的长度和连通性。随着城市的发展,社区的扩大,单个“点状”绿地空间日渐被孤立或与自然区域隔离。绿道将这些点状空间连接,能阻止这些生态岛的进一步孤立,创造与城市建成区域的缓冲带和更多的自然栖地。同时,绿道将公园、居住区、学校、公共设施、历史文化资源等相连通,为人们提供了接近自然的通道大大提高了设施的可达性和利用度,以及社区的宜居性。

2.2.2可达性

线性空间相对于人们住地的区位是决定着人们使用公共绿化空间的方式、频度的重要因素。Gobster(1995)在对芝加哥大都市区13条不同绿道近3000名使用者进行调查后发现,绿道与住所的距离直接影响其使用格局。他说明了绿道使用的距离衰减规律,使用者从居住地到绿道的平均距离为6.4km,距离越远,使用者越少。因此,设计师必须充分考虑到绿道规划的位置,尽量接近居住中心。还必须考虑到一些年老的群体等特殊群体。

2.2.3绿道与机动车道的交叉设计

绿道作为一种可替代性的交通廊道,给人们提供更多选择的交通方式。绿色通道能够连接出行地和目的地,沿途具有美丽风景,使步行者和骑车人能够往返于其间。在城市内部的公园与绿色通道之间以及在绿色通道内部可建立连续的、与机动车道完全分离的非机动车道系统,为人们创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健康的绿色通行网络。对于以休闲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绿道(小径),可以设置绿道与机动车道的交叉路口,并设置清晰的标志,还应设置禁止机动车进入绿道的障碍物。

2.2.4设计的人文关怀

线性空间的规划应该遵从“人的需求”理论和“场所”精神并作为其设计的准则。在绿道设计中,应为步行者、自行车使用者、残疾人、滑板者等创造了安全、健康的通行环境和通行空间,促进其所连接的社区、市民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促进了市民的身心健康。同时,为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应该在绿道的沿线附近配备服务设施,如停车场、休息椅、野餐区、健身设施、垃圾箱、商店和标志系统等。附属设施尽量集中配置在各个不同等级的出入口,以增加使用效率,减少建设成本,维护生态环境。

2.2.5生态和文化景观特色保护

线性空间的设计应具有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资源景观保护的功能。从生态保护方面来说,供给动植物以及人类居住的栖地,并提供物种迁移的通道,并吸收和储存营养物,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改善气候等;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文化景观特色保护方面来说,线性空间作为一种低强度的开发,是城市环境中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城市环境之间的一个缓冲带,能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城市更新;另一方面,规划设计应避免更大范围内的均质性而导致失去文化景观特色。

结束语

城市公共空间对满足市民日常室外活动及公共社交的需求、改善城市微气候、提高居住质量和美化城市形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何在有限的城市范围内,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创造与需求相适应的、高质量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是新时代的规划师和景观设计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姚晨阳.基于生态意义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铺地环境的设计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6(48):72-73.

[2]宋凯妮.地域特色下的滨水景观设计[D].山东建筑大学,2016.

[3]郭声蒿.基于地域特色的主题广场设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

[4]安明.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6(10):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