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军(黑龙江省医院150036)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2-0279-02
荨麻疹临床极常见,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性反应。约有15%~25%的人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其中40%的人单患荨麻疹,10%的人单患血管性水肿,50%的人有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的合并表现。根据病程持续时间,荨麻疹分为急性(6周内皮损消退)和慢性(皮损持续6周以上)两类。
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属于由IgE介导的即发型(I型)变态反应。服用青霉素和相关的抗生素所导致的机体出现过敏反应,是引起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的最常见原因。50%慢性荨麻疹患者在1年后症状消失,20%病程>20年;50%~75%的荨麻疹伴血管性水肿患者5年内仍有活动性病变,20%病程>20年。因血管性水肿死亡的患者中,约1/3是由喉头水肿所致。
1护理评估
1.1健康史
药物、食物过敏史是引起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的常见原因。家族史对荨麻疹无临床诊断意义。20%左右的患者既往有荨麻疹病史。
1.2临床表现
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在临床上的表现有许多不同点。
1.3辅助检查
1.3.1组织病理真皮水肿,皮肤毛细血管及小血管扩张充血,淋巴管扩张,血管周围轻度炎症细胞浸润。水肿在真皮上部最明显,不仅表现在胶原束间,甚至在胶原纤维间也可见水肿而使纤维分离。胶原纤维染色变淡,胶原束间隙增宽。
1.3.2皮肤专科检查皮损分布的部位评估;皮损的面积评估;皮损的外观形态评估;皮损发生的时间及周期评估等。
1.3.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抗核抗体和血清补体阳性等。
1.3.4其他光、运动、热水浴试验,直接皮肤划痕试验和皮内试验,斑贴试验等。
1.4心理社会因素
由于疾病的突发、病情的反复常使患者感到紧张、焦虑、恐惧、抑郁、无助、濒死、绝望等不良情绪反应。
2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
包括瘙痒、病情观察、饮食及皮损护理等几方面。
2.1.1瘙痒
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减轻瘙痒的措施有:通过看电视、聊天、看书、看报、讲趣闻等分散注意力;避免用肥皂、热水洗澡,忌用手搔抓及摩擦;避免穿着粗、硬、厚及化纤衣裤;避免烈日曝晒;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湿度,保持空气清新;加强宣教,嘱患者切勿将表皮抓破,强调保持局部皮肤完整、清洁、干燥的重要性。
2.1.2在治疗期间,患者病情会有多次反复,因此,临床护士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十分重要;皮疹的发生、腹部疼痛和腹泻等主诉,都提示病情的反复;随时和定时询问患者了解患者呼吸情况:如果主诉咽部有异物感,提示患者有轻微的喉头水肿;如出现严重的憋气、呼吸困难等症状,则提示患者发生了喉头水肿的危急状况。
2.1.3腹型荨麻疹患者应指导患者避免食用粗糙、带壳及硬的食物,以免加重腹痛及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2.2心理护理
研究发现,心理压抑、精神紧张可致瘙痒复发或加重。人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体,心理与生理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护士不能只看病,不看人;只护身,不护心。应以心理学理论作指导,多与患者沟通、交谈,改变患者不正确的认知、不良的心理状态,调整患者情绪,调动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理接受治疗及护理。
2.3治疗配合
2.3.1当患者发生喉头水肿的紧急状况时,护士应立即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准备气管切开包或气管插管等抢救物品和抢救药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急救。
2.3.2腹型荨麻疹患者应记录出入量,避免发生水、电解质失衡。
2.4用药护理
2.4.1注意观察抗组胺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加强药物宣教,保证患者服药后的安全,阻止服药的患者驾车、开动转动的机器。
2.4.2使用钙剂治疗时,以防外漏引起组织坏死,注意观察输液管是否有回血以及输液是否通畅等。发现外漏必须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尽快处理。
2.4.3治疗过程中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输注治疗时,滴速不宜过快,否则易引起心慌、头昏等症状,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同时倾听不适主诉,注意观察是否发生药物副作用,如高血糖、高血压、低血钾、消化道出血、低钙、精神异常等。
2.5健康教育
嘱患者忌食辛辣、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姜、蒜及鱼、虾、蟹、海鲜等。不可暴饮暴食,要多吃清淡而富有营养的易消化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保持良好的心情,生活起居有规律,保持大便通畅。勿用热水及肥皂水烫洗皮肤。修剪指甲,避免搔抓,内衣宜选宽松柔软棉质品,勿穿化纤紧身内衣,以免刺激皮肤,加重瘙痒。尽可能地找出发病诱因并去除之,如禁用或禁食某些对机体过敏的药物或食物,避免接触致敏物品。遵医嘱正确用药,如发现皮疹加重,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R.B.奥多姆,W.D.詹姆斯,T.G.伯杰.安德鲁斯临床皮肤病学[M].第9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