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朝辉
(陕西省韩城市人民医院陕西韩城715400)
【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多发伤患者6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取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一期确定性手术治疗。对比(1)两组入院时损伤严重程度评分。(2)两组体温恢复时间、凝血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入院时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分别为18.8±3.9分、19.1±4.2分,比较无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体温恢复时间、凝血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损伤控制外科技术运用于多发伤患者时,能够改善患者预后,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生理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损伤控制外科;多发伤;价值
【中图分类号】R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113-02
随着交通业、建筑业日益发达,各类交通事故造成的严重创伤明显增多。严重创伤发生后常导致多系统或器官联合受累,即多发伤发生率明显增加。与单发伤患者相比,多发伤患者易发生休克、重症感染等并发症,这就对创伤救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把外科手术看作是复苏过程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更强调患者生理机能的保护和内环境紊乱的纠正[1]。因此我们拟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的使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2月~2016年1月我院诊断为多发伤的患者,损伤原因为车祸伤、坠落伤、砍刺伤等,致命伤部位为腹部、胸部、骨盆等。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平均(48.5±15.8)岁、男24例,女6例,对照组平均(47.9±14.5)岁、男25例、女5例,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多发伤诊断标准,入院时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大于16分。(2)严重酸中毒、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者。
1.2排除标准
(1)受伤后经外院处理转入我院者。(2)受伤前有基础疾病者。
1.3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入院后建立静脉通路,保证呼吸道通畅,完善生化、凝血、B超、X线等必要检查,做好术前准备,优先处理最致命的创伤。
对照组:行一期详尽手术,修复创伤,术后转ICU继续治疗。
研究组:(1)采取姑息手术,目的为止血与控制污染为主:腹部创伤:修复腹腔大血管,胃肠穿孔以荷包包埋,单纯性肠穿孔可用单层连续缝合来修补。十二指肠、胆道、胰腺损伤可置管外引流。肝破裂以填塞结扎为主,胰腺损伤仅闭锁胰管,不行胃肠重建。对于腹腔出血时,填塞腹腔四个象限,广泛填塞时应将肠管推向腹部中央,防止直接压迫肠管。胸部创伤:迅速止血,短时关胸。骨折伤:采用外固定,大出血修复困难时,选择暂时插管,颅脑创伤者行血肿穿刺引流减压,根据CT影像学动态变化决定是否2次手术。(2)术后转ICU,当血液动力学稳定、心肺功能稳定、机体酸中毒、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纠正后再次行确定性手术。
1.4观察指标
对比(1)两组入院时损伤严重程度评分。(2)两组体温恢复时间、凝血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入院时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对比
研究组和对照组入院时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分别为18.8±3.9分、19.1±4.2分,比较无差异(P>0.05)。
2.2两组体温恢复时间、凝血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对比
研究组和对照组体温恢复时间、凝血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体温恢复时间、凝血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对比
*
3.讨论
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体温恢复时间、凝血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上具有明显差异。提示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把初期的手术看作是复苏过程中的一个部分而不是一个终结,更加重视纠正严重的生理损害和代谢紊乱。
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是1983年由美国医生提出的。其治疗过程包括3个阶段:(1)第一阶段主要目的为采用损伤较小的应急救命手术处理致命性损伤,及时控制出血,减轻缺血缺氧。其次为防止污染、控制污染[2]。(2)第二阶段主要目的为做好心、肺、脑复苏,加强重要脏器功能支持,防治脏器并发症,纠正生理功能紊乱。(3)第三阶段主要目的为等患者生理学指标有所改善后,行确定性手术。
我们认为第一阶段控制出血是首要任务,如骼静脉可用暂时压迫来达到止血的目的。其次控制污染是第二个目的,如肠管穿孔可单层连续缝合修补。十二指肠可置管外引流。胆管创伤时,损伤胆管予适当修补,行“T”管支撑引流。胆汁性腹膜炎发生时予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后,于文氏孔处放置三腔三套管通畅引流。在腹腔填塞、脏器水肿时,易发生腹腔间室综合征,有学者[3]指出可以采取人工聚丙烯网补片暂时关闭腹腔。但损伤控制外科技术仅仅是为全身复苏争取了时间,仍然需要采取二期手术,一般第一次手术后24h~48h为第二次计划性手术的最佳时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损伤控制外科技术运用于多发伤患者时,能够改善患者预后,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生理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何刚,单远洲,刘海林等.损伤控制外科在严重胸外伤为主的全身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0):5858-5860.
[2]黄利军.急救体系与损伤控制外科在提高多发伤抢救成功率中的作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5,8(6):963-964.
[3]刘丽丽,王玉甫,詹永杰等.损伤控制复苏理念在多发伤伴大出血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5,6(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