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位检查对外伤性颈椎脱位影像显示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1

卧位检查对外伤性颈椎脱位影像显示的影响

卢吉银

卢吉银

攀枝花市米易县人民医院(四川攀枝花617200)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分析卧位检查对外伤性颈椎脱位影像显示的影响。方法对3例外伤性颈椎脱位病例立位和卧位平片(及CT)检查所显示影像作对比观察。结果3例病例立位和卧位检查影像有显著差异,卧位片出现漏诊。结论卧位检查对外伤性颈椎脱位不能充分显示,存在漏诊可能性,在工作中要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卧位检查外伤颈椎脱位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2)4-42-02

颈部外伤容易造成颈椎脱位,X线平片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一般选择站立位(或坐位)摄取正侧位(或张口位+侧位)片观察,即可明确诊断。但实际工作中颈部外伤病人常因颈部或肢体疼痛不能立位检查,或合并严重颅脑外伤,检查时病人烦躁不合作或呈昏迷状态,因此常摄取仰卧前后正位(或张口位)和水平侧位代替立位检查。笔者在工作中遇到3例立位检查与卧位检查对颈椎脱位显示不符合的情况,报道如下。

1诊治经过

病例1男性,36岁,X线号(CR)18340因车祸伤致颈部及左肩部疼痛来院诊治。在我科取仰卧位摄取左肩部前后位、颈部前后正位及水平侧位片,显示左侧锁骨骨折,颈椎片未见异常表现(图1A)。3天后病人作了左锁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颈部因X线检查未发现异常未作处理。2周后病人仍述颈部疼痛明显并活动受限,再次到放射科作颈部站立正侧位检查,发现颈椎第5椎体向前脱位(图1B),与第一次卧位检查所见严重不符合。病人说来我院前曾在当地卫生院X线检查“说颈部有问题”,遂调取当地卫生院X光片观察,发现确有第5椎体脱位。经病人回忆,说“当时是坐着检查的”。

病例2女性,54岁,X线号(CR)36062因跌伤致全身多处疼痛来院诊治。颈椎站立正侧位片检查发现寰枢关节脱位,疑有枢椎齿状突骨折(图2A)。CT平扫及图像重建显示齿状突未见骨折,寰枢关节未见脱位(图2B),与X线检查所见不符合。考虑到立位和卧位检查可能对脱位显示产生影响,故让病人同时摄取坐位侧位片和卧位水平侧位片观察,证实立卧位存在显著差异(图2C、2D)。病例3男性,44岁,X线号(CR)41574因外伤后颈部疼痛半月来我院诊治,X线立位检查即发现寰枢关节脱位(图3A)。鉴于以上两个病例的经验教训,有意摄取仰卧水平侧位作对比观察,结果寰枢关节无明确脱位征象(图3B)。

2讨论

颈椎外伤脱位在临床上很常见,危险性大,漏诊后病人得不到即时固定处理,加上诊治医师及病人未引起足够重视,埋下了安全隐患。在以后的病人搬动、护理、以及手术全麻过程中若处理不当,轻者加重病情,重者可能伤及脊髓造成患者高位截瘫甚至死亡,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在正常颈椎侧位片上,颈椎各椎体前缘、后缘的连线,以及寰椎后弓的前缘与各椎体棘突的前缘的连线,这三条序列线是平滑连续的,并且三者之间大致平行,呈弧形凸面向前。寰椎前弓后缘与枢椎齿状突前缘之间的间隙,正常成人不超过2毫米,若超过2毫米应怀疑有脱位可能,超过2.5毫米者可肯定有寰枢关节脱位[1]。根据上述诊断标准,病例1立位片显示第5椎体向前错位(图1B),颈椎脱位诊断无疑,但卧位片未显示(图1A)。病例2寰椎后弓的前缘与以下各椎体棘突的前缘的连线不连续,且枢椎齿状突前缘与寰椎前弓后缘的距离增宽,达4.2毫米(图2A、2C),诊断寰枢关节脱位成立。但卧位片显示不明显(图2D),CT片上无脱位征象(图2B)。病例3枢椎齿状突前缘与寰椎前弓后缘的距离达8.5毫米,寰椎后弓的前缘与以下各椎体棘突的前缘的连线不连续(图3A),诊断寰枢关节脱位也成立,同样卧位片(图3B)未显示。

图1A:仰卧位水平投照检查,显示颈椎序列线正常,无脱位表现。



椎后弓前缘距离达5毫米。卧位片(图2D)脱位征象不明显,极易勿略。

图3A:站立位检查,齿状突前缘与寰椎前



图3B:仰卧位水平投照检查,寰枢关节未见脱位征象。

笔者认为,卧位检查对颈椎脱位显示肯定存在影响,但查阅文献资料及专著,未见相关报道。病例1虽在我院未引起医疗纠纷,但教训是深刻的,值得深思,也值得与同行探讨。为什么卧位水平投照检查对颈椎脱位征象不能充分显示,其影响几率有多大,尚不得而知。是否在卧位时由于体位原因使脱位的颈椎处于复位状态,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出于安全考虑,笔者与我院外科达成共识,凡是危重病人在我科作颈椎卧位检查时均在报告单上写明是“卧位”检查,并要求病人在病情稳定允许后再作立位检查,必要时还加照过伸过屈位,以排除颈椎脱位可能。

3结论

颈椎卧位检查对外伤性颈椎脱位不能充分显示,存在漏诊可能性,在工作中要引起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编写组.X线诊断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