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燕
(浙江省金华市医务室北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200)
【摘要】目的:分析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41例输液反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确定其影响因素,将所得数据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探讨护理对策并获得结论。结果:41例发生输液反应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知,输液操作是导致输液反应的主要因素,所占比例高达51.22%,与其他因素所占比例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液反应影响因素包括操作、药品、环境、自身等,护理人员应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输液反应发生率,保障患者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
【关键词】输液反应;影响因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8-0217-02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式,但在输液治疗过程中若发生输液反应则将直接影响疗效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本文将于2014年1-12月期间,选取41例发生输液反应患者给予临床研究,分析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为提高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提供可靠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1例输液反应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2例,年龄19至87岁,平均年龄(48.92±1.15)岁,原发疾病:呼吸系统感染23例、泌尿系统感染4例、病毒性心肌炎3例、胃肠道疾病11例。
1.2方法
对41例输液反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为查阅相关病历资料、询问当事接诊医护人员、询问患者本人及家属等,确定输液反应影响因素:①药品:药品贮存不当、存在配伍禁忌、质量问题等;②操作:输液速度过快、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章制度等;③环境:输液室未按要求清理消毒、通风不良、温度及湿度不宜等;④自身:患者间因年龄、性别、机体状态等存在个体差异,对药物反应程度也将有所不同。将所得数据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探讨护理对策并获得结论。
1.3统计学方法
将上述研究所得数据经专业软件包(SPSS)给予相关分析(统计学),以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X(%)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当数据对比显示P<0.05则提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1例发生输液反应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知,输液操作是导致输液反应的主要因素,所占比例高达51.22%,与其他因素所占比例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
表41例输液反应患者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例数(n)所占比例(%)
环境1331.71
药品512.20
操作2151.22*
自身24.88
总计41100.00
注:*与其他影响因素所占比例对比P<0.05。
3.讨论
研究表明[1],静脉输液目的包括补液维持机体水分、电解质、酸碱度平衡;提供机体所需营养物质;给药治疗疾病等。输液反应是指静脉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完成2h内发生的与输液治疗相关的过敏反应、热源反应、肺水肿、急性心力衰竭、感染等不良反应。本文研究可知,输液反应主要影响因素为输液过程中的操作情况,如输液速度过快、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章制度等,所占比例高达51.22%,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药品、环境、患者自身等,与刘金华[2]研究结果相符。
有研究显示[3],针对输液反应影响因素提供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显著降低输液反应发生率,保障患者静脉输液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护理措施如下[4]:①输液前应严格按照处方内容配备药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②按要求贮存药品,定期检查药品存放情况,用药前应仔细观察其外观、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基本情况,确认无误后方可配药;③掌握待输液患者实际情况,如病情、年龄、性别等,结合以往经验及相关规定控制输液速度;④制定符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的无菌操作规章制度,输液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制定实施无菌操作,若条件允许可配备专人监督护理人员输液操作工作,及时纠正不良情况保障输液操作正确性;⑤输液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呼吸、脉搏、面色、血压、心率等)或主动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不适,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停止给药并告知医生处理;⑥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综上所述,输液反应影响因素包括操作、药品、环境、自身等,护理人员应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输液反应发生率,保障患者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彭六保,原海燕,朱运贵,等.输液反应分析研究及预防对策[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24(9):570-571.
[2]刘金华.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及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2,249(12):216.
[3]李桂青.23例输液反应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4(17):203-204.
[4]王瑞芳.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时珍国医国药,2013,14(5):31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