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张首国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各项教学教改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教学教研的新成果不断涌现,有些成果甚至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支奇葩,成为指导教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法宝”.因此,让我们不得不叹服课改的巨大魅力,也不得不感慨新课改的全面实施给民族进步、社会发展带来的强大生机与希望.可是,在成绩与欣喜的背后,我们又不得不正视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数学教学基础学科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仍存在的偏差和不足.
一、教学观念上存在着偏差
由于受到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冲击,数学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着实更新了不少,也提高了许多,比如在人才观、质量观、教育教学观等较传统的认识上有所突破.但这仍只算得上是涉及了“皮毛”,并没有波及“骨肉”.想想看,如今大小的分开课、示范课、研究课等,哪节课仍不是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导”地接收一切?瞧瞧看,哪节课又不是教师课得累,而学生听得困?于是,教师累出了白发,学生练成了“机器人儿”,教师的一桶水教师队伍倾完了,学生却捧不出一杯水来.问问看,课堂上有哪个教师敢一个问题都不提,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地学,真正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结合实践,笔者以为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偏差:
1.重于数学学科知识的传授,轻视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当今实践新课程的进程中,我们教师完全可以把所谓的“数学正规课”搬到户外上成“数学活动课”,大胆地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堂45分钟固有的时空,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去亲身感受诸如测量学校旗杆、度量护坡倾角大小等实践活动.我想只有这样教学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得到实效,因为这不仅仅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让学生获得学科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重于数学知识、重点、难点的反复训练提高,轻视情感目标的挖掘以及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时常以一节课的重点是否突出了,难点是否突破了,知识点是否完成了等评判标准,很少顾及数学情感目标的挖掘和思想方法的渗透.我们教师完全有理由通过完整的课堂教学去训练学生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而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3.重于“功夫不怕有心人”的作风,轻短时高效的教风.
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那种提前上课,延时讲课以及要课、争课的现象在当今仍时有存在.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教师敬业精神的可贵和学校激励竟争机制的功效.但在赞誉之后,我们也得正视教师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技能等方面存在着与新课程改革不合拍的事实,“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仍只能喊成口号罢了.若长此以往,势必会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教师教学水准的提升,进而影响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健康发展.
二、教学信息化手段运用的滞后
在知识更新如此迅猛的今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无不对教育教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就数学学科而言,抽象的、单调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以及交错的图形,运动变化的实际问题等给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理解造成了障碍.可是,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教学中,一方面因为绝大部分教师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走出来的,早已习惯了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做法,总以为这样的教学才是真实、简单、有效的.同时,由于受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客观条件的限制,尤其是信息技术培训坐标的极为短缺的现实,学校即使有现代化教学设备也没多少教师会合理地进行使用.所以,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少运用,致使课堂的绝大多数时间被花在了无用的“读、写、想”之上.试想,单一、呆板的教学如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能够减负,又如何能够实现抽象变具体?同时,我们知道,现代教学手段的拥有以及合理选用过程是教师的一个再创造过程,是教师挖掘教学媒介所蕴含的教育观念、思想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过程.另外,有效利用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条件,也是对新时期教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的反映.
所以,不断增加对教学软件的投入,着实提升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自觉、主动、合理选用教学手段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项必然要求.
三、教学技巧上的修修补补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每个教师在追求个人的教学艺术和形成教学风格上迈出了一步.但就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数学教学而言,那种突出“以生为本”的理念,真正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主动有效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丰富情感的意识和能力显得不够.应清醒认识到,单凭教师抑扬顿挫的讲解、津津乐道的说教是替代不了学生对知识能动地选择、批判、加工和改造的过程.“教师要少讲一点,少包办一点”的呼声在如今是愈来愈强烈.新刘标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其主要职责是保证学生能动地学习,独立地思考,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内容,能够独自探索到的结论,教师最好不要再讲了.教师应在启导上下功夫,在指导上花气力,导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困.
四、教研教改的力度不大
1.教研专题不专.
就目前来说,“数学读写与创新”,“初中数学探究策略与实验”,“分层教学”等教研主题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数学教研中均有所涉及.可是对每种专题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研究的一般步骤是什么?等等都只知表层.对于教法的突破口、关键以及实验方案的制定等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只能终归是问题罢了.教师们在教研教改中,只是凭一时的热情与兴趣,甚至是受形势所逼而去做一些表面文章,没有任何实际研究成果来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
2.进行研究活动形式单一.
无论是学校教务处,还是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五谈及开展教研,无不是听、讲、评而已;至于怎样去确定教研主题,如何稳步推进实施,怎样进行评比验收?等教研过程无所设计.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教师来讲,能够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听满规定的公开课节数,取得差不多的教学成绩就算完成了任务.
3.参与教研氛围单薄.
“教学之声相闻,教学方式专有”的现象仍然存在.那种为了教法的切磋,为了习题的巧解,为了课题的探究,为了手段的选取而形成的集体的教研氛围并不浓.纵使专门的教研时空,切中时弊和要害者甚少.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肩负素质教育的重任,我们要充分正视不足,把握机遇,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努力改进存在偏差和不足,真正使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的数学教学早日跟上改革的节拍和时代步伐,为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搞好这一基础学科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