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服心理援助中心上海200030)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5-0349-02
“系统认知分析法”是由我[1]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历时十一年,逐渐创立的一套实用性强、问题判断精准、疗愈效果明显和稳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通过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利用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信念,从而改善不良行为,达到适应社会和寻求个体发展的心理治疗方法。
我最初确立“系统认知分析法”心理治疗技术的动因有两个,一是历经十余年、二万五千余小时的临床心理咨询案例的积累,觉得应该把从个案咨询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做一个整理和总结,把找到的对个案有效性的共性和规律形成一个脉络,在整理中发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任何心理干预学派,但却不失传承痕迹的一个全新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我有责任把这个技术中的主要思想和核心呈现出来,供大家批评指正。二是中国的心理咨询晃晃间也走了十余年,卫生部直到本世纪初才日益重视心理健康对社会和谐的重大作用,在中国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中提出要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开放式”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要求到2010年全国50%以上县级医院需开展医学心理咨询或精神卫生服务[2]。这项规划的设立,事实上为社会大量的心理疾病和困惑者带来了福音。但医学心理学的技术手段单调缺乏与病患的需求间很快形成了一种潜在的矛盾。同时,伴随着中国心理咨询职业化的脚步的迈进,西方的一些心理咨询技术也大量的引入,有效补充了我国在心理咨询技术上的空白,也让无需通过药物治疗的求助者得到了更深入的心灵关怀。
其实,在我国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研究起步于更早的20世纪80年代,但是,其流派体系的方法论和方法学研究却是国内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研究的新兴领域[3]。因为从对国外技术简单的拿来主义要完全与有着特殊文化背景的中华文明完全融合,总会显出其艰难,于是一些临床经验丰富的心理工作者,就开始了本土咨询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而这又是从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方法在我国应用上的整合开始的,这犹如一股趋势和一场运动,其主要目的是在不否认单一流派疗法有效性的同时,提倡同一流派内部、特别是不同流派之间的整合与应用。强调发挥不同流派方法技术的特长和优势,以期实现相得益彰的临床效果。当人们面对复杂个案时,不同理论疗法的整合与综合设计则更加突显出临床疗效的优势[4]。而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也是先由整合入手,在经验累积和各技术比照应用下,独自创立了“系统认知分析法”的心理咨询技术。
在我心理咨询临床执业的过程中,曾系统进行过认知行为技术训练和精神分析动力取向训练,另外又前后接触了家庭治疗、格式塔、存在主义及后现代类型的诸多心理咨询技术。但随着工作的进展,感受到这些西方的技术除了本身存在的缺陷外,还有在中国本土文化上的适应不良现象。特别是在不同的技术使用中,能发现它们之间理论体系的重大差异甚至背道而驰的冲突。为此,我力求整合各门派技术中的有效部分,并结合中国本土个案者的性格特征和成长因素,研究和开发了“系统认知分析法”这项新技术。该项技术独立展现了心理治疗过程中的个人成长系统性分析、认知结构分析及人格发展分析,这三股方向犹如形成了一根坚实的绳索,让个案在沿着这根绳索的攀岩中逐渐摆脱原生家庭、早年阴影和自我否定的羁绊,从而厘清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确立目标的实现和自我能量。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师,我在大量案例的积累中发现,人类所有苦痛和退缩、无助和迷惘,大多是由原生家庭的失范、早年阴影的堆积及不断萌生的自我否定的孱弱个性所引发。如果能突破这三堵樊篱,人类就能战胜大多数现实的困惑和未来的迷局。而系统认知分析法,恰恰就是通过个人成长系统性分析、认知结构分析及人格发展分析这三者的解构、重构直至整合的模式,把这三堵樊篱逐个击碎,使大多数深受心理苦痛的求助者重获生命的力量、重拾成长的信心。这些已经在本人大量的案例实践中已经得到了的验证。
“系统认知分析法”中所谓的系统,是指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族)系统、社会系统和自我的内系统的三个系统的整合;任何个体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系统认知分析疗法认为系统性是人类发展的根本属性,个体所依赖的系统就是处于这三个相互联系并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或部分所构成的整体。个体出现心理问题,究其原由,总能在这三个系统中找到根源,而且多数个体问题多由这三个系统整合不力所导致,包括自信和希望、抗挫和自主、适应和能力等一系列个体成长的核心元素在系统整合过程中遭受到的挑战。系统认知分析疗法在咨询与治疗过程中根据情况,会把咨询方向迁移到个体成长的系统,让个体的感受重置于系统中,通过发现、分析和认知重塑,不仅可以发现其问题和症结所在,也可以让个体问题在分析中得到澄清,在认知重塑中得到释放。
系统认知分析疗法包含三大问题假设:
一是个体的问题都是精神孱弱现象,正如一个儿童不可能适应成人社会一样,而所有的症状都是精神的孱弱性暴露在复杂社会时的一种不良反应;
二是个体的孱弱性在成长的系统中没有得到挥发和转变,而是定格在孱弱,没有随着生理生长而同步成长;
三是个体的信念和价值感定格于早期某个阶段,在现实中无法适应,导致诸多认知冲突,如果只解决其现实冲突,无疑是治表,而针对其本的处理一定要深入其成长的系统中。
系统认知分析疗法又有三大问题解决的假设:
一是通过整合个体的成长系统,让个体成长压抑在系统再现中得到释放、让其孱弱人格在系统中得到重塑,才能让个体摆脱问题和症结,并得以适应和发展。
二是对个体成长和现实事件的细致入微的分析,通过表述、语词结构、语气神态等细微处的分析,往往可以取得重大发现,并让问题个体得到觉悟。
三是个体问题解决的重要途径是爱,那就是完全而真诚的接纳和爱自己,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一个健康的爱他人的心理,一个个体的健康成长,是在爱的目标中得到充分整合的结果,由上人格才会由孱弱趋向强大[5]。
系统认知分析疗法的实施技术主要由以下几个内容组成:
(1)映射技术。让咨客把其经历(过去、现在或某一节点)的故事片断式或整体式的呈现出来,让其在放松的状态下,犹如叙述其看过的电影或剧本一下,让其画面通过语言呈现出来,此时随着故事的进展,叙述者会有各种情绪和行为反应,治疗师会去捕捉和分析,并找出其中内心冲突的原因,通过故事的叙述,往往可以让问题暴露,通过治疗师的提示和分析,可以找到问题的结点及被叙述者忽视的关键成分。
(2)移转技术。咨客不管在哪一个阶段痛苦或受挫,只要未在当下或未来某一时刻得到有效处理,就会形成一种记忆流,在未来任何一个刺激点就可能产生爆发各类应激情绪,这是情绪从过去向当下的负性移转。把过去经历的事故与现实做一个隔断,这在情绪层面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事。但这种情绪如果放到具体事业中却可能成为一种可贵的动能。比如逃跑是对过去的经历而言,但对等待在前方的目标而言可能就是一种努力争取和接近。移转就是把旧记忆中的负能量在现实中进行变形,对未来起到一个正向能量的作用。
(3)解析技术。咨客通过语言表达来说明问题所在,但事件的正确性往往受制于咨客场景中的态度、情绪和价值观,没有一个充满情绪的人会是中立的,当然也不要期待一个带着情绪伤痕的人求助者会是中立的。没有中立的态度,就需要回归中立和理性,因为这样可以帮助咨客摆脱孱弱化的情感和情绪。而心理治疗和咨询师就需要通过咨客语言中的每一个细微的事件进程进行询问、对质、解释、分析和引导。以疏理咨客的忽视、遗漏、偏见和隐瞒,帮助咨客理解故事的真实性,从而降低咨客的情绪化建构。
(4)自我整合技术。咨客的问题放到当下来解决,往往是其自我角色感受到了挑战,使其产生难奈的情绪和不良反应。而自我角色往往在记忆他人或现实他人的角色的制约下无法得到舒展。如果是与记忆他人的制约冲突,往往是自我角色被孱弱我所覆盖。这就需要自我与孱弱我有一个接纳和处理的过程,以求自我重新焕起。如果是与现实他人的制约冲突,往往是自我角色尚未分离出理想我,所以自我角色显得乏力。这就需要自我对理想我的激活过程,以求自我点燃前行的希望。
(5)系统整合技术。系统认知分析法主张个体成长所依赖的三个系统“家庭(族)系统”“社会系统”“个人心理系统”的完整性是保证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核心基础。如果三个系统出现分裂或单个系统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甚至危及其他系统的存在。所以,三大系统的健康运行是个体成长的保障,同时三大系统的有效整合又是个体发展的关键。系统整合技术是基于单个系统厘清问题疏通障碍基础上所进行的高级别治疗技术。是实现个人成就和拥有同步良好感受的手段。系统整合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治疗师与咨客达成共识,深入到个体全方面的成长环境中,建立系统与系统的衔接,协助咨客共同实现整合的一整套应用和方法,个体的从此开始从某些心理困惑的治疗迈向人生发展和幸福体验之路。
【参考文献】
[1]范青,季建林.中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及现状[J].上海精神医学,2006,18(1):45-46.
[2]严由伟.心理咨询与治疗流派体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6.
[3]白福宝,严由伟.心理治疗整合新趋向:同化模式及其超越[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类),2009(6):144-149.
[4]顾歌.一个抑郁男孩的三十个小时[M].漓江出版社.2013:23-25.
[5]GuGe.Whopayforthegriefintheworkplace[M].RailwayPress.2010: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