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玲(宿迁市宿豫区实验初级中学江苏宿迁223800)
【摘要】在传统的教育中,习惯性的指责、批评的教育方式只能给使用者的动机与结果带来消极的作用:本来是希望学生好,有时却适得其反,造成学生越来越坏。本文通过赏识教育的概念诠释,并结合案例分析如何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教育。
【关键词】学生管理;赏识;赏识教育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室主任,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在《赏识你的孩子》一书的引言中讲到:“当今中国,应试教育的重压使人世间最美好的教育渐渐地远离了生命,远离了生活、远离了时代、远离了大自然……”“不少孩子上学后,亮晶晶的眼睛反而变得暗淡无光了。”“不少上学前能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竟连一个为什么也问不出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后果呢?其原因是学生缺乏被赏识的机会,因此,赏识应该成为管理学生的一剂良方。
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美的东西,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提出表扬,给与肯定和表扬。日本儿童教育家的一项研究表明:孩子经常受到夸奖与很少受到夸奖其成功率前者比后者大5倍。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再差的学生也有其长处。我们的学生不可能都成为专家学者。国家建设需要各个层次的人才,全体学生都应受到赏识。
赏识教育是一种神奇而又普通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新鲜而又古老的教育方法。以我的理解,赏识教育就是一种要看得起学生,抓住学生的优点不放,“小题大做”“无限夸张”的鼓励性教育;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常化教育;是一种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的教育。
1.用赏识,树形象,建真情
赏识教育的本源是爱。这种爱,应该是真挚的爱,科学的爱,艺术的爱。只有一个对学生充满了爱的教师,才能真正去尊重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于那些“异样”的学生,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爱他、赏识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给予赏识,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功的希望之火。教育实践告诉我们,赏识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真诚的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及信任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赏识是心的呼唤,情的交流。在管理学生中运用赏识就是在人格上与学生平等,在心灵上与学生相通,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天下最好的学生,与学生建立真情。
1.1耐心倾听。
倾听学生说话是尊重学生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此,我们常常走进教室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的内心世界得到疏导。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肯定和赞许,潜意识里有很强的成就感。只要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要求是正当的。我想,多给他们一点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不是很好的锻炼吗?一次班会课上,学生提出一个想法:“老师,最近我们班有许多同学都想当干部。一来可以衡量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激励自己做的更好,二来可以帮助老师,为你减轻负担。”这想法太好了!我为何不采纳呢?我当机立断在班干部制度上推出另一套方案;竞聘上岗制。
1.2关爱学生。
赏识,需要微笑,微笑是一种礼仪,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最好一种方式。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紧张,如果再加上老师的“苦瓜脸孔”,的确是苦上加苦。人人都喜欢微笑,一个教师如果带着亲切的微笑出现在学生面前,在课堂上讲课,学生的拘束感会顿时烟消云散。他们便会自觉的听讲,积极思考,热情地举手发言,相反,一句挖苦的话会使学生认为己不如人、自暴自弃、甚至一蹶不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善意的微笑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教育教学中运用微笑的艺术,能使你的教育管理犹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土”。老师们,不管你的心情是失落还是愉快,当你面对学生的时候,请别忘了流露出你真诚的微笑,因为微笑是教师最美的语言!所以教师要用微笑去温暖学生的心灵,用微笑去安慰学生、鼓励学生、吸引学生。曾有一位男同学的数学成绩不好,后来老师把他调到中间靠讲台的座位上,老师每次上课铃响前就走进教室先跟他说话,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鼓励他要用心听讲,学习数学。这一摸一拍一句话,给了这名学生极大的兴奋和满足,他觉得老师不是烦他,而是喜欢他。
1.3宽容学生。
赏识学生也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源于善良和宽容。善良与宽容,就是以尊重、理解、信任的强大精神力量,去熏陶、诱导、影响学生,给学生以自我反省、自我选择、自我进步的时间与空间。一个教师个人能力无论多强,如是心胸狭窄,不能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学会宽容,不能成为学生的朋友,不能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和谐的伙伴关系,那么他的魅力就不会持续太久。“金无足迹,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我们的学生。当学生有做错事时,老师千万要压住火,沉着气,用广阔的胸襟善待他们。对于学生中随时出现的一些小错误,老师在帮助学生认识这些问题的同时,多给学生一点宽容,“宽容”不是姑息、迁就、放纵,而是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对犯错误学生不理解与尊重。从时间上,场合上,态度上条件上,认识上宽容学生,让学生有时间,有过程地认识错误,并给他们留有改正的余地。
1.4克服“代沟”。
两代人由于生活的时代不同,所形成的观念不同,对问题的认识也就不同,这就形成了“代沟”。教师和学生之间年龄差距较大,可视为两代人,中间也有代沟。我们在思想上要认识“代沟”,在心理上要克服“代沟”,不能凡事都用自己的观点和眼光看待学生,而要用时代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搞好师生关系,有的老师始终认为:我是老师,我是班主任,学生就得听我的,服从我的,要知道,教师与学生不是尊卑上下的等级关系,在政治、人格、权利上是平等的友爱关系,是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
2.借赏识,树自信,促热情
学生在课堂上越来越怕发言,因为他们担心讲错了,会遭来同学的讥讽,老师的责备。其实这是他们缺乏自信,如参加兴趣活动,愿意参加的人寥寥无几,追其原因无非就是自信心不够强,因此,我在平时不断鼓励他们,当他们在取得成功或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步时,要及时予以肯定和强化,使学生感到“原来我能行”。赏识,使他们找回了自信,每天都会洋溢着自信的笑脸;赏识,能积极蒸腾起学生积极自信的人生态度和不断进取的勇气与精神。
教师和蔼可亲、激励向上的语言,能使忧虑变得坚定、恐慌变得平静、犹豫变成主见、自私变得互助、怯懦变得勇敢、自卑变得自信等,综合起来就是“我能行”的力量与信心。这就是教师语言对学生心理引导的结果。这种引导将使学生的心理不断健康成长,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主流。一个和孩子长年在一起的人,心灵永远活泼像清泉;一个热情培育小苗的人,希望永远会跳动在心间。对学生来说恰是潺潺的小溪,涓涓的细流,拉开了一扇扇未启的窗帘,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斑斓的新世界。
3.以赏识,挖潜力,调激情
赏识教育的动力机制来源于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其核心内容是:肯定成就、提供楷模、及时反馈。通过激励作用使个体变消极为积极,充分发挥其潜能,保持活动的有效性和高效率。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人觉醒,把蕴藏在人身上的巨大潜能调动并发挥出来,这就是要求教师要像伯乐识千里马那样发现人才,赏识人才。
当学生在复述课文,口语交际,解决思考题与众不同时,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因为赏识能扬起学生创新的风帆。有一次,我布置一项作业,请学生制作一件东西,要开动脑筋,与众不同。第二天他们都展示了他们的成果,虽然没有那么精致,却流露了他们的发明创造,我夸他们心灵手巧,善于思考,他们喜笑颜开。赏识,优化了学生在集体中的角色地位,让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赏识犹如阳光雨露滋养万物生长;赏识,就是成功的翅膀。赏识学生,使我们走向学生,缩短了师生情感距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享受过赏识的人们都不会忘记那种美好的感觉——血液循环因感情的荡漾而愈加顺畅,精神在愉悦中徜徉。
赏识引导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认识自我,从容面对生活,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扬长避短,不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人师表,要学会不失时机地赏识学生,信任、尊重、宽容学生,教育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宜,只要我们讲究教育艺术,寻找更好的方法与学生心灵撞击,就能教好书育好人。一个微笑,一句称赞,一个亲切的动作,温暖了学生,也亮丽了自己。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我们以赞赏的目光来看待他们;以宽广的胸怀,谦谦的雅量,多看到学生的长处,充分肯定其点点滴滴的进步,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享受。这样去教你的学生,你的学生又怎么不喜欢你呢?你又何曾会担心他们考不出好的成绩呢?
收稿日期:2009-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