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林(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四川成都610000)
【中图分类号】R2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296-02
【摘要】穴位贴敷作为一古老的中医外治法,与西医的透皮制剂给药异曲同工。也是传统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关键词】中药贴敷呼吸科临床应用
经络是人体气血循环运行及参与新陈代谢物质出入的通道,而穴位则是此运行通路的交汇点,是“肺气所发”和“神气游行出入”的场所。中医学认为,穴位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反映各脏腑生理或病理的机能的同时,也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点。根据中医“善补阴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阳者,必于阳中求阴”,以及“冬病夏治,夏病冬治”,“旦助阳、暮益阴”等理论,将平衡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呼吸科病人多虚实夹杂,故治应扶正祛邪,协调阴阳。1)宣肺祛痰,理气平喘;2)补肺气;3)补益脾胃;补肾纳气/滋补肺肾。针对咳嗽、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多途径多方面干预其病程链,减轻症状,从而缓解病情,缩短疗程,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及程度,并最终达到改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命的目的。
1临床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经统计2010年7月~2011年2月呼吸科穴位贴敷病人量为11505人次,年龄范围18~95岁,60岁以上人次为64.9%,咳嗽人次为32.1%、哮喘人次为44.5%、慢性阻塞性肺病人次为20.5%、其他病人人次为2.9%。
2作用机制
2.1透皮吸收通过动脉通道,角质层转运(包括细胞内扩散和细胞间扩散)和表皮深层转运而被吸收,药物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进入血液循环。
2.2水合作用角质层是透皮吸收的主要屏障,中药外敷使局部形成一种汗水难以蒸发扩散的密闭状态。使角质层含水量从5%~15%增至50%,角质层细胞结构由此变得疏松,易于药物穿透。研究证明药物的透皮速率可因此增加4~5倍。
2.3活性剂作用贴敷药物中所含的铅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可促进被动扩散的吸收,增加表皮类脂膜对药物的透过率。
2.4芳香药物促进贴敷方中的芳香类药物,多含挥发性烯烃、醛、酮、酚、醇类物质,其较强的穿透性和走窜性,可使皮质类固醇透皮能力提高8~10倍。
3药物贴敷特点
3.1作用直接,适应性广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其适应证遍及临床各科,“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对许多沉疴痼疾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显著功效。
3.2用药安全,诛伐无过穴位贴敷疗法不经胃肠给药,无损伤脾胃之弊,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不犯上下。即使在临床应用时出现皮肤过敏或水泡,亦可及时中止治疗,给予对症处理,症状很快就可消失,并可继续使用。
3.3简单易学,便于推广穴位贴敷有许多较简单的药物配方及制作,易学易用,不需特殊的医疗设备和仪器。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或家属,多可兼学并用,随学随用。
3.4取材广泛,万物可用穴位贴敷法所用药物除名贵药材外(如麝香),还有常见的草药,价格低廉。甚至有一部分来自于生活用品,如葱、姜、蒜、花椒等。且本法用药量很少,既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又可节约大量药材。
3.5疗效确切,无创无痛贴敷疗法集针灸和药物治疗之所长,所用药方配伍组成多来自于临床经验,经过了漫长岁月和历史的验证,疗效显著,且无创伤无痛苦,对惧针者,老幼虚弱之体,补泻难施之时,或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更显优势
4取穴方法
根据中医取穴方法,选取相应的穴位,我科最常用的穴位:肺俞,风池,天突,膻中,大椎,膏肓,定喘,风门等穴位。本品同时可对颈椎病、神经痛、脑中风及后遗症、脑外伤后综合症、肿瘤及放化疗、介入治疗的患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肝炎;咽炎、肾炎、前列腺炎、糖尿病以及适宜进行穴位治疗的其他疾病进行治疗。
5适应症
咳嗽、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失眠、头痛、过敏性鼻炎等。
用法用量:
5.1根据病种的不同,以及个体状况的差异,综合分析判断,选择不同的穴位。
5.2每人隔日一次,每次4-5贴,每次贴4个小时。
5.37-10次为一疗程。如果需要进行第二疗程,需间隔3-5天。
6讨论
穴位贴敷疗法透皮给药的优点:不经消化系统破坏和肝脏分解,维持较长时间且稳定的血药浓度,从而使药物作用时间长而持久,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且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受到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