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彩霞青岛市城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山东青岛266108
摘要:人们通过音乐来传递心中的喜怒哀乐,通过舞蹈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在舞蹈的探索中,人们发现节奏感是舞蹈的灵魂所在,所以在研究舞蹈的基础上,人们对节奏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立足于幼师的舞蹈教学中,着重分析如何提高幼师对节奏感的把握和培养。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学节奏感培养
一、培养学生识别节奏的能力
幼师在对幼儿进行舞蹈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对于舞蹈背景进行学习了解,尤其是民族舞蹈,民族舞蹈承载了各民族的兴衰与发展历史,深入了解民族舞蹈的文化涵义,有助于形成学生对于该类舞蹈的独特认知和感受,通过不断的积累,提高学生识别节奏的能力。舞蹈的节奏识别可以通过“比较法”来进行。不同的舞蹈具有不同的节奏特性,而同一种舞蹈里面不同片段的节奏也有差异。通过对不同的节奏韵律的分析认识,理解它所蕴含其中的舞蹈艺术文化和舞蹈艺术性格,真正做到趣味与知识相结合,更好地进行节奏识别,提高幼儿对于舞蹈艺术的学习掌握能力。
二、体悟情感内涵,深入舞蹈灵魂
正所谓“舞蹈是舞者情感的传递”,任何一种舞蹈都是舞者在向观众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思想,如果失去了情感的传递和思想的表达,那么这段舞蹈并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作为一种动态艺术,舞蹈不仅是外部优美舞姿的展示,更是内部情感气韵的表达,是舞蹈节奏和舞者呼吸协调一致之后进行升华的结果。因此,幼师舞蹈节奏感训练需要与内在气息、情感的训练结合在一起,相融相通,实现共赢。这样长期训练下来,学生就能在舞蹈中体现出音响节奏和体动节奏的统一性、协调性。
三、培养学生肢体协调能力
舞蹈是一门对人体肢体协调要求非常严格的艺术表现之一,在舞蹈的表演艺术中,学生假若没有良好的肢体协调能力,那么在对节奏的把握上就会显得非常的困难,有些更弱的学生,则将根本没法展现舞蹈的内涵,所以说,在幼师舞蹈的培养过程中要始终把幼师专业的学生舞蹈肢体动作的协调能力放在首要的位置上。通过不停的对学生动作肢体协调能力的培养,再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节奏感。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做到步伐和手法相互协调,也只有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讲授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舞蹈动作的表演上做到肢体相互协调。
四、在艺术形象的理解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幼师舞蹈教学是对幼师进行舞蹈素质培养,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舞蹈艺术家以及舞蹈表演人员。学习舞蹈最终都是为了展现音乐的魅力,可以在舞台上为更多的人表演,展现自己的舞蹈才华。教师可以建立小型的舞台,舞蹈学员在舞台上有着属于自己的角色,自己的舞蹈动作。每一个艺术形象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舞蹈动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艺术形象的过程中,了解节奏的表现方式。教师要求学生在有音乐和没有音乐的情况下进行一次舞蹈表演,然后告诉学生节奏对于艺术形象的重要性。在艺术形象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可以加深幼师舞蹈学员对于节奏的掌握程度,明确节奏的表现形式。
五、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上创造节奏
无论是贝多芬,还是李斯特,生下来并不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而是他们都站在前人的光辉的历史上,来进行新一轮的突破和创新。所以,在培养幼师专业的学生创造节奏能力时,首先是务必要让幼师专业的学生多去了解和欣赏各类的音乐旋律。只有通过不断地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旋律,才能让学生自己真正意识到音乐的旋律究竟是如何展开和发生的,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感受带到舞蹈的创造中去。首先,在聆听各种各样的旋律时,学生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在这一段旋律中,所进行的节奏是什么类型的,其次是要让学生自己准确地说出每一段音乐中所使用的节奏型之间的差别在哪一个音乐之上。最后是,通过学生们自己在聆听各种类型的音乐之后,自己的内心会对节奏产生不同的想法,根据这些想法,他们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音乐节奏感。
六、即兴舞蹈的表演中创造节奏
所谓的“即兴”是指舞蹈演员依据当时所播放的音乐自己随意摆出的动作或是舞蹈。即兴表演的舞蹈时间可由舞蹈者自己来把握,它的时间可以很长,也可以很短。但不论是时间长,还是时间短,一个优秀的舞蹈家定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自己对音乐的了解即兴创作出一个具有灵魂内涵的舞蹈作品,这样不仅考验一个舞蹈家对音乐的理解,更考验的是舞蹈家对节奏的完整把握,这需要长时间对舞蹈的理解,和对音乐的热爱,才能编创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在现今,我国对幼师舞蹈培养的过程中,对即兴编创的舞蹈也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学生们对舞蹈的意识浅薄,所以,每每编创出来的舞蹈都不能令人体会到真正的内涵,只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几个舞蹈动作而已,基于此,教师在培养幼儿教师的时候要加强学生对舞蹈的理解和对舞蹈内容的诠释。
参考文献
[1]翟文幼师舞蹈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策略[J].黄河之声,2014,(06)。
[2]王芷苏节奏意识培养在大学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19)。
[3]杨惠芬浅谈舞蹈的教学创新[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