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文中“互文”分类辨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浅谈古诗文中“互文”分类辨析

陈兴军

云南鲁甸县文屏镇中学陈兴军

互文,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在古代诗文中经常可以见到。互文,又叫作“互辞”、“互言”、“参互”、“互见”等。

作为一种辞格,如果不熟悉它,就会闹笑话。如《醉翁亭记》中的“泉香而酒洌”,确实有人将其解释为“泉水飘香,白酒清彻。”肖毅编著的《中学古体诗词评点译释》,这就是望文生义的解释。

下面,简单谈谈互文的辨识方法和分类。

一、“互文”的辨识方法

首先,必须有两个结构。“互文”的名称已表明这一点,这也是古人心目中最显著的一点。如《读大序》:“动天地,感鬼神。”这是两个短语结构,“动”与“感”处于对应位置上,是“互文”。有些单句中的互文依然也是处在两个结构中。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前四字是一套主谓结构,后三字是一套主谓结构。两套结构在意义上互相包蕴:烟和月笼罩着寒冷的河水和沙岸。

其次,两个结构往往对称。有互文关系的两个结构,其语法结构要相同,格式特点也往往一样。《般涉调?高祖还乡》:“一般穿着,一样妆梳。”基中“一般”与“一样”互文,这是为避免重复。

再次,必须有相对应的词语。这里说的“对应”,不仅指词性相同,意义上也往往连属。如“战城南,死郭北”,“城”与“郭”,“南”与“北”就是这样的对应词语。如按字面似乎让人费解:在城南打仗,怎么死在城北了?如知道这是“互文”,就可以理解为“城南城北都在打仗,城南城北都有人战死。”

最后,还要注意对称结构的双方意义,无论是语义还是语法意义,都必须互相包蕴,要么是互相补足关系,要么是互相解释关系,要么是互相印证关系。如“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椰宗元《捕蛇者说》中的“东西”与“南北”即是互文关系,这几个方位名词都非确指某个方向,而是含在一起泛指村中各处。以上四种方法应综合起来思考,就可以准确辨识,并能避免望文生义的毛病了。

二、“互文”的分类辨析

下面将从中学语文教材中举例分类予以分析(例句不再注册数)。拟将互文分为四类。

(一)同义互文

这类互文是指在对称性结构中,相应词语表示同一个意思,尽管字面不同,但在意义上要有一定的联系。相对应的词语一般都可以互换,而不会改变全句的意思。这类互文出现的频率较高。例如:

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以上各例均使用了同义互文。例l“简”与“择”同义,都是挑选,但“简”因是借用,不如“择”一目了然,通过“择”可推知处在对应位置上的“简”也是动词,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形容词,也有挑选义。例2的“交”,许多教材都解释为“交错”,作动词,这是不恰当的。因为下句的“相”是“互相”,副词,由此可用互文原理推知“交”也应是副词“互相”之义。

同义互文有个必要条件是“同义”,但仅仅是同义不就是“互文”。还必须有形式方面的条件要求,即必须是对称位置上词面不同,而意义相同,且可对换。

(二)易位互文

这类互文是指古诗文句中的对应词语,在理解其意义时,可以按原样搬至对方恰当的位置上,意义才明晰。例如:

l.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

2.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3.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例1应理解为“迢迢皎皎牵牛星”,“皎皎迢迢河汉女”。如果仅按字面理解,不借助互文手段,意思也讲不通:为什么牵牛星遥远,而河汉女就不遥远呢?例2正确的理解应是“主客都下了马并一同上了船”,而不能解为“主人下了马而客人己上了船”,这样的主人不是有点怠慢了吗?礼义之邦岂能如此?当然也不可能按前述的肖毅的“我下马走进客人的船舱”理解。例3应译为“秦汉时的明月和关”。

(三)正反互文

这类互文,往往有两个同类事物。每个事物都可以从正反角度去表示它。一方举出事物的正面(或反面),另一方相应词语即举出反面(或正面)。例如: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前句有“东西”,与之相对的后句的“左右”应是“南北”;换一种说法依然通:前句的“东西”即“前后",与后句的“左右”相对称。本有同类对称词语不用,偏用这样的正反互文,也是为了避免重复或乏味。

(四)语法互文

这个概念是孙景涛同志首先提出来的。其实。前边所述各类互文也涉及到句法和词法概念,这里是更集中地从语法角度进行分析来看互文新的特点。

语法互文是指在两个对称结构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的相应词语在语法上互相印证,进而使语义明朗的互文。例如:

1.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杜牧《阿房宫赋》)

3.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睢景臣《高祖还乡》)

例1上句“乍破”是偏正结构,下旬“突出”是补充结构,从表面形式上看这对称词语听语法结构迥然不同。但看全句就是明显的对偶句,由此可推知“突出”不应是补充结构,且中古时期尚没有这样的补充结构,而应是偏正结构,据此可知“突出”不是“突击出去”(补充结构),而是“突然冲出”(偏正结构)。这样,不仅字义落实了,语法上也对仗工整了。

例2这三句构成对偶性排比,“收藏”和“经营”是动词,而“精英”则是形容词,且这三个词都是作本句中偏正结构的中心语。由于其后均省略了名词中心语,即聚敛的金玉珠宝等物,可见这三个中心主语都是词类活用,均作名词用。

例子3上句的“新”本是形容词,作“刷”的状语。由于它处在对称位置上,据下旬的“恰”是副词作状语,有“刚刚”之义,那么互文见义可知“新”与“恰”同义,也是“刚刚”之义,“新”是形容词临时作副词用。这样,就不会按直觉把“新”译为“崭新”了。

除以上四类分法,也还有将“互文”笼统分为对句互访文和当句互文两大类。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就是对句互文。象“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就是当句互文。这种两分法虽有简约之效,但稍嫌笼统粗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