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山东济宁272000)(2山东省青州荣军医院山东青州262500)
【摘要】总结及分析了口腔科医护人员如何防止感染病毒性肝炎(重点是通过血源性传播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发病率最高,危害性最大,人群中HBsAg的携带率最高)的医源性传播和职业性感染并加以讨论,以便于更有效地消除隐患,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医源性感染压力蒸汽灭菌
【中图分类号】R5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6-0246-02
病毒性肝炎是现今世界上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口腔科医生经常在病人口腔中进行手术操作,病人的唾液、血液经常污染医生的手及医疗器械,如果消毒处理不当,非常容易造成病人与医生及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因此口腔科的医源性感染问题日益受到医务人员及社会的关注。本文就如何采取措施,降低口腔科病人之间、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做了以下探讨。
1.病毒性肝炎病毒的主要类型及在口腔科交叉感染的特点
1.1甲型病毒型肝炎(HAV)
是一种RNA病毒,具有较强的冷热耐受性,加热100℃5分钟或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均可以使之灭活。常由粪口传播途径而感染。可通过HAV阳性患者的唾液传播。如果医护人员防护措施不到位及各类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得不到保障,非常容易造成甲型病毒型肝炎感染的流行。
1.2乙型病毒性肝炎(HBV)
是一种RNA病毒,生存能力较强,病毒需要寄生在体内才能存活,对过氧乙酸及含氯消毒剂敏感,加热100℃10分钟即可杀灭。目前国内外对它研究较多。主要通过血源及唾液传播。
1.2.1医护人员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者对患者的传播带有乙型肝炎病毒的口腔医护人员因手指外伤出血,流入患者口中,因此而使病人受到感染,HBsAg阳性患者的血液具有高度的传染性,由于职业的特点,口腔医护人员在特定的环境下工作,手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唾液及治疗器械,乙型肝炎的传播率较高,因此手成为肝炎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
1.2.2HBV患者对口腔科医护人员的传播各型乙肝病人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血液、唾液和牙龈液都带有HBV,可经创口及注射等侵入性操作或经唾液口-口途径通过消化液或经呼吸道、眼结合膜而侵入人体体液造成感染。Bell等报导,口腔科医护人员因接触HBV患者发生污-感染的机会可增加3~5倍,平时不戴手套操作的医护人员感染HBV几率更大,而常规戴手套及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后感染的几率大大降低。在发展中国家因其医疗设施相对落后,防护材料相对缺乏,牙医的感染几率风险较高。
1.3丙型肝炎病毒(HCV)
HCV是一种RNA病毒,其传播途径和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类似,其防护措施也类似,但HCV感染者无特殊的治疗方法,HCV-RNA在室温下至少能存活7天,所以在口腔科操作中更加要严格的控制其交叉感染。
1.4丁型病毒性肝炎(HDV)
是一种RNA病毒,为目前已知的最小动物病毒的一种,其传播途径及防护措施与乙型肝炎类似,同样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故而对抗该疾病的关键在与预防。
1.5戊型病毒性肝炎(HEV)
是一种RNA病毒,主要通过水源性传播,因为饮用污染水而引起,对热力及含氯消毒剂敏感。在亚洲和非洲多见,HEV感染与牙科关系报道较少,常为自限性疾病。
2.防止医源性病毒性肝炎交叉感染的主要预防措施
2.1加强医护人员的防护管理
在日常的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医护人员的操作规程,做好正确的防护措施。必须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必要时实行标准预防。采用肥皂、刷子和流动水等六步洗手法洗手,并在消毒液中浸泡消毒,然后戴手套。手套可以预防医护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的媒介,既防止医护人员把自身上的病毒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又防止病毒在病人之间进行传播。当手套有破损时重新洗手,并且立即重新更换手套继续操作,当口罩被污染的液体喷溅时立即更换,必要时戴防护面罩及一次性防护服,脱去防护用品时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及室内环境。
2.2涡轮手机的规范使用
高速手机是常用的口腔器械,和低速手机相比其噪音小,病人痛苦轻。在每次治疗结束后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s,减少回吸污染,有条件可配备管腔防回吸装置,配备防回吸涡轮手机,以减少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坚持一个病人一手机一车针一手机套,互不混用。
2.3加强口腔科器械的消毒灭菌
口腔科器械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且管腔类居多因此应该严格清洗消毒及灭菌流程。对使用后的非一次性器械,采用水洗-酶洗-纯净水冲洗-干燥-灭菌的流程处理,对侵入性的器械必须达到灭菌水平,对接触完整粘膜的牙托等器械必须做到高水平消毒,对耐湿耐热的器械首选高压蒸汽灭菌,不耐湿热的塑料套管及高分子材料制作的物品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印模、石蜡、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均采用2%的戊二醛浸泡10分钟后用无菌水冲净用无菌巾擦拭干净后使用。牙科手机用专门的牙科手机清洗干净后再干燥上油最后用塑封袋单个塑封后高压蒸汽灭菌。严格灭菌检测水平,做到物理、化学及生物检测,检测无误方可发放,严格发放流程。
2.4严格诊疗环境的消毒
口腔科诊室尽量做到自然通风,以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及病毒的含量,在无人时用紫外线消毒机每天消毒,每日三次,每次1小时,定期检测紫外线灯管以保证其有效的消毒水准。治疗室内的治疗椅、工作台、门把手、水龙头、水池、办公桌椅等设施及时用大于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0.2%的过氧乙酸擦拭,以防止病人之间的相互传播。
3.讨论
综上所述,在日常的口腔诊疗活动中,医疗器械及医护人员本身的操作不当及诊疗环境不洁净均可都有被病毒性肝炎感染的可能性,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不尽相同,切断传染源的每一条传播途径,加强医护人员的预防观念,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的管理制度,视每位患者为感染者,切实有效的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那么口腔科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将会大大降低。医护人员要定期体检,每年体检一次,乙肝五项为重点检查项目,检测血清抗体,一旦抗体滴度下降,要积极注射疫苗,既保护了患者又保护了自己。发现问题及时治疗,防止口腔科医护人员成为传染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09年版WS/310.3-2009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杜占彩,李鸿雁.消毒供应中心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检测失败原因及干预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0):904-905.
[3]李月玲,岑颖,等.广西地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控制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4):482-485.
[4]刘明秀,王玲,等.医疗卫生装备.2017,38,(5):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