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升学生生活力的女生问题教育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基于提升学生生活力的女生问题教育实践

高小雯

浙江省海盐县理工学校浙江嘉兴314300

摘要:生活历服务于学生生活力的生长。中职类女生通常在校问题层出不穷,“女生问题”之所以出现问题,就是没有内在的生活力,如何提升她们的生活力,是当前教育者迫切想要解决的一大问题。教师如以生活历为具体工具可以覆盖问题女生的问题行为,有效提升班级女生的生活力,让她们健康生活,快乐成长。

关键词:生活力女生问题教育实践

高中时期是女生心理生理发生急剧变化的特殊时期。生理上的逐渐成熟使女生独立意识增强了,渴望得到社会、家庭、学校的认同,但是她们在心理上还不够成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期望值高,受挫能力低,情绪波动大,会无故觉得孤独烦躁、焦虑恐惧。在这一情绪的驱使下有些女生就会选择恋爱甚至离家出走的方式来发泄。据中国人民大学两位教授所进行的全国大学生上大学前异性交往的调查显示:只有28.1%的中学生没有过异性交往的经历。女生问题是我们班主任最不愿涉及也是最难处理的一类问题。所以为了避免问题发生而无法解决,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防患于未然,对女生进行心理疏导及安全教育,引导他们走上积极向上的生活道路。如何提升她们的生活力,是我们当前教育者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一、引导女生们积极处事的态度

据调查表明家庭幸福的学生出现问题的几率明显要低很多。以此类推,一个健康积极的集体中学生出现问题的情况也会很低。积极的心态可以让女生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无暇顾及烦心琐事。每个女孩子小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公主梦,幻想自己穿着长裙翩翩起舞,这一点在幼儿园的小朋友身上表现得很明显,她们会不假思索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不带任何羞涩。而我们中职学生却是经历过了一轮又一轮淘汰下来的,身上的棱角已经被磨平,愿望也就只能成为埋在心底的嫩芽。当学生的心态变得消极时,问题也就出现了,因此让学生有个积极的心态是很重要的。我经常教育学生,面对一切我们要脸皮够厚,要做打不死的小强,年轻人不要怕失败,因为你们伤得起。学生受这一思想熏陶了一年,现在基本上有了金刚不坏之身。不管学校和部里举办什么活动,我们班女生报名人数都很多。我们班女生可能不是最出色的,但是她们却是最热情的,能开心的笑、勇敢的说,这是我最希望看到的。让她们快乐是防止一切问题发生的首要条件。

二、正确对待女生们的好奇心

在我们处理的一些男女交往不当的案例当中会发现,其实有些女生的最初想法根本不是彼此爱慕,可能只是一种对异性朋友的一种好奇。比如在一次手机事件中我无意间知道了这样一件事情:我班某女生寝室几个女生晚上经常用手机和机汽部某男生发短息,课间的时候还经常站在窗口看对面的男生,还在那里评头论足。我当时很生气,狠狠地批评了她们,这件事在我们班起了不小的反应,学生大部分认为班主任在小题大作。事后当我冷静下来我发现我OUT了。她们其实做错的只有两点:一是在寝室使用手机,二是课间在教室里大声喧哗影响其他同学正常课间休息。而对男生的评价或甚至希望认识他们的想法都是正常的,我不应该一棒子打死,想认识不一定就是想交往,我的误会让她们感到了委屈。于是,我采取了补救行动,开了一次男生大讨论的班会课。我和他们一起讨论男生,从自己学校讨论到其它学校,甚至到她们今后要面对的大学校园的男生。视野开拓了,标准提高了,女生看周围男同学的眼光也不一样了,再不会出现窗口一经过某班男生一半女生回头的情况了。老师或是周围同学的一个不经意的导向就会使他们对男女交往的意识产生偏差。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我们的处理方式。

三、处理女生中的不和谐关系

高二时我们班有个女生寝室经常因为讲话被扣纪律分,而且寝室里面还有人私用手机聊天影响别人休息。于是针对这些问题我在全班对她们进行了批评,过后她们对我有些不满,甚至觉得学校管理得太严不想住校了。当时班里也受到了影响,有些动荡。对于这件事我觉得打压可能会适得其反,于是我决定效仿大禹治水。她们不是真的很反对学校的制度,只是觉得面对全班受批评让她们面子受损,于是我就想办法让她们从另一个渠道将不愉快发泄出来。一般活跃的女生表现欲都是很强的,她们很希望得到同学的认可,而不是批评。正好部里要举办部级排球赛,我就让她们去参加,经过努力得到了第四名的好成绩。事后整个寝室的女生都因为得到了那么多的掌声而开心,为之前自己的幼稚表现而后悔,再没有人说些不满的话了,甚至对我这个班主任也是感激不已,现在已经成为了我的铁杆粉丝。

作为一名女老师,我们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经验,以我们自身作标杆,我们的一言一行对班级的女生都有着很深的影响。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个资源,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前进,从而健康生活、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运红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及启示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7)。

[2]金林祥行知教育的当代实践.吴越电子音像出版,2014,(11)。

[3]杨瑞清走在行知路上.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9)。

[4]陶行知教育文献.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5)。

[5]何期潘永云理论的生活世界与实践的生活世界——胡塞尔与马克思的生活世界思想探析.广西社会科学,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