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影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5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影像分析

高文何智坤

高文何智坤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人民医院影像中心014400)

【摘要】目的:探讨CT与MRI结合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有窒息病史、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CT、MRI影像资料。结果:50例中,重度7例、中度20例、轻度23例。50例中均可见局限或弥漫性脑水肿。其中合并脑实质出血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脑室出血2例。结论: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MRI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6-0066-0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2-2014年10月的50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资料。其中男27例、女23例,最早出生1d、最晚4d,平均2.7d.。临床症状主要为紫绀、嗜睡、肌张力低、易激惹、惊厥、呼吸不规则等。

1.2扫描设备、方法:CT检查采用西门子EMOTION16排螺旋CT,行头颅平扫。MRI采用飞利浦1.5T双梯度核磁共振行DWIT1w1T2w1FLAIR序列扫描。

2、结果

全部50例患者均进行CTMRI扫描。其中27例中重度患儿,CT征象均可见两个脑叶以上的脑实质低密度区,CT值8hu-15hu,合并出血14例。灰白质分界不清。7例重度患儿弥漫性低密度影伴有脑沟消失、脑室明显受压、基底节及背侧丘脑密度正常、出现双圈征。23例轻度患儿其中18例1-2个脑叶见局灶性低密度影,边界模糊。5例未见明显阳性征象。其中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MR征象:23例轻度患儿均可发现脑皮层及皮层下点状、迂曲状异常信号影。27例中重度患儿可见深部颞叶脑白质、脑实质弥漫异常信号影、14例合并出血。

3、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窒息、缺氧引起的脑部损害。HIE发病率高、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生命健康,是导致儿童神经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影像表现其一是缺氧缺血导致的脑组织水肿、变性等系列变化。其二是各种形式的颅内出血。

新生儿出生时脑组织水分含量达90%以上,脑实质整体密度低。且灰白质对比差。脑循环系统、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存在大脑前、中动脉之间,中动脉皮层支与中央支间乏血供区,也就是分水岭。而新生儿脑代谢旺盛,占全身耗氧量一半。当缺氧时,首先影响脑的能量代谢,特别是分水岭区域。局部乳酸和二氧化碳堆积,破坏细胞膜通透性,细胞肿胀致脑水肿。从而影响水分子弥散,DWI成像能很好区分脑水肿类型和状态。比CT更早发现HLE早期病变。在缺氧缺血时,髓鞘形成活跃区及血管分水岭的矢旁区最易发生病变。HIE的MRI征象:皮层等其深部可见矢状及迂曲条状高信号,深部白质在T1WI可见对称性点片状信号,或沿侧脑室壁条状高信号。基底节区T1WI示不均匀高信号,可伴有正常髓鞘化的为囊后肢高信号消失。同时缺血性损伤后数小时毛细血管增生也可引起T1和T2的缩短。内囊后肢髓鞘信号缺乏为水肿或梗死,该征象是HIE预后不良的早期征象。HIE合并颅内出血,发生窒息后,患儿会产生器官血液重新分布,以维持生命器官的氧供应,如果缺氧时间过长,而破坏内环境的平衡性,会发生组织缺血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丧失,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导致周围血管床破裂出血。CT针对脑水肿是以CT值下降来表示,低于18hu为异常,作者认为以低于16hu为标准更能减低假阳性率。CT征象主要为斑片状或弥漫低密度影,边界模糊轻度:轻度脑白质内密度减低灶分布于2个脑叶内,呈小片状;中度:脑白质内密度减低灶分布于2~7个脑叶呈花瓣状改变,灰白质分界部分不清;重度:脑实质呈弥漫性密度减低,灰白质分界消失,甚至呈反转征,即基底节、丘脑、小脑密度相对增高,脑室受压变小,预后往往不好。中重度常合并颅内出血。急性期出血CT为首选,亚急性出血、脑水肿及其他病变MR更敏感、更有优势。

终上所述,CT与MRI结合,可准确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部位、分期、程度。对临床诊治、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韩玉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J]中华儿科杂志,1997,35(2):99-100.

[2]郭铭玉儿科常见病症的现代治疗[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1.

[3]刘玉花,姜山,肖格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附55例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6):514-515.

[4]徐文彪,刘立炜,周少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颅内出血的CT表现特点及其预后[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5):45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