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原体肺炎方案选择与预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小儿支原体肺炎方案选择与预后

林雪英

林雪英(广东省韶关市铁路医院儿科512023)

【摘要】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肺炎不同治疗方案对短期症状体征、X线表现、预后及复发率的影响,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收治肺炎支原体肺炎92例进行随机配对,分成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方案:阿奇霉素10mg/kg/pgttqd+头孢曲松钠80mg/kg/pgttqd(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30mg/kg/pgttqdq8h)共5天,停3天,再予以阿奇霉素10mg/kg/pgttqd共3天,停3天再静滴或口服阿奇霉素10mg/kg/dqd共3天。对照组除初期治疗5天单用阿奇霉素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对其进行1-3年随诊,对其短期疗效、X线表现、预后及复发率进行探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预后、X线改变、复发率无差异,短期症状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MP感染可能合并细菌感染,疾病早期联合用药有助于合并症的治疗,缩短症状消除时间,有助于提高家长的满意度和依从性。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外表现联合用药复发率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046-01

资料与方法

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7月年收治肺炎支原体肺炎92例,男61例,女31例,男:女约2:1。年龄2月~12岁,平均年龄3岁7个月,其中<3岁55例,>3岁37例。7例复发,复发率7.61%,与文献报导相似,复发与初次发病时间间隔最长11个月,最短6个月。45例合并发热,12例合并热性惊厥,38例合并气喘,1例腹泻呕吐,2例肝大及转氨酶升高,1例外耳道流脓。H-CRP增高24例,6例白细胞升高(同时H-CRP亦增高),11例白细胞降低(小于4.0)H-CRP增高24例中20例合并发热,3例无发热但白细胞同步升高,仅1例单纯H-CRP增高。92例全部治愈出院,随诊中11例多次发生喘息性肺炎2例发展为典型的哮喘。

方法:

入组病例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1],将确诊支原体肺炎的患儿按时间顺序编号,单号为治疗组,双号为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住院患儿入院后均行MP-AbIgM、IgG检测,滴度>1:80为阳性。并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肝肾功、心肌酶、H-CRP、X线胸片检测。治疗组治疗方案:阿奇霉素10mg/kg/pgttqd+头孢曲松钠80mg/kg/pgttqd(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30mg/kg/pgttqdq8h)共5天,停3天,再予以阿奇霉素10mg/kg/pgttqd共3天,停3天再静滴或口服阿奇霉素10mg/kg/d共3天。对照组除初期治疗5天单用阿奇霉素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所有患儿3个月后复查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均转阴,IgG阳性,并进行电话随诊1-3年,18个患儿出现1次及以上喘息型肺炎,2例转为典型哮喘需要吸入皮质激素治疗。

1.1诊断标准:

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制定:(1)持续或反复咳嗽,伴或不伴有发热、头痛、胸痛。(2)白细胞数大多正常、降低或稍增高,伴有血沉增快;(3)X线胸片可见肺门向外延伸或仅为肺门云雾状、扇状游走阴影,胸部阴影比体征显著;(4)曾应用非大环内酯类抗菌素无效;(5)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1∶80以上。

1.2统计学方法:

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

结果

1、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短期症状消除、肺部体征、X线结果如下:

1.1用药后退热时间比较:治疗组23例发热。1天内退热2例(2/23),2天内退热的16例(16/23),3天内退热5例(5/23),平均(2.13±0.54)天。对照组22例发热,2天内退热的2例(2/22),3天内退热的16例(16/22),4天内退热的4例(4/22),平均(3.09±0.51)天,t=6.11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

1.2用药后咳嗽症状缓解时间比较:治疗组1天内缓解3例,2天内缓解20例,3天内缓解15例,5天内缓解8例。平均(2.78±1.16)天。对照组2天内缓解7例,3天内缓解19例,5天内缓解12例,7天内缓解8例,平均(4.07±1.69)天,t=4.28,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

1.3肺部啰音吸收时间:治疗组2天内减轻4例,3天内缓解19例,4天内缓解15例,5天内缓解8例。平均(3.59±0.87)天。对照组3天内缓解6例,4天内缓解20例,5天内缓解10例,7天内缓解10例,平均(4.74±1.33)天,t=4.91,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

1.4肺部X线吸收时间:

治疗组12例一周后吸收好转,34例2周后吸收好转,对照组11例一周后吸收好转,35例2周后吸收好转,经t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

2、复发率:

治疗组3例复发,对照组4例复发,经t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

3、预后见表1

经t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

讨论

肺炎支原体(MP)肺炎是儿科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有文献报道占小儿呼吸道感染30%以上[2],痊愈后有的患儿长期可携带病原体[3],可能与疗程不足有关。本组数据显示肺炎支原体肺炎因其症状逍遥,未能引起家长重视,多数因合并感染出现发热或咳喘加剧来诊,与文献报导相吻合[4]。治疗早期加用其它抗生素可缩短临床症状消除时间,提高家长满意度和依从性,但不影响其预后和复发率。H-CPR升高与发热基本并行(20/24),结合血像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可考虑并发细菌感染,因此早期检查感染指标如H-CPR、PCT,可指导临床用药,防止滥用抗菌素。

本组92例患儿中出现发热45例,占48.91%。28例发生肺外并发症,占30.43%,其中神经系统并发症最多见,12例发生热性惊厥,占13.04%,明显高于儿童期发病率2%~5%[5]。仅1例在一次热程中抽搐两次。所有惊厥患儿头颅CT均无异常,随诊中亦未发现后遗症与再发抽搐,可能与较早明确诊断并及时、足量使用有效抗支原体药物有关,但有报导称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的死亡率极高,杜清勉等报导称,MP感染所致神经系统损害为MP感染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大部分表现为脑炎及脑膜脑炎。MP也可以引起瑞氏综合征、脑梗塞、格林-巴利综合征、脑干综合征[6],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心血管系统表现心肌酶学异常;血液系统常见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等;消化系统并发症可表现腹痛腹泻、肝大、转氨酶升高;可合并EBV感染,亦有中耳炎、皮疹、骨痛等表现。MP感染肺外表现多种多样,可累及多系统,临床症状可轻可重,给诊断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临床工作中应重视MP引起的多脏器损害,对可疑病例及时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参考文献

[1]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1205页.

[2]蔡丽梅,小儿支原体肺炎68例临床分析,内蒙古中医药,2007年4月,26(8):8-9.

[3]徐灵敏,小儿支原体感染及其防治措施,中国临床医生,2008年,36(11):6-8.

[4]卢建忠,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肺外并发症观察及相关因素分析,河北医学,2013年3月,19(3):420-422.

[5]周玲玲,小儿热性惊厥132例临床分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3月,13(6):146.

[6]杜清勉,张靖,刘阳等,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神经系统损害临床分析,儿科药学杂志2006年6月,12(3):29-30.